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18年11月07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产业拓宽富裕路 就业加速奔小康
权涛 张宏
文章字数:2374
  秋高气爽,正是丰收时节,山阳城乡一片繁忙景象。
  贫困户张治飞筹资兴办的15万袋香菇产业园,正迎来第三茬鲜菇采收期,近20名贫困户欣喜地穿梭在大棚里,他们每天又能挣到100元的劳务费。
  今年27岁的张治飞是十里铺街道办王庄村人。他的家境十分贫寒,一家4口人,父亲67岁高龄,母亲是一个残疾人,哥哥因病久治不愈去世,他还要照顾侄子,家庭重担落在他一人身上,日子过得很艰难。在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后,县上鼓励他增强创业信心,并通过专项扶贫资金、产业直补资金、贫困户贷款入股和亲友借贷等渠道,筹措260万元帮他建起了香菇产业园,成为本村脱贫致富的带头人。这是山阳县众多脱贫故事中的一个。
  念好产业“山”字经
  扩大产业规模,形成产业特色,打造产业品牌,是山阳县脱贫标本兼治的有力措施。
  山阳县着力培育独具特色的增收产业,做大做强“一镇一业”“一村一品”。按照“长抓药果短抓菌,集中规模抓畜禽,因地制宜发展光伏、旅游等产业”的思路,重点发展中药材、食用菌、林果、畜禽“四大全产业链”产业,因地制宜发展茶叶、中蜂、光伏、旅游产业,大力发展劳务输出和电商产业。今年以来,全县新建中药材基地19万亩、林果基地5.9万亩,累计分别达到53万亩、133.68万亩;新发展畜禽养殖161.16万只(头)、食用菌5000万袋;新建茶叶基地3.1万亩,累计达到15.61万亩;新养殖中蜂1万箱,累计达到4.6万箱,发展中蜂养殖专业村32个。
  大力推行“三带三创”,创新产业扶贫模式。实行龙头企业、合作社、能人大户“三大带动”,新培育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家、专业合作社43个、能人大户96户。突出金融扶贫、包抓帮扶、产品销售“三大创新”,成立县扶贫开发移民搬迁投资公司,设立产业专项资金1.2亿元,撬动银行贷款10亿元,吸引社会资本6.8亿元;与长安航空合作实施“航空扶贫”,将山阳农特产品送上蓝天;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上半年实现网上销售1.9亿元。
  加快推进“三变”改革,狠抓产业发展。以发展集体经济为目标,在有条件的村成立村集体经济发展公司20个,启动实施“三变”改革试点村和集体经济示范村建设100个,全县239个村实现了集体经济全覆盖,其中74个村集体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大力实施“党支部+集体经济+‘三变’改革+贫困户”党建领航精准脱贫模式,为加快“三变”改革、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强组织保障。以君子涧村为例,建成年产100万袋食用菌基地,村集体每年可有7万元收入积累。
 下好就业先手棋
  在贫困户的收入调查表中,除了稳固的增收产业,就业收入占比十分突出。山阳县兴建产业基地,引导群众参与生产经营,力促产业与就业脱贫的有益实践,铺就了就业致富的阳光大道。
  打造山阳就业品牌,让农民群众不离家门实现脱贫的致富大门已经开启。县上充分发挥建筑业优势,制定出台了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及时动员4家企业将注册地迁回山阳,目前全县共有二级以上资质建筑企业16家,通过开展建筑技能培训,年转移就业2万多人。与此同时,加快板岩、高坝等15个服装、肠衣护套加工等社区工厂和扶贫车间建设,带动贫困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增收。
  高坝店镇建成4个1000平方米肠衣加工车间,带动本地贫困群众就业200人。启动发展草编手工作坊2处,服装加工厂1处,实现搬迁户就近稳定就业。截至目前,该镇外出就业培训1500人次,有组织外出就业1500人。板岩镇引进天竺绿化苗圃有限公司,在曹家寺村王村组以每亩1000元的租金流转土地120亩,投资1700万元建成苗木花卉基地,吸纳114户贫困户入股分红,为贫困人口提供60多个日常入园务工岗位,贫困户户均增收5000多元。
  劳务创收成为贫困群众脱贫的支柱产业。据了解,高坝店镇探索成立镇村劳务公司,加强与南京六合区开展劳务协作,扎实开展“春风行动”,将就业创业培训与产业发展结合、与市场接轨、与劳动力意愿衔接,采取订单培训、定向培训、岗前培训等模式,完成就业创业技能培训18期1860人。同时,邀请商洛市新潮学院、山阳县职业技术学校老师,针对中华蜂养殖、家禽养殖、药材种植、核桃科管、厨艺提升、技术工种等项目突出开展技能培训工作,促进贫困户转移就业增收。
  雷续平是高坝店镇君子涧村一个典型贫困户,因病致残的老雷不靠政府“输血”,他自己入股食用菌村集体经济2000元,政府补贴2000元,今年两次分红360元。他老两口在园区务工收入1万多元,还为公司代养食用菌1万袋,自己发展6000袋,年收入几万元呢。
  当好致富带头人
  刘黑娃是中村镇洪河寺村知识型农民,他因残致贫,孩子上高中,四口之家拖累很重。但令人敬佩的是他身残志坚,自强自立,积极参加县人社局举办的创业培训班,刻苦学习养殖技术。去年,在民政局免费发放15头猪崽的扶持下,他夫妻俩辛勤种粮,割草储饲,年底15头生猪毛收入3.6万元。“咱争取早日脱贫,少给政府添麻烦。”刘黑娃语气十分坚定。
  对于有脱贫梦想的人,政府扶持发挥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今年,刘黑娃将养猪规模扩大到20头,还存栏了1头能繁母猪,借助苏陕合作项目机遇,自主发展木耳130架,并参股中村镇移民搬迁门面房“新欣”项目和丹参基地入股分红。刘黑娃告诉笔者,年底保守收入五六万元。据了解,该村今年已发展丹参种植300亩,建成木耳生产2000架,养殖生态黑猪130头。
  年产100万袋食用菌的高坝店镇君子涧村福临缘公司,为脱贫攻坚发挥了示范作用,许多贫困群众把握时机,借船出海。大坪地组于拴民学到香菇栽培技术,在产业园务工年收入3万多元。72岁的经堂组南忠智自建3个大棚,养菌5000袋,并为公司代管7000袋,除了公司支付7000元管护费外,他栽培的香菇就能卖3万元以上。在该村,互学互帮,取长补短,抱团致富的纯朴民风已经形成。村主任孙俊富坦言,目前全村有20多户贫困户相互交流栽培经验,互相帮工不索取任何报酬,采取储存工值的模式抱团致富。
  山阳县扶贫局局长李文坦言,县委宣传部推动的精神文化脱贫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激发了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目前,全县干部群众热情高涨,涌现出一大批像张治飞、刘黑娃这样的创业致富带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