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新月异新城建
文章字数:3378
如今,当你迈步商洛,一座座标志性建筑鳞次栉比,一条条柏油路四通八达,一排排霓虹灯光彩夺目……目及之处,一片繁华,欣欣向荣,休闲宜居美丽的商洛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商洛,自古就是陕西的东南门户,长安通往荆楚的通衢大道。改革开放以来,商洛城镇道路、桥梁、绿化、排水、供气等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城乡居民基本住房条件不断改善;建筑业、房地产业、旧城改造、棚户区改造使城市旧貌换新颜,大型商业综合体、优秀商品住宅小区为城市增光添彩。改革开放40年,商洛城乡建设事业发生了巨大变化。
城市规划不断完善
城市规划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蓝图,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商洛城市规划建设经历了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徘徊观望,八十年代的发展启动,九十年代的快速崛起和撤地设市后的突飞猛进阶段,城市规划日臻完善。
近年来,我市先后投入600多万元委托省内外具有较高水平甲级资质的设计单位编制完成了大量的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先后完成了丹南(陈塬)、刘湾、火车站地区、旧城改造、行政中心、南大门等详细规划和江滨北路城市设计,城市管线、绿地体系,三路一街街景等专项规划,城市详细规划覆盖率由撤地设市前的12%提高到目前的75%。同时,我市委托上海同济大学规划设计院修编商洛市城市总体规划,以适应商洛快速发展的现实需要和长远谋划,提出了充分发挥我市生态优势和区位优势,全力打造“西安第二生活区”,力争尽快把商洛建设成集山水、园林、生态、旅游为一体的现代化中等城市的宏伟蓝图。
一批城市规划的编制完成,为商洛城市科学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1988年后,商洛开始编制小城镇总体规划,制定目标任务,至1999年,商洛地区撤区并乡建镇改革全部实施完毕,商洛地区的建制镇设置从撤区并乡建镇前的28个增加到了90个。2000年初,商洛行政公署提出“兴州城、建县城、抓强镇、布新镇”的小城镇建设思路,之后提出“城市带动”战略,开展了“千村百镇”建设整治活动和编制好村庄建设规划,大力推动城镇发展。2010年后,陕西省委、省政府在全省共选择了31个建制镇作为省级重点示范镇,采取专项资金引导、土地指标支持、专业人才帮扶、目标责任考核等一系列措施,模块化规划、标准化建设,并指派省级主管部门跟踪指导、考核,推进建设。商州区的沙河子镇、丹凤县的竹林关镇被选择列入省级重点示范镇。与此同时,商州区的沙河子,洛南县的永丰,丹凤县的商镇、棣花,商南县的赵川、金丝峡,山阳县的高坝店、漫川关,镇安县的云盖寺、永乐,柞水县的下梁、凤凰等12个建制镇被国家列入全国重点镇,城建建设步入发展快车道。城市品质不断提升
城市品质是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人们对居住城市提出的新要求,它是基础设施、城市管理等情况的综合反映。近年来,商洛市区建设突飞猛进,一大批基础设施项目相继建成,城市品质不断提升,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市区城镇化建设主要分为撤地设市前的基础建设和撤地设市后的整体推进。撤地设市前,1978年至1986年修建了北新街东段和西段,为商洛东西向发展奠定了基础。之后修建了过境路、刘湾大桥,完成了莲湖公园一期建设工程,修建了街心公园、西环岛;开辟了占地138.6公顷的商州新区。至1998年,市区已建成以10里北新街为主轴的5街、18路、19巷,总长度40公里,城内道路宽坦、楼房林立、设施完善、经济活跃。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不断创新运作机制,成功运用市场运作模式,多方聚集城市建设资金,全市累计完成城镇基础设施建设40多亿元。其中:市区已累计完成建设投资10亿多元,先后实施了市区“三横五纵”城市道路框架中的金泉路、文卫路、东环路、西新路、通江路等9条城市道路,改造硬化了北新街(中西段)及北新街南北13条路巷和东西背街、团结、东环、东关、金泉、银泉等道路,实现了路面水泥硬化。特别是2007年以来,相继建成了江滨大道、丹江公园、商鞅广场、金凤山公园等工程,完成了市行政中心、职业技术学院、体育中心、南大门拓宽、丹江立交桥、龟山公园、江南小区等一批提升城市品位、完善城市功能、美化城市环境的重点项目。经过短短几年的建设,市区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20平方公里,城区人口达到20万人。
站在高处俯瞰商洛,山清水秀的自然风光,碧波如绸的十里丹江,宽阔通畅的江滨大道,绿树成荫的丹江公园,纵横贯通的城市西片区路网,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耀眼迷人的城市霓虹,共同构成了一幅独具特色的丹水绕城、城在林中、水在城中的城市景观。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同频共振,一同吹响了商洛奋进的“集结号”。
村镇建设异彩纷呈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市村镇建设初步形成热潮,特别是商州区,随着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农民的经济收入大幅度增加,生活条件改善,要求建新房的农户越来越多,据1982-1984年统计,原商县约4000户农民盖新房,农村人均住房面积达12平方米,新建房屋多为砖木结构,有少数人家建起二层或三层小楼。
2002年撤地设市以后,全市以重点镇建设为突破口,实施城镇带动,加速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持续稳步发展。昔日窄弯的街道变得平直宽敞,低矮的瓦屋变成楼房,商业门店鳞次栉比,镇容镇貌焕然一新。重点村镇山阳县漫川关镇、柞水县凤凰镇、商州区夜村镇均设立了小城镇建设管理办公室,配备了专门的人员,建立和完善了各项管理制度,村镇之间的道路、镇道路网包括停车场、公厕等基础设施基本形成。主干道、中心区等设有路灯,镇区用上了自来水,水质符合国家标准,试点镇自来水普及率达90%以上;设有集市贸易专业市场,镇区供电、通讯能够满足生产、生活需要;街道有专人清扫,垃圾能定时清运,整洁卫生;有固定的文化、教育、娱乐、生活保健设施和活动场所,镇区环境质量良好,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有了新的提高。
近年来,各县区在县域村庄布局规划、村庄总体规划和建设规划的指导下,大力推进小城镇改造升级和新农村示范点建设,重点抓好我市7镇54村的建设整治,抓好道路、垃圾、污水、绿化、亮化等设施建设,清除乱堆、乱搭、乱建,加强集贸市场管理,大力推行农村垃圾“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试点经验,积极发展农村沼气设施,逐步建立清洁乡村长效机制,扎实推进清洁乡村工程,努力创造良好的镇村环境。目前,我市除过12个全国重点镇,2个省级重点示范镇外,漫川关镇、棣花镇、云盖寺镇、凤凰镇被评为省级文化旅游名镇,高坝店镇被评为省级美丽乡村试点镇,赵川镇为省上跟踪指导考核的市级重点镇。同时,还评选了杨峪河镇、夜村镇等17个市级重点镇和板桥镇、景村镇等8个“一体两翼”规划区内重点镇。
住宅建设强势推进
改革开放前,我市人均住房面积不足8平方米。改革开放后,原商县成立首个城建开发公司,在北新街西段建设了军民路居民住宅小区(1号住宅小区),此后,又建起了2—5号住宅小区,总面积达3.7万平方米。1998年又在新区开辟了“桂园新村”。住宅小区的兴建,使居民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房屋,拔地而起的幢幢楼房,也成了市区的新街景。
2002年以来,我市围绕“建成西安第二生活区”的目标,努力建成省内最佳宜居城市。先后启动了丹江新城、晨光、全兴园等一批重点房地产开发项目,住宅建设工作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2002年至今,全市已建成住宅281万平方米,人均由改革开放前的8平方米提高到22.5平方米。住宅建设由过去的零星插建向规范化的小区发展。
目前,全市经济适用住房完成建设面积54万平方米,完成投资5.87亿元。2008年,住房保障工作开展以来,我市将住房保障工作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一项重要工作,每年超额完成廉租房、公租房、经适房、限价房和棚户区改造任务,相继建成惠民小区、洛南阳光庭院小区、丹凤江南小区、商南东畈小区、山阳西河小区、镇安青槐小区、柞水红石岩等一大批保障型住房项目,3万多住房困难家庭居住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2011年至2012年,商洛连续两年荣获全省保障房建设二等奖、商南县连续3年被授予全省“十佳县”光荣称号。
西部大开发以来,我市通过合理确定开发项目,不断强化房地产市场监管,确保了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全市先后建成丹江新城、江南小区、威尼斯水城、香菊苑、全兴紫苑、丹江一品、时代华城等40多个有规模的住宅小区,累计投资89.58亿元。住宅建设步伐的加快,大大提升了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生存环境和幸福指数。
“群山如屏景观多,丹江为脉水面阔;城市依山百余里,有园有林有传说。”这是描绘商洛的一幅生动图画。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个如诗如画、绿色现代、开放和谐、文明宜居的商洛城市新形象将傲然展现在世人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