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2018年11月13日 上一版  下一版
《群山绝响》引歌之妙
文章字数:2459
  方英文的长篇小说《群山绝响》不到26万字,65节,却三十多处写到歌声或乐曲。其中二十多处直接引用了歌词,有几首甚至是完整的独立引用。歌词内容,一是毛主席语录歌,二是歌颂毛主席或社会主义的赞歌,三是电影插曲或样板戏,四是民歌、山歌、送财神歌,五是二胡独奏《二泉映月》,还有其他。作家惜墨如金,却往复三迭地写歌声、引歌词,实乃匠心独运的巧思妙构,给读者以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之感。
  《群山绝响》真实地再现了“学生也是这样”的“教育革命”的状况,第一支歌实质是全书的“文眼”。第二支语录歌是关于战争的时代判断,反“苏修”,反“美帝”,“备战备荒”,错误的时代判断使中国坐失经济发展的十年良机。看似漫不经心的第二支歌,其实将“学生也是这样”置入了更宏阔,更博大的“世界革命”的背景之下。小说主人公元尚婴的祖父元百了是“大地主”,无疑是专政的对象,是“敌人”,但他信奉的是耕读传家、仁者爱人理念,他躬行的是信奉了几千年的仁义礼智信、忠恕之道,就一无是处了吗?一朝一夕就能革掉吗?红星三队队长麻顺篓,无疑是贫下中农、依靠对象,但他借队长职权,白吃派饭,以解决群众困难的名义多养一只公鸡,用七颗灵蛋换取社员十颗傻蛋的行径,能说是高尚吗?回忆《群山绝响》所记叙的那个时代,三支语录歌触发了我们多少深沉的思考!
  《群山绝响》引用最多的是赞歌。
  第一节写因陋就简的毕业典礼,末了便是班主任全老师起头,大家齐唱:“远飞的大雁,请你快快飞,呃嗳呃嗳呃,捎个信儿到北京,翻身的农奴想念恩人毛主席……”这是“抒情的歌,深情的歌,让人感觉幸福即将来临的歌”。第65节是全书的结尾,伟大领袖逝世了,噩耗通过广播传到山乡,社员们“疑虑着,恐惧着,边跑边将农具胡抛乱扔,脸上瀑布着泪水,雨水”,绝望地呼喊:“咋得了哦!天塌了啊,咋得了哦!”元尚婴这时跌跌撞撞,“愈加悲伤难禁,不由自主地边跑边哭腔哼唱”——“……千万颗红心向着北京,千万张笑脸迎着红太阳……”两只赞歌首尾呼应,完整,圆合,韵味悠长,别具深意,耐人品味。首先,它是历史的真实再现。对比改革开放新时期,《群山绝响》正是“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的文学注脚。跳出昔日愚昧无知的深潭,方悟改革开放伟略是多么了不起!
  作为故事情节的重要组成部分,《群山绝响》对赞歌的抒写贯穿全书。第14节写元尚婴深夜给柳会计送猪肉票,归途唱歌壮胆:“天大地大不如党的恩情大,爹亲娘亲不如毛主席亲,千好万好不如社会主义好,河深海深不如阶级友爱深……”第17节写元尚婴之父元厚谦用推刨刨光砧板,边刨边哼哼,“从草原来到天安门广场,啊呀啊呀啊呀——啊——呀”。映衬元父的愉快心情。第18节写县剧团招生考试,最流行的《敬祝毛主席万寿无疆》被定作考题,先是小合唱,继而单个唱,独立引出了完整的歌词。元尚婴超常发挥,唱出两个高八度,女刁德一(考官之一)“蹦跳着鼓而掌之”,给元尚婴们留下了“深刻美好而又五味杂陈”的记忆。因家庭出身地主,元尚婴虽考中却不被录取。到第51节,元尚婴与校花苏景兰产生朦胧的情愫,两人站在田埂上,元尚婴从挎包里取出口琴,“想都没多想地,吹出一曲欢快的琴声,那是他当初考中剧团的歌,如一沟清流掀珠滚玉而来。苏景兰双手微合,轻轻相击,插队似的弥合节拍,配唱起来”。前呼后应,作品再次独立引用《敬祝毛主席万寿无疆》中的歌词。这歌声有对一代伟人的由衷爱戴和宗教式的虔诚,不过很可能是借此抒发彼此的炽热爱意,同时隐含个人命运曲折坎坷、难以预卜的无奈,有一种淡淡的哀愁。“声音是那般极尽赞美,纯净纯粹,饱含无比的仰慕与思恋,如一朵朵遥不可及,又似在怀中的幸福之花,美丽而哀伤地缓缓绽放,绽放……”这首歌曲的第三次出现便是全书末尾的哭唱。
  小说大师海明威曾说:“最难的事就是将某种东西塑造的真正像事实,有时比真实更真实。”《群山绝响》借歌声抒写,给全书营造出一种“美丽的哀伤”氛围,实现了一种“比真实更真实”的现实。毛主席语录歌和赞歌、颂歌属于那个特定的时代,定格在那个历史阶段——
  与此对应的是,《群山绝响》还抒写了民歌、山歌。
  小说第35节写元尚婴学插秧。教他的王蛮牛唱道:“四月插秧下了田,低头一看水中天。手勤泥快插四行,退步原来是向前。”这首民歌纯朴清新、悠扬生动而又富含一点哲理味,抒发了劳动者的幸福感与自豪感。此处歌声为劳动增添了诗情画意。有插秧高手唱道:“栽秧栽到弯弯田,一弯弯到姐面前。双手捧起水中姐,连水带泥亲个甜!”这是情歌的精华,泼辣又不失含蓄,纯朴而饶有情致,平添了劳动的快乐。这两处歌声是山野村夫之歌,与师生所唱之歌情调各异,别具一格。后文第47节王蛮牛锄田,见大路上走过马广玲,破开嗓子唱“远看妹子身穿白”,第50节给玉米锄二遍草的农民见苏景兰,清理嗓子里的尘土,阴阳怪气唱“姐儿是个小妖精”,两处歌声虽难避调情挑逗之嫌,却不失粗犷纯朴之真。“诗言志,歌咏言,声依咏,律和声。”《群山绝响》通过简单写出了复杂,通过清晰折射出混乱,通过歌声寄寓了深意。作品第32节,写元尚婴为母子田供粪,“挑着空粪筐返身时,不由得哼起《北京颂歌》来”,小说独立引用了七行歌词。此处引用既借歌词描绘出“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的典型环境,又以歌声烘托出典型人物随遇而安、热爱劳动、热爱人民的心情。第28节两写“送财神”歌,反衬农民农村之极端贫困。
  大家文笔,摇曳多姿。
  《群山绝响》第37节,写全老师即兴编排了小歌舞,新生们边跳边唱“叛徒林彪,孔老二,都是坏东西”,引出全部歌词,又由此引发老木匠关于孔夫子是教书先生祖师爷的一篇议论,反讽教育革命之欺师灭祖,不动声色而深意存焉。第46节写筑路战士安葬牛三宝举行追悼会,只一句“高声喇叭放了《国际歌》”,继而是主持人“音调深沉地念了一段毛主席语录”。歌词引与不引,各臻其妙,各得其宜。第34节写全老师婚礼之夜取二胡来一曲《二泉映月》,第42节写晚自习后同学们合奏朝鲜歌曲《卖花姑娘》,引用歌词,第45节写口琴独奏电影插曲《映山红》,对比《卖花姑娘》,还有第56节两写唢呐吹奏等等……都是往复三迭,韵味无穷,成为整部作品不可分割的有机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