柞水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组织保障
文章字数:900
本报讯(周雯)柞水县突出“九个夯实”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群众工作优势转化为扶贫优势,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夯实村级班子,打造中坚力量。大力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外出务工返乡农民、退伍军人、农村致富能人、大学生村官等群体中选配村“两委”班子,今年以来,已调整村支部书记23人。
夯实骨干队伍,集聚扶贫尖兵。选派科级干部担任各村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长,选派272名业务骨干驻村,每周固定“帮扶日”、每月设定“无会旬”,坚持村会诊、镇交账、部门认领、县研判等机制。
夯实基础保障,调动干事激情。实施农村饮水、交通等“十个提升工程”,落实驻村帮扶、产业扶贫、就业创业等“十个到村到户”,夯实扶贫基础。
夯实阵地平台,强化服务功能。建设标准化村级卫生室51个,镇村电商服务站点70多个,启动建设移民搬迁社区工厂8个,落实就业岗位800个,发放“便民服务卡”5万多张,推动“有困难找支部、需办事找干部”,引领党员干部为民代办。
夯实产业支撑,厚植脱贫根基。深入实施木耳产业“1153”计划,推行旅游扶贫六种模式,新发展中药材“订单”种植7500亩,建设花卉、蔬菜等专业村13个,全县6944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家庭都有了中长期产业。
夯实集体经济,增强发展动力。将村级“三资”以及村集体牵头成立的合作社、产业协会等入股到产业经营主体,培育经营主体263家,5873户贫困群众由农民变为股东,贫困户年可增收3000元以上。
夯实组织活动,激发基层活力。健全村干部培养选拔、教育培训、考核激励机制,严格执行“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和谈心谈话等各项制度,落实农村党员发展、教育和管理制度,开展农村党员设岗定责、承诺践诺等实践活动。
夯实乡村治理,激发内生动力。深入开展以“清洁水源、清洁田园、清洁能源、清洁家园”为主要内容的整治行动,建成79个村“新农民讲习所”“爱心超市”88个,村村建立红白理事会、“一约四会”制度,全县村容村貌、户容户貌、民容民貌得到有效改善。
夯实工作作风,提供过硬保障。深入开展“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活动,扎实推进扶贫领域作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集中整顿6大类25个问题,约谈干部106人,党政纪处理56人,以作风硬保证脱贫赢。
夯实村级班子,打造中坚力量。大力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外出务工返乡农民、退伍军人、农村致富能人、大学生村官等群体中选配村“两委”班子,今年以来,已调整村支部书记23人。
夯实骨干队伍,集聚扶贫尖兵。选派科级干部担任各村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长,选派272名业务骨干驻村,每周固定“帮扶日”、每月设定“无会旬”,坚持村会诊、镇交账、部门认领、县研判等机制。
夯实基础保障,调动干事激情。实施农村饮水、交通等“十个提升工程”,落实驻村帮扶、产业扶贫、就业创业等“十个到村到户”,夯实扶贫基础。
夯实阵地平台,强化服务功能。建设标准化村级卫生室51个,镇村电商服务站点70多个,启动建设移民搬迁社区工厂8个,落实就业岗位800个,发放“便民服务卡”5万多张,推动“有困难找支部、需办事找干部”,引领党员干部为民代办。
夯实产业支撑,厚植脱贫根基。深入实施木耳产业“1153”计划,推行旅游扶贫六种模式,新发展中药材“订单”种植7500亩,建设花卉、蔬菜等专业村13个,全县6944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家庭都有了中长期产业。
夯实集体经济,增强发展动力。将村级“三资”以及村集体牵头成立的合作社、产业协会等入股到产业经营主体,培育经营主体263家,5873户贫困群众由农民变为股东,贫困户年可增收3000元以上。
夯实组织活动,激发基层活力。健全村干部培养选拔、教育培训、考核激励机制,严格执行“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和谈心谈话等各项制度,落实农村党员发展、教育和管理制度,开展农村党员设岗定责、承诺践诺等实践活动。
夯实乡村治理,激发内生动力。深入开展以“清洁水源、清洁田园、清洁能源、清洁家园”为主要内容的整治行动,建成79个村“新农民讲习所”“爱心超市”88个,村村建立红白理事会、“一约四会”制度,全县村容村貌、户容户貌、民容民貌得到有效改善。
夯实工作作风,提供过硬保障。深入开展“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活动,扎实推进扶贫领域作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集中整顿6大类25个问题,约谈干部106人,党政纪处理56人,以作风硬保证脱贫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