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涌商洛山 筑梦新时代
文章字数:3844
本报记者 李亮
喜看稻菽千重浪,潮涌商山换新颜。40年改革开放,40年沧桑巨变,商洛人民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商洛市委、市政府紧盯追赶超越目标,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落实“五新”战略任务,聚焦建设“秦岭休闲之都、丝路产业新城”,坚持走“产业绿色化、城镇景区化、田园景观化”发展道路,全力打造新能源、新材料和大旅游、大健康“两新”“两大”产业,把打好精准脱贫、现代工业、特色农业、全域旅游、新型城镇化“五大战役”作为具体抓手,将建设创新美丽幸福商洛作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现实目标,走出了一条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的新路子,商洛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向着更高层次迈进。
正逢秋冬交接时节,山间颜色颇为丰富,乡村景致别具特色。作为一名媒体工作者,我有幸成为“40年巨变看商洛”采访团中的一员,11月5日至9日,与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人民网、西部网、《陕西日报》等16家媒体的记者们一起,深入全市六县一区,亲身感受商洛山中广大老百姓的生活现状,从交通闭塞的山坡到花园小区,从低矮破旧的房屋到窗明几净的小洋楼,从看不起病到全民医保,从上不起学到义务教育,从坑洼的泥泞小路到宽敞平坦的水泥路,从偏僻落后的乡村到全省知名的美丽乡村,一个个农村人实现了在家门口挣钱的美好愿望,商洛的经济社会跨上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项目撑起发展之翼
“真是很棒的视觉体验。”“如此大规模的光伏产业,我还是第一次见到,可以想象到它将会给农民带来多大的收益。”站在商州区大荆镇光伏发电的观景台上,记者们纷纷感慨道。视野范围内,周围的几座山头,遍布了蓝莹莹的太阳能发电板,近处脚下,休闲观光步道从发电板间穿过,层层叠叠的台阶与发电板构成了一幅别样的景致。
据介绍,商州区大荆龙山30兆瓦光伏扶贫产业园,是商州区围绕脱贫攻坚、依托资源优势所建的光伏扶贫产业园区之一,也是目前全区投资规模最大、受益贫困户最多的一个光伏扶贫产业园。园区占地600亩,概算总投资2.8亿元,科学规划了“光伏+棚栽食用菌区”“光伏+花卉苗木区”“光伏+中药材种植区”等5大片区,可实现年产值约4215万元,带动12870户贫困户实现脱贫和周边290户农户实现就业增收。“山上的地原本荒着,这下好了,有了这么大规模的光伏产业园,我们老百姓就有了源源不断的收入。”西村五组贫困户丁立书告诉记者。
走进洛南县玫瑰小镇,感受到了产业绿色化、城镇景区化、田园景观化的发展理念。这是一个以古城秀美山川为依托,以发展玫瑰产业为基,以深化“三变”改革为本,以做深玫瑰文化为魂,创新规划建设的以“玫瑰花海、大地艺术”为核心表现形式的农旅融合、旅游脱贫项目。目前规划建成了2000亩樱桃生态园、1000亩黄金冠桃园、4公里河畔绿道及15座水体景观、10万平方米花溪湖、560户七彩村居、200亩郁金香、800亩七彩玫瑰花谷、1000亩坡岭花海以及玫瑰广场、玫瑰长廊、木屋风情酒店涂鸦艺术村等旅游体验项目,实现了由单一的农业生产到休闲式农业体验的华丽转变,让青山绿水变成了群众脱贫致富的金山银山。“昔日的农村已经成现在城里人所追逐的旅游胜地,愈来愈多的农村人也在家乡的大变样中收获着满满的幸福感。”陕西网记者崔佳俊忍不住感慨。
当天,虽然阴雨绵绵,天气十分寒冷,采访团记者们仍兴致勃勃地参观了香菊制药公司、陕西森弗、洛南音乐小镇等项目,用文字、图片和视频展现了商州、洛南两地的产业发展和乡村美景。
产业引领脱贫致富
6日至7日,采访团一行走进丹凤和商南,先后在棣花特色小镇、棣花生态农业产业园区、竹林关镇美丽乡村及试马镇北茶小镇等地采访。
棣花镇是丹凤县的西大门和商丹一体化的核心区,素有“秦头楚尾第一镇”之称。近年来,棣花镇整合优良旅游资源,重点打造了以宋金议和为主题的大型实景演艺;建设了以平凹影音馆、平凹书画馆和平凹文学馆为主要内容的贾平凹文学艺术馆;挖掘推广了具有当地特色的“棣花十三花”饮食文化及宴席;力推高抬芯子、民间秧歌等传统民俗项目进景区,2017年接待游客达到12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5亿元,实现就业1500人次,先后荣获全国重点镇、省级文化旅游名镇、省级旅游特色名镇等称号。
站在棣花生态农业产业园的山坡上,眼前是密密麻麻的葡萄架、建筑风格统一的漂亮房屋,周围是大片的核桃、樱桃园,虽不是果熟时节,景象也十分壮观。棣花镇镇长周龙介绍说,棣花生态农业产业园引入了丹凤葡萄酒厂、商於古道旅游公司、天宇润泽公司等企业,采取“龙头企业+基地+农户”方式,建成了万亩核桃、千亩樱桃和千亩葡萄园3个主题公园,引进凯森工贸核桃深加工企业,培育葡萄、樱桃两个专业合作社。在环山绿道点缀布设景观小品、游憩设施,提升田园景观品位,带动发展农家乐、民宿30多户,提供安保、保洁、园林管护等130个就业岗位,吸纳贫困劳动力稳定就业。
参观了古香古色的竹林关镇之后,采访团来到了商南县试马镇郭垭村马泉山万亩白茶基地。站在茶山顶上眺望四周,茶树一层层铺展开来,把山坡装点得俏丽多姿。这里是陕西省最大的白茶示范基地,被中国优质农产品协会评为“优质茶园”,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一条生态景观带。基地将茶农、合作社与公司利益联结为一体,使没有生产技术、管理能力及资金的农民也能够参与到现代农业中来,带动贫困农民增收。
龙头企业架起发展桥梁
7日下午,采访团到达山阳县必康医药产业园。据了解,该产业园是由陕西必康制药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投资的一家从事医药生产销售为一体的专业园区,也是省级重点工业园区,占地面积1500亩,总投资80亿元,分三期建设。目前已建制药生产线15条和年产5000吨中药材中间体提取生产线一条以及颗粒制剂和口服液糖浆剂、智能仓储和中药饮片4大板块。2017年实现产值43.9亿元,上缴税金4.5亿元。项目整体建成后,年可实现产值150亿元、利税30亿元,解决就业3000多人。城关镇东关社区居民叶青在这里已经上班12年了,现在是前处理提取车间的负责人,他告诉记者:“不仅我们社区,周围很多村子的人都在这里务工,只要好好干,就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我们对生活充满了信心。”
8日一大早,采访团来到山阳高新区的一些企业采访。山阳高新区是省政府批准设立的、以山阳县域工业集中区和必康医药产业园为基础联合建设的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重点发展现代材料、生物医药、绿色农产品精深加工及电子信息等产业。截至2017年底,山阳高新区累计入园企业131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1家、上市企业1家、高新技术企业4家;2017年山阳高新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20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57%。
据介绍,改革开放初,山阳城区面积不足两平方公里,人口不足万人。如今,县城建成区面积拓展到15平方公里,人口达到12万人。“十大棚改工程”取得实质性进展,保障性住房建设荣获“全省十佳县”称号,全县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6%,被国家发改委等11个部委列为全国第三批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撤县设市工作正式启动。2017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144.35亿元,比1978年的0.65亿元增长了221倍,实现了从千万元向百亿元的跨越,先后获得陕西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争先进位奖、陕西省工业增长速度前十名、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县、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县、省级生态园林县城等60多项中省荣誉称号。
扶贫工厂帮助群众过上好日子
8日下午,采访团来到镇安县云盖寺镇花园社区扶贫工厂、移民搬迁社区进行实地采访。“现在的贫困群众真的好幸福,住着如此漂亮的花园小区,在家门口的扶贫工厂上班,闲了就在小区的健身器材上休闲娱乐,真正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在看到云盖寺镇花园移民搬迁安置小区时,西部网记者李为涵说。
云盖寺镇花园移民搬迁县域安置小区,是按照“以产定搬、以搬拓城、产城融合、城乡一体”的思路,建设的一个功能完善、环境优美、文化浓郁的综合性社区。项目规划占地总面积278.92亩,计划安置5000户1.8万多人。项目一二三期已全面建成,共安置2108户7480人,四期项目建设安置房846套,目前已达到入住条件。该安置点已成立社区服务中心、物业服务中心,属于独立型社区,机构、人员、职责、制度、保障全部到位。为了让搬迁群众增加收入,花园小区在河对面建设中小企业孵化园1处,无偿为企业提供标准化厂房18栋,与企业签订搬迁户进厂务工比例不低于50%的用工合同,主要以电子加工、农特产品、服装生产等劳务密集型企业为主,目前已有普瑞电子、木田科技、奕诚生物、秦绿食品等16家企业入驻生产,就近就地提供就业岗位1000多个,确保实现了“1人就业、1户脱贫”。
9日早上,采访团来到了柞水县下梁镇西川木耳小镇和营盘镇朱家湾村,对木耳产业园和美丽乡村建设情况进行了采访。“我外婆家以前就在西川村,以前这里根本没有路,基础条件差得很,记忆中每次去外婆家都觉得很折腾,心里也怯得很。”80后青年张莹雪回忆起从前的西川村。如今的西川村,就是闻名省内外的木耳小镇,道路宽阔,风景优美,还建成了以木耳为主题的博览馆,参观人员络绎不绝。“附近的群众大部分都在这里务工,一天收入100多元,除过务工收入外,还有每亩地1000元的租地收入,群众都高兴得很。过一两年,再来我们木耳小镇,又是大变样呢。”西川村联村干部冯开君说。
村村通、户户通,老百姓出门不沾泥;休闲步道、健身广场,老百姓锻炼有去处;企业、产业遍地开花,老百姓挣钱不用愁。40年改革开放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最贴切地表现在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上。短短40年,不仅我们的生活实现了从贫穷到基本解决温饱、到奔向小康的跨越式转变,我们的家乡也完成了由贫穷、落后到开放、充满生机的历史巨变,商洛必将在新一轮波澜壮阔的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谱写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