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箬竹
文章字数:1613
故乡皆山,山上多竹。
绿竹,诸如苦竹、木竹、斑竹、金竹、山竹等等,无不“根生大地,渴饮甘泉,未出土时便有节;枝横云梦,叶拍苍天,及凌云处尚虚心”。绿竹,朴实无华,四季常青,高风劲节,既是生产、生活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源,又是高尚人格的极好象征。
绿竹,“只须两三竿,清风自然足”。绿竹,风姿婀娜,瘦影飘逸,劲秀潇洒,自古便博得诸多诗人画家的喜爱。“黄歌断竹”揭开了中国诗歌史上的瑰丽篇章;更有“竹林七贤”“竹溪六逸”“竹中高人”无不出没于竹林之中,陶冶情志,咏竹抒怀。然而,中国的最大的“竹迷”却莫过于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他一生爱竹,写竹,画竹,尽显绿竹风骨。
绿竹,一直是郑板桥的最爱。“一笏茅斋,一方天井,修竹数竿,百笋数尺,其他无多,其费亦无多也。而风中雨中有声,日中月中有影,诗中酒中有情,闲中闷中有伴,非我爱竹石,即竹石亦爱我也。”郑板桥笔下这充满清新竹趣的小院,何尝不是一首意味隽咏的诗?情景浑然一体,孰人孰竹?而在他那“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少吾州曹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的吟竹声中,则不难体味出一位封建时代的县令,深切同情百姓疾苦,忧心忡忡,以致席不暇暖、食不甘味的赤子情怀。至于“乌纱掷去不为官/囊囊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清风江上竹鱼竿”,则集中表现了郑板桥提得起放得下,决不与世俗同流的超然心境和铮铮铁骨。
郑板桥早年家贫,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曾任山东范县(今河南省管辖)、潍县知县,因助农民胜诉及办理赈济得罪了豪绅而被罢官,从此退出官场。板桥为官十多年,始终视农人为“天下第一等人”,力行清廉,关心民间疾苦,宁可丢掉“乌纱”,也要为百姓出力。卸任离潍,他除了随带的“驴子三头,垫以铺乘”“两书夹板”“阮弦一具”及“小皂隶而娈童”(见曾衍东的《小豆棚杂记》)之外,一无所有。由此可见,郑板桥的被罢官,并非因为他赈济中的一时疏忽,也不是他“暗里藏私遍鲁东”,而是他的从政主张和作为不合时宜。若说郑板桥笔下的绿竹遗世不朽,他那“两袖清风,一腔热血,勤政爱民”的一身正气,不正是他一生画竹写竹,借竹抒发胸臆的生花妙笔么?
老家镇安西部桂林村,国家木王森林公园核心景区。鹰峰耸峙,草木丰茂,民风古朴,风景宜人。人多欣赏其杜鹃、冷杉、石瀑、飞鸟、清泉、春花秋月、夏绿冬雪等显眼景致,却很少有人留意那漫山遍野的中国特产,竹中珍品——那一望无垠的箬竹。
箬竹,其叶宽大,植株矮小,竿直有节,成群丛生,四季常绿,风吹不倒,雪压不折,姿态优美,类聚而成自然山体绿色防护甲胄,群分则赋予园林庭院以风韵。她悄然扎根密林深处,斗霜傲雪,千年不枯,用途极广,中国数以千计的竹类品种难出其右。
箬竹,貌似普通,浑身是宝。箬竹入药,味甘性寒,清热解毒,止血消肿,可治吐衄、衄血、尿血、喉痹、痈肿及小便淋痛不利等症。叶子富含活性多糖,其免疫、防瘤、抑瘤、消瘤效果奇佳,兼具防潮、防风、防腐功能。端午节,可用箬叶包粽子。食品加工生产,可用若叶提炼制作饮料添加剂。采用箬叶和其他原料酿成的酒,人称箬竹酒。酒色纯良,气味清香,营养保健,“天锅一揭,酒香十里”。若将饺子、包子、花卷、馒头等,置于箬竹叶之上蒸煮食用,芳香诱人,风味独特,食疗作用明显。
箬竹,也是工业和日常生产、生活不可多得的竹中上品。它既可用于制药、造纸、制笔、覆盖船篷、搭建工棚、编制斗笠和衣物等等,又可用于制作帚柄、篓筐、簸箕等用具。而用箬竹制作的茶篓、茶垫绿色环保,声名远播,对于茶叶走俏“一带一路”功不可没。难怪北宋苏轼曾说: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箬竹,于无声处,努力成长,保持水土,滋养山林,美化生活,向来不以优于别人而自恃,而是在自然选择中面向未来,孜孜以求自身不断地优于自己的过去。箬竹真可谓谦谦君子,自知守拙,抱朴生息,高风劲节,坚韧无私,咬定青山不放松,姿态优美而不妖。箬竹平凡到了极点,她却就高贵到了极致。
人生苦旅,上善箬竹!
绿竹,诸如苦竹、木竹、斑竹、金竹、山竹等等,无不“根生大地,渴饮甘泉,未出土时便有节;枝横云梦,叶拍苍天,及凌云处尚虚心”。绿竹,朴实无华,四季常青,高风劲节,既是生产、生活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源,又是高尚人格的极好象征。
绿竹,“只须两三竿,清风自然足”。绿竹,风姿婀娜,瘦影飘逸,劲秀潇洒,自古便博得诸多诗人画家的喜爱。“黄歌断竹”揭开了中国诗歌史上的瑰丽篇章;更有“竹林七贤”“竹溪六逸”“竹中高人”无不出没于竹林之中,陶冶情志,咏竹抒怀。然而,中国的最大的“竹迷”却莫过于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他一生爱竹,写竹,画竹,尽显绿竹风骨。
绿竹,一直是郑板桥的最爱。“一笏茅斋,一方天井,修竹数竿,百笋数尺,其他无多,其费亦无多也。而风中雨中有声,日中月中有影,诗中酒中有情,闲中闷中有伴,非我爱竹石,即竹石亦爱我也。”郑板桥笔下这充满清新竹趣的小院,何尝不是一首意味隽咏的诗?情景浑然一体,孰人孰竹?而在他那“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少吾州曹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的吟竹声中,则不难体味出一位封建时代的县令,深切同情百姓疾苦,忧心忡忡,以致席不暇暖、食不甘味的赤子情怀。至于“乌纱掷去不为官/囊囊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清风江上竹鱼竿”,则集中表现了郑板桥提得起放得下,决不与世俗同流的超然心境和铮铮铁骨。
郑板桥早年家贫,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曾任山东范县(今河南省管辖)、潍县知县,因助农民胜诉及办理赈济得罪了豪绅而被罢官,从此退出官场。板桥为官十多年,始终视农人为“天下第一等人”,力行清廉,关心民间疾苦,宁可丢掉“乌纱”,也要为百姓出力。卸任离潍,他除了随带的“驴子三头,垫以铺乘”“两书夹板”“阮弦一具”及“小皂隶而娈童”(见曾衍东的《小豆棚杂记》)之外,一无所有。由此可见,郑板桥的被罢官,并非因为他赈济中的一时疏忽,也不是他“暗里藏私遍鲁东”,而是他的从政主张和作为不合时宜。若说郑板桥笔下的绿竹遗世不朽,他那“两袖清风,一腔热血,勤政爱民”的一身正气,不正是他一生画竹写竹,借竹抒发胸臆的生花妙笔么?
老家镇安西部桂林村,国家木王森林公园核心景区。鹰峰耸峙,草木丰茂,民风古朴,风景宜人。人多欣赏其杜鹃、冷杉、石瀑、飞鸟、清泉、春花秋月、夏绿冬雪等显眼景致,却很少有人留意那漫山遍野的中国特产,竹中珍品——那一望无垠的箬竹。
箬竹,其叶宽大,植株矮小,竿直有节,成群丛生,四季常绿,风吹不倒,雪压不折,姿态优美,类聚而成自然山体绿色防护甲胄,群分则赋予园林庭院以风韵。她悄然扎根密林深处,斗霜傲雪,千年不枯,用途极广,中国数以千计的竹类品种难出其右。
箬竹,貌似普通,浑身是宝。箬竹入药,味甘性寒,清热解毒,止血消肿,可治吐衄、衄血、尿血、喉痹、痈肿及小便淋痛不利等症。叶子富含活性多糖,其免疫、防瘤、抑瘤、消瘤效果奇佳,兼具防潮、防风、防腐功能。端午节,可用箬叶包粽子。食品加工生产,可用若叶提炼制作饮料添加剂。采用箬叶和其他原料酿成的酒,人称箬竹酒。酒色纯良,气味清香,营养保健,“天锅一揭,酒香十里”。若将饺子、包子、花卷、馒头等,置于箬竹叶之上蒸煮食用,芳香诱人,风味独特,食疗作用明显。
箬竹,也是工业和日常生产、生活不可多得的竹中上品。它既可用于制药、造纸、制笔、覆盖船篷、搭建工棚、编制斗笠和衣物等等,又可用于制作帚柄、篓筐、簸箕等用具。而用箬竹制作的茶篓、茶垫绿色环保,声名远播,对于茶叶走俏“一带一路”功不可没。难怪北宋苏轼曾说: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箬竹,于无声处,努力成长,保持水土,滋养山林,美化生活,向来不以优于别人而自恃,而是在自然选择中面向未来,孜孜以求自身不断地优于自己的过去。箬竹真可谓谦谦君子,自知守拙,抱朴生息,高风劲节,坚韧无私,咬定青山不放松,姿态优美而不妖。箬竹平凡到了极点,她却就高贵到了极致。
人生苦旅,上善箬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