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18年12月07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倾情办教育 丹心为民生
——记山阳县十八届人大代表刘常明
文章字数:2043
  人大代表是各个地区、各条战线、各行各业的优秀分子,他们在推动深化改革、加快法治建设、促进各项事业发展方面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特别是在近几年脱贫攻坚工作中,更是发挥了功不可没的作用。近日,笔者专访了山阳县优秀人大代表、山阳中学校长刘常明。
  他没有伟岸的身躯,但他是一位勇者,敢为人先的勇气让山阳中学勇立潮头;他没有超人的学识,但他是一位智者,全新的理念打造了山阳过硬了教育品牌;他没有豪迈的语言,但他是一位行者,脚踏实地的作风铸就了学校的辉煌,2017年高考,山阳中学二本上线人数1292人,二本线以上人数连续9年位居商洛市之首。刘常明先后荣获国、省、市优秀教育工作者,教育工作先进个人,红星党员等荣誉称号。2017年,他还作为山区基层教育的代表,参加了陕西电视台“教育正能量”栏目的专题报道。近年来,为完成教育脱贫任务和联系村脱贫摘帽工作,他带领全校师生专注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深入联系村组,扎实开展工作,教育扶贫取得了显著成效,推动了山阳教育质量的稳步提升。
  深入基层 找路子
  为科学谋划脱贫攻坚各项工作,不断拓宽扶贫思路,落实帮扶措施。他多次深入基层,走访群众,摸底子,找路子。为推动学校教育扶贫顺利开展,分别在校委会、年级管理层和全体师生中召开了宣讲会,通过发放问卷、查询档案、师生座谈、校长信箱等形式,全面掌握贫困学生情况,收集师生意见和建议100多条,随后,召集相关人员召开了教育扶贫研讨会,认真听取意见,梳理工作思路,在此基础上撰写了理论调研文章《关于教育扶贫工作的几点思考探索》受到了上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为准确把握联系村组的实际情况,他通过与驻地九子碑社区开展共建活动,扎实调研,掌握一手资料,对贫困户家庭的基本情况、思想动态、生活状况和脱贫愿望等有了深刻的认识,为脱贫攻坚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改善设施 抓落实
  作为人大代表,他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的号召,主动联系城关街办下河村脱贫攻坚工作队,优化方案,细化责任,以“八个一批”“四项行动”为重点,扎实开展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一是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改善。配合驻村工作队,完成了11.2公里的路面拓宽;新修蓄水池3个、打水井5眼,拉通了5个组12户农户的自来水;建成了占地450平方米的老年活动中心;新建了社区公厕。二是产业发展成效明显。充分利用产业直补资金30万元,鼓励农户入股26股,入股资金8万元,建成4千瓦光伏电站1个;发展良种核桃700亩、林下中药材600亩;发展麂子、飞鼠养殖300多只;村级合作社流转土地100亩,群众土地租金年收入10万元。三是两房建设全面完成。完成了25户农村危房改造任务,移民搬迁工作全部到位。四是环境改造顺利开展。完成墙体粉白和修建墙裙8000平方米,石灰膏抹面及粉刷涂料已完成4000平方米;硬化场面3000平方米,硬化室内地面7000平方米;绿化道路2.5公里,栽植绿化树540株;改圈36个,改厕54个。下河村脱贫攻坚工作得到了上级领导、群众和社会各界的一致认可。2018年3月2日,省电视台对下河村脱贫攻坚工作进行了专题报道。
  凝聚力量 助学子
  严格落实国家资助政策,不让一个学生因困难而失学。健全制度,形成学生资助工作的长效机制,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专门成立了学生资助中心,制定了山阳中学贫困生资助实施方案、贫困学生评定细则、助学金发放办法等规章制度,明确了学生资助工作流程,规范了操作步骤,形成了长效机制。规范管理,阳光运作,确保学生资助工作的公平合理。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在贫困生评定、助学金发放等各项工作中实施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动态化管理,自觉接受监督,确保资助工作阳光运作,公开透明,切实把助学金发放到最符合条件的学生手中。拓宽渠道,争取资金,先后联系“纯山教育基金会”、县慈善协会、鸿瑞轩辕酒集团、绿地集团、福茂海尔有限公司等爱心企业,捐助48万元,资助学生170多人;累计6年筹集爱心人士助学资金18万元,累计资助学生60人次;连续10年争取“真光希望工程”资金40多万元,资助贫困女生500多人次;联系中国教育网、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和社会义工,争取资金50多万元,累计资助学生200多人次;广泛联系心系母校、关心教育的校友,捐资助学,帮助品学兼优、立志成才的贫困学子成长成才,96届学生毛加兴、程宏资和2006届范磊等出资10多万元,资助贫困学生20多人。倡导全员参与,多措并举,形成建档立卡特困生的帮扶网络。全体任课教师关注建档立卡困难学生,通过教师与建档立卡学生结对帮扶的模式,开展“全校教师大家访”活动,每位教职工包扶3到6名困难学生,确保每位建档立卡贫困学生都有一名教师包扶,对包扶学生定期进行思想引导、心理疏导、生活指导、学业辅导和政策宣导,帮扶教师利用寒暑假或节假日,走进包扶学生家庭,开展家访活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学业进步。
  近两年,学校分批次落实国家助学金614.6万元,资助学生6000多人次;争取各类社会资金300多万元,资助学生1000多人次;协助县资助中心办理大学生生源地贷款资助学生2000多人次。受助学生占学生总数的40%,占贫困学生的99%,2000多名贫困学生考上了理想的大学,改变了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