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18年12月15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幸福洋溢在贫困群众笑脸上
——商州区夜村镇脱贫攻坚亮点扫描
文章字数:2240
  杨永良 张宏
  敲开陈拴良家的大门,他的母亲乐呵呵地迎接我们进入客厅,热情地倒茶添水。这位饱经沧桑的老人今年72岁,提起现在的生活,她激动地说:“是党和政府帮助我们过上了好日子。”
  陈拴良是夜村镇唐寨子村七组贫困户,在镇政府和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2018年5月搬迁到镇上的陕南移民集中安置小区,住上了88平方米的二居室新房,实现了搬迁创业脱贫梦。
  近年来,商州区夜村镇党委政府以党建为引领,将脱贫攻坚当做首要工作来抓,在加强和巩固基础设施的基础上,持续推进易地搬迁,着力培育增收产业,大力实施贫困人口技能培训,积极开展扶志扶智活动。经过几年的努力,脱贫攻坚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截至2018年11月,全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221户6975人,已脱贫1421户5198人,其中2018年度脱贫790户2971人,贫困发生率下降至3.59%。
  挪出穷窝 创业迎来新生活
  长期以来,交通不便、条件匮乏、缺乏技能、思想落伍是导致贫困的主要原因。怎样才能让更多的群众摆脱贫困,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呢?挪出穷窝,实施易地移民搬迁,为困难群众创造创业就业脱贫条件,是夜村镇解决深度贫困村群众脱贫的决胜思路。
  早在两年前,夜村镇陕南移民搬迁工程就已经破土动工。镇党委书记陈丹涛介绍说,夜村镇陕南移民搬迁集中安置小区总投资7334万元,占地总面积67.75亩,建筑面积50888多万平方米,建设规模为18栋598户,目前已安置541户1961人,其中易地搬迁412户1467人,同步搬迁129户494人。
  我们在移民集中安置小区看到,一栋栋大楼错落有致,斜坡屋顶设计别出心裁,白色的墙体明丽夺目,在蓝天掩映下熠熠生辉。小区配套设施齐全,中心幼儿园、中心小学、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等落成使用。小区水、电配套到位,广场、停车位布局科学,一条条绿化带、一株株景观树,春季吐绿,秋季多彩。老人在院子谈古说今,共话幸福,小孩嬉戏玩耍……
  40岁的陈拴良是易地搬迁创业的典型。他双下肢残疾,出行靠坐轮椅,母亲年事已高,体弱多病,妻子患有精神病,女儿才4岁,全家都是失能人口。他们原来居住在山大沟深的唐寨子村七组,距离小区15里,依靠种粮维持生计。今年5月,在镇政府的帮助下,他顺利搬迁到移民小区,现在陈拴良在街道租赁了一间房,做起了配钥匙、修拉链、裁裤边的小生意,加上低保,一家人日子过得很滋润。陈拴良说:“政府给我帮了大忙,咱不能总靠政府,脱贫还得自己干。”
  牵手产业 结成利益共同体
  让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解决搬迁群众创业就业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发展新兴产业,以入股分红方式与群众结成利益共同体,是夜村镇打造品牌产业,带动全镇贫困群众增收脱贫的重要途径。
  贫困群众牵手产业,并通过分红和务工脱贫致富,在夜村镇已经成为普遍现象。白草岭村八组贫困户刘书亮,早年在金矿打工时患上了尘肺病,家里四口人,两个女儿还有一个正在上学,过去住在深山里,除了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没有其他收入来源。2017年10月,他领到了夜村镇移民安置小区的钥匙,住上了盼望已久的新房。如今,他在白灵菇产业园原料生产车间务工,月工资3000多元,认领的3千瓦光伏和5000瓶白灵菇,一年可分红6000元。
  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郭向东说:“企业示范带动,农民参股增收,相互结成利益共同体,加快了群众脱贫步伐。”他对白灵菇基地助力脱贫攻坚充满了希望。占地300亩总投资1亿元的白灵菇产业基地,是商州区2018年重点打造的产业脱贫基地之一。项目一期投资3000万元,新建白灵菇工厂化种植基地;二期计划投资4000万元,重点打造白灵菇小镇;三期计划投资3000万元,重点建设食用菌深加工企业。该项目属苏陕协作扶贫项目,以招商引资公司为经营主体,采取“公司+基地+贫困户”模式,贫困户投资入股1万元,按1.3倍分红。目前一期项目已流转土地35亩,规划建设日产1.6万瓶的白灵菇智能型工厂化生产线已投入运行,年可生产白灵菇500万瓶,产量1200吨,销售额2200万元,利润600万元,直接安排农村贫困劳动力就业70人,间接增加就业60人,可带动全镇28个村1000户贫困户实现脱贫。
  扶志治愚 脱贫致富底气足
  思路决定出路。在很多地方,群众难以脱贫的根本原因,除了基础条件差,缺资金、技术外,依赖思想根深蒂固。如何打破传统思想禁锢,提振精气神奔向小康?夜村镇何家塬村扶志治愚方略,为脱贫攻坚树起了标杆。何家塬村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强化对“四支队伍”的教育培训和管理,通过开展“三会一课”和实施党员积分制管理、设岗定责等办法,从根本上改变党员干部的精神面貌和作风。巩固市级文明村创建成果,开展移风易俗活动,举办道德讲堂,完善村规民约。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增强脱贫致富本领,建设乡村文化墙、宣传栏,宣传党的政策,设立善行义举榜。建好“爱心超市”,按照积分兑换日用品等一系列措施,激发贫困群众脱贫内生动力。
  扶志治愚产生了积极效应。全村贫困群众认领光伏发电、参股食用菌生产热情高涨,主动脱贫的内生动力和主观愿望不断增强,“我要脱贫”的群众与日俱增,今年何家塬村贫困发生率为1.4%,预计人均纯收入将达到1.12万元。一直处于薄弱环节的村集体经济,开始焕发生机。村支部书记苏建贞告诉我们,村上制定了“发展六大产业,实施五大工程,建设四个家园,打造三大长廊”的6543脱贫攻坚总体规划,按照“党支部+三变改革+集体经济+贫困户”的发展模式,由村支部牵头成立何家塬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引进企业投资560万元建成100万袋食用菌产业基地,带动178户贫困户增收脱贫,户均年分红3000元。贫困户认领光伏150户,户均年分红2500元,加上鼯鼠养殖、中药材、劳务输出等产业,贫困户家庭收入得到了长效保障,村集体经济也实现了突破性增长,预计到2018年底,村集体经济可达到19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