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18年12月27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日新月异油房村
见习记者 宋雨萌
文章字数:1693



   
  喜鹊绕枝头,鱼群清涧游。走进美丽的油房村,随处可见绘着美丽图画的文化墙、平整硬化过的水泥路、整齐排列的太阳能路灯、科学分类的垃圾桶。风景如画,民风淳朴,鸡鸣犬吠,其乐融融。
  多方举措齐发力 产业带动促脱贫
  丹凤县龙驹寨街道办事处的油房村位于丹凤县城东北20公里处,过去交通不便,经济落后,是典型的贫困村,青壮劳动力大多外出务工,空巢老人居多,基础条件较差,群众脱贫难度较大。谁也没有想到,短短两年之间,村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市文广新局包扶油房村以来,经过多方争取协调投资,先后完成了4条总计7.5公里的通组水泥路,新修硬化连村路1.3公里,新修产业路1.1公里。新修河堤1000多米,修建文化广场1700平方米,安装太阳能路灯140盏,民居改造、改厕215处,今年硬化庭院79户,硬化入户路68户,在实现组组通水泥路的基础上率先实现户户通水泥路。按照脱贫攻坚要求,全面打造油房村千亩核桃示范园和百万窝中药材种植,帮助群众稳定脱贫,持久增收。
  2018年,30万元苏陕资金注入到丹凤县庆丰源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带动了30户贫困户增收,每户分红560元。该合作社结合“三变”改革养殖种猪50头、生猪仔280头,村集体经济分红7200元。在多方努力下,双孢菇基地也开始投产经营。
  在市文广新局驻村工作队的努力下,油房村至双槽村产业链连村脱贫路建成通车,方便了几千人通行,促进了两个组24户贫困户和43户非贫困户183人的产业发展。
  扶贫先扶志 让村民过上好生活
  油房村郭口组的张学成和几名雇用的村民正在专心致志地将天麻菌代料装入袋中。据了解,他种植天麻1000多窝,可收入5万多元。油房村的日新月异,除了靠党和政府,更靠这群勤劳质朴、自力更生的村民自身。
  遇见刘战喜时,他正在路边干活,身强力健,精神抖擞。“子女们基本上都出去务工了,多亏了这些扶贫人,才让我们这些老人过上了现在这么好的生活。”说起建档立卡后的生活改变,刘战喜很有满足感。他今年67岁,家中共有4口人,儿女在外地务工,家里只剩下他一人,除了天麻、核桃、栗子等作物的种植,平常也打点零工。他以前是贫困户,2016年老伴因病去世,自愿申请退出贫困户。“有些人不愿意脱贫,政府对我的家庭帮助了多年,我已经很满足了。自从刘小龙书记来了以后,村上变化很大,以前没有路灯,现在路灯亮起来了;以前交通不便,现在光是水泥路就修了四五条。还有这些文化墙,看着都让人心情大好。”
  朱加厚今年61岁,家住油房村东沟组,家中4口人,和91岁的高龄母亲住在一起,由于缺乏技术成为贫困户。
  2015年建档立卡,2017年获得产业补助3100元,2018年获得2600元。一家4口的合疗全部免费,母亲每月可获得100元的高龄补贴,危房改造去年获得补贴1万元。今年,他不幸患上癌症,在陕西省人民医院做手术花费了2.8
  万元,合疗报销了1.5万元,实际自身只负担了1.3万元。“我享受了不少补贴,今年生病给我的生活带来了巨大打击,但是国家和政府的关怀让我感受到了温暖,给了我很多经济上的支持和精神上的力量。我现在家中年收入1万多元,政府长期资助我女儿上学,今年女儿考到了峦庄卫生院,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家里的情况比从前好了很多。我平日里主要是种植天麻、茯苓等中药材,今年收成好,乡亲们卖天麻多的可以赚3万多元,少的可以赚七八千元,我今年种的天麻还没有翻,想等来年开春了再翻出来卖,可以有一笔不小的收入哩。”说起越来越好的生活,他脸上露出幸福的微笑。
  开展“四扶五风六化” 引领文化精神脱贫
  要让村民生活得更幸福,除了带动他们在经济上脱贫致富,精神层面的脱贫也不能忽视。如今的油房村随处可见美丽的“四扶五风六化”文化墙,涵盖党建引领、孝道文化、廉政文化、脱贫攻坚、村规民约、家风家训、扶贫扶志等多个方面。这些内生动力图画共计31处820平方米,极大地丰富了村民们的精神文化需求。
  驻村工作队召开庭院群众会,倾听群众诉求和产业发展愿望,解决落实群众诉求,鼓励群众大力发展中药材,培训群众勤劳致富技能;弘扬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诚实守信、孝老爱亲、自强励志、脱贫致富传统美德,有效提升了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另外,工作队在村委会修建了油房村文化广场,经常放映电影、举办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让群众的精神世界更加充实,生活更加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