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产业扶贫模式 拓宽群众致富路径
文章字数:1017
本报讯(雷超锋 卢莹) 1月3日,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部长张广智在《陕西脱贫攻坚》第136期上作出批示:商州区通过“3+1”融资模式大力培育发展光伏和食用菌产业的做法值得总结。希望继续探索,积累经验,不断拓宽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
商州区委、区政府始终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增收的重要抓手,成立食用菌产业脱贫领导小组、光伏扶贫产业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强力推进产业扶贫。先后多次召开领导小组会、产业发展推进会、一杯清茶话脱贫暨光伏食用菌发展座谈会,周密安排部署,确立以光伏、食用菌、菊芋、劳务加特色产业的“4+X”体系,明确产业发展思路,迅速掀起产业促脱贫工作热潮。坚持政策引领,出台《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助推脱贫攻坚指导意见(试行)》《光伏扶贫产业发展实施办法》等规范性政策文件和指导意见,确保产业发展不脱轨不跑调。
区上坚持“点上示范、面上开花”的工作思路,因地制宜,合理规划,高点起步,大力推动光伏和食用菌产业工厂化、现代化、规模化建设。筹措资金5.5亿元,在牧护关、大荆等镇办利用大量闲置荒山荒坡,先后建成大荆龙山35.5兆瓦集中式光伏电站和63个分布式电站,总装机容量达64.3兆瓦,覆盖114个贫困村,光伏产业带动脱贫初显成效。建成7个300亩以上食用菌种植示范基地,发展食用菌7000万袋,带动68家产业合作社。挂牌成立第一家食用菌研发中心和博士工作站,推动食用菌产业发展产学研相结合。大荆龙山光伏电站和陕西润科食用菌产业基地在全市重大项目观摩测评中排名第一,有效助推脱贫攻坚,进一步加快追赶超越步伐。在两项产业的带动下,全区新发展菊芋、中药材等特色产业6.5万亩,新建核桃标准园1.35万亩,注册“秦岭金珍”“秦岭金丝”等产品商标7个,认证无公害香菇产品的基地3个。
与此同时,采取贫困户“认领+认贷”“认领+认劳”形式,将贫困劳动力牢牢镶嵌在产业链上。及时制定出台产业扶持政策,形成“政府+国企+金融机构+卡内贫困户”的“3+1”融资模式,按照每户贫困户认领3千瓦光伏指标,政府每户补助产业配套资金1万元,每户贫困户可申请财政贴息贷款或自筹1.4万元,入股光伏企业或合作社,贫困户通过土地流转获资金、就近劳务赚薪金、认领分红挣股金,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坚持扶贫扶智扶志相结合,技能培训1552人,建成就业扶贫基地和社区工厂9个,通过公益岗位托底安置贫困劳动力1764人。全区光伏和食用菌产业带动贫困户3.6万户,户均增收3000元。贫困群众劳务输出25692人,创收3.5亿元。实现4.16万人脱贫、63个村退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4.86%。
商州区委、区政府始终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增收的重要抓手,成立食用菌产业脱贫领导小组、光伏扶贫产业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强力推进产业扶贫。先后多次召开领导小组会、产业发展推进会、一杯清茶话脱贫暨光伏食用菌发展座谈会,周密安排部署,确立以光伏、食用菌、菊芋、劳务加特色产业的“4+X”体系,明确产业发展思路,迅速掀起产业促脱贫工作热潮。坚持政策引领,出台《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助推脱贫攻坚指导意见(试行)》《光伏扶贫产业发展实施办法》等规范性政策文件和指导意见,确保产业发展不脱轨不跑调。
区上坚持“点上示范、面上开花”的工作思路,因地制宜,合理规划,高点起步,大力推动光伏和食用菌产业工厂化、现代化、规模化建设。筹措资金5.5亿元,在牧护关、大荆等镇办利用大量闲置荒山荒坡,先后建成大荆龙山35.5兆瓦集中式光伏电站和63个分布式电站,总装机容量达64.3兆瓦,覆盖114个贫困村,光伏产业带动脱贫初显成效。建成7个300亩以上食用菌种植示范基地,发展食用菌7000万袋,带动68家产业合作社。挂牌成立第一家食用菌研发中心和博士工作站,推动食用菌产业发展产学研相结合。大荆龙山光伏电站和陕西润科食用菌产业基地在全市重大项目观摩测评中排名第一,有效助推脱贫攻坚,进一步加快追赶超越步伐。在两项产业的带动下,全区新发展菊芋、中药材等特色产业6.5万亩,新建核桃标准园1.35万亩,注册“秦岭金珍”“秦岭金丝”等产品商标7个,认证无公害香菇产品的基地3个。
与此同时,采取贫困户“认领+认贷”“认领+认劳”形式,将贫困劳动力牢牢镶嵌在产业链上。及时制定出台产业扶持政策,形成“政府+国企+金融机构+卡内贫困户”的“3+1”融资模式,按照每户贫困户认领3千瓦光伏指标,政府每户补助产业配套资金1万元,每户贫困户可申请财政贴息贷款或自筹1.4万元,入股光伏企业或合作社,贫困户通过土地流转获资金、就近劳务赚薪金、认领分红挣股金,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坚持扶贫扶智扶志相结合,技能培训1552人,建成就业扶贫基地和社区工厂9个,通过公益岗位托底安置贫困劳动力1764人。全区光伏和食用菌产业带动贫困户3.6万户,户均增收3000元。贫困群众劳务输出25692人,创收3.5亿元。实现4.16万人脱贫、63个村退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