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19年01月28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护理笔记写孝心
本报记者 肖云
文章字数:1433
  
  “6月16日:7:10吃饭,8:00吃丙戊酸钠,8:45吃血压药,9:45分吃氯化钾2粒,11:00吃饭,11:30吃小袋药,12:30喝苹果汁……”1月21日,在商州城区闵宏彦的出租屋里,记者看到这样一本特殊的笔记,里面详细记录着瘫痪母亲时月琴每天的吃药、吃饭情况,记了整整两年,直到一切烂熟于心,再没了记的必要。
  闵宏彦的母亲是一名从事乡村教育40多年的人民教师,退休后,一直生活在商州区夜村老家。2015年的一天,老人突发脑溢血,抢救过来后,虽然意识清楚,但是全身瘫痪,大小便失禁,失去了基本的吞咽功能,也不能说话了。闵宏彦姐弟7人轮流在医院照看母亲8个月,连医生都感慨道:这样的孝顺儿女,真的很少见。
  闵宏彦说,父亲年事已高,不能担起照顾病人的重担,而他的几个兄妹要么在外地,要么有正式工作,母亲出院时,他便提出放弃货运生意,专职照看母亲。“曾经,我向母亲承诺过,等她老了不能动了我来侍候她,作为一名退伍军人,作为一个儿子,我不能食言。”
  闵宏彦谨记医生的叮嘱:手术做得再好,护理不好的话也会前功尽弃。为了方便照顾母亲,他在商州城区医院附近租了一间房子,全天24小时看护照顾,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孝道,以及该如何尽孝。
  4年多来,闵宏彦的生活日复一日,单调枯燥。每天早上6点钟,准时起床,给母亲做饭、喂药、翻身、擦洗、按摩、清理大小便……母亲不能进食,做好饭后,他就用打浆机制成流食;母亲不能动弹,洗澡时,他就在床上垫一张隔水的油皮纸;母亲怕冷,他就用毛巾包裹着她的双脚,再在脚底放一个暖水袋。日久天长,闵宏彦积累了丰富的护理经验,“每天喂4顿饭,其中1顿是果汁或牛奶,这样能更好地补充营养。晚上设有闹钟,平均起来两、三次,给母亲翻身、喂水。”平时,闵宏彦定期给母亲修剪指甲、头发,擦洗身子,更换床单被褥,细心的他还拿起针线缝了几个小褥子垫在母亲身下,在这样精心护理下,老人的房间干净清爽,没有一丝异味,常年卧床却从未感染褥疮。
  天气好的时候,闵宏彦就把母亲抱到轮椅上,推出去转一转,散散心。去年深秋,看到别人都去香菊公司看菊展,闵宏彦也想带母亲去看看,他不怕麻烦,把母亲抱进车里,用东西固定在座位上,开车带母亲去转了一圈。闵宏彦说,母亲虽然瘫痪了,但每年她的生日还是照过,“去年母亲生日时,我们兄弟姐妹7个捧着花和蛋糕,站在她的床边唱生日歌,她不能说话,只是一个劲儿的哭。”长期的照顾,让母亲对闵宏彦非常依赖,一听说他要出去,脸色就变了,而他回来以后,第一件事就是到母亲房里说一声:妈,我回来了。4年来,闵宏彦很少出门,连侄子的婚礼他都没去,作为一个大男人,整天困在家里,一般人很难忍受,而闵宏彦却没有一丝怨言。他不怕累,不怕苦,最怕的是母亲犯病发生意外,“屋里没有妈,家就散了,想让妈再多活几年,让兄弟姐妹回来都能看到她。”这一句朴实的话,令在场的人无不动容。
  连闵宏彦的女儿都说:“爸,没见过你这样的孝顺儿子,啥时候我要给你写篇文章。”在他的影响下,女儿也很孝顺,一回来就到奶奶房间,给她说话解闷。
  在妹妹闵秋霞记忆里,不知道多少次,都是哥哥把突然犯病的母亲送到医院,整夜整夜守在床边,有时,看到哥哥因为睡眠不足坐在沙发上打瞌睡,她真的很心疼。她流着泪说:“这些年,哥哥无微不至地照顾母亲,既当儿子又做女儿,我为有这样一个哥哥感到骄傲。”
  现在,闵宏彦一家主要靠妻子在外打工挣钱,日子过得紧紧巴巴。闵宏彦说,每年房租要交1万多块,他希望能申请到一个廉租房,尽可能地节省开支,为母亲创造更好的养病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