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赶超越看工业
文章字数:2430
何 磊
2018年,全市工业发展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紧围绕“五个扎实”总要求,全力聚焦“追赶超越”各项目标任务,以“八个专项行动”为抓手,全力打好现代工业战役,全市工业经济运行保持平稳。截至12月底,全市规上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211.52亿元,同比增长22%;实现工业增加值284.6亿元,同比增长14.6%,增加值增速由全省第三上升至全省第二名。
稳中有进工业发展态势良好
工业贡献不断加大。全市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297.98亿元,同比增长14.1%,占全市GDP比重达36.1%;对GDP增长贡献率达到63.5%,较去年提高10个百分点,拉动全市经济增长5.1个百分点,比去年提高0.1个百分点。
企业规模逐步扩张。全市新培育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5户,规上企业总户数达到286户,其中大型企业3户,中小型企业283户。241户企业保持增长态势,产值过亿元企业达到198户,较去年增加9户;产值过10亿元企业26户,其中陕西锌业公司、陕西必康制药、商洛比亚迪、陕西大西沟矿业等10户企业产值超过20亿元。
支柱产业发展良好。三大支柱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998.05亿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82.38%,同比增长23.5%。其中现代材料实现工业总产值749.59亿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61.87%,同比增长21.9%;现代医药实现工业总产值113亿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9.33%,同比增长22.4%;绿色食品实现工业总产值135.45亿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11.2%,同比增长33.9%。
重点企业运行良好。全市重点监测的30户工业企业累计完成总产值548.92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的45.3%,同比增长18.6%,其中,五洲公司、商南中剑等7户企业产值增速超过30%;完成销售产值522.5亿元,同比增长15.4%;实现产销率95.2%,超全市产销率0.1个百分点。
工业产销平稳向好。全市规上工业全年完成销售产值1152.51亿元,同比增长20%,产销率达到95.1%,超年度任务5.1个百分点,其中商州、柞水、镇安三个县区产销率位列全市前三名,分别达到96.8%、95.9%、95.7%。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三升五降”。全市主要工业品产量中锌锭、钼精矿、铁精矿、水泥、太阳能电池同比分别下降5.6%、10.2%、0.4%、4.7%、40.4%,其余工业产品产量都保持增长态势,五氧化二钒、黄金、中成药产量增幅为14.8%、8.9%、16.7%。
园区建设力度加大,集聚作用逐步显现。印发《关于加快县域工业集中区和产业园区建设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园区建设方向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2018年商洛高新区创建国家级高新区纳入科技部正式考察名单,山阳县县域工业集中区成功创建成为省级高新区,洛南县陶岭工业园区、商南县工业集中区、镇安县工业集中区等5个园区被列入省级示范县域工业集中区。全市形成了以商洛高新区为龙头,15个省级重点县域工业集中区为骨干,商南硅科技产业园、山阳金川丰幸生物医药产业园等一批特色专业园区为支撑的园区建设新格局。
直面问题精准施策补短板
2018年,我市工业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突出问题。
项目建设投资低迷。大宗工业产品饱和,工业投资低迷,环保政策收紧,传统行业项目缺乏竞争优势,新兴产业项目缺少技术支撑,项目引进困难,投资后劲不足。
人才发展环境不优。由于我市工业经济总量小,发展慢,不能为人才提供较好的成长、发展平台,企业普遍存在高层次人才引不来、自己培养人才留不住、现有人才盘不活的问题。
园区建设投入偏少。我市工业园区基础配套设施投入少,“七通一平”面积小,缺乏集中供电、供热、供气,以及污水和固体废弃物集中处理设施,园区融资、建设两大公司不健全、实力弱,投资基金、工业地产等融资开发模式运用少,园区集聚效应有待增强。
工业绿色发展难度较大。工业企业利润普遍偏低,效益不佳,环保新产品、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推广受资金、技术等因素制约进展缓慢。
布局高质量争创开门红
2019年,全市上下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创新驱动、循环发展为主线,以提质增效、转型升级为目标,奋力打好“现代工业”战役,稳存量、要增量、求质量。
不断加大帮扶力度,确保工业稳定增长。持续深化“百人包百企”活动,充分发挥包抓领导和帮扶部门的工作协调力度,明确责任和目标,切实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将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和培育规上企业等任务迅速分解下达,并定时不定时进行沟通联系指导服务。认真贯彻落实《陕西省2018年工业稳增长促投资推动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实施意见》和我市贯彻落实工业高质量发展“14条”,进一步明确任务,夯实责任,全力打好“现代工业”战役,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加强科技人才培养,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一方面要支持企业建立研发机构,鼓励企业继续增加科技创新投入,加大新产品、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推广应用,落实技术创新扶持政策。另一方面要引导企业加大对人才培养、培育的投入,加强企业创新人才的培育和引进,促进企业人才体制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发挥企业家示范引领作用。
聚焦补链延链强链,着力实施定向招商。结合我市产业链的上、下游产业,重点瞄准符合我市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国内知名企业实施定产业定产品招商,着力引进龙头项目、产业链高端项目,拉长、做粗产业链。持续深入推进宁商协作,以南京市为桥头堡,向长三角、珠三角、粤港澳进行招商延伸,招引大企业、大集团来商投资。组织我市优质医药、食品企业定点、定向同南京及其周边省市企业开展一对一、面对面交流,争取达成年度或者长期合作意向。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园区服务能力。细化落实《关于加快县域工业集中区和产业园区建设的实施意见》,适时开展政策落实情况督查检查。引导工业园区设立投融资公司、开发建设公司,探索支持国有企业、民营企业投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标准化厂房建设等。
强化银企对接协作,创新企业融资方式。进一步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加强党政银企合作,定期召开党政银企座谈会,及时向金融机构推介优质企业和项目,引导银行等金融机构根据我市行业和企业特点,创新融资模式,解决企业资金紧张问题。加大金融产品创新力度,积极推广存货、应收账款、专利权等动产或权益质押,降低小微企业贷款门槛,缩短贷款审批时限,降低融资成本,加大对重点工业企业的支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