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19年02月26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扶贫路上唱响青春之歌
文章字数:3403
 

  记者 王 倩
  80后干部黄博,3年前被山阳县文联派驻包扶村山阳县南宽坪镇下锅厂村,他和村干部一起努力,在荒凉的土地上耕耘,也在村民心里种下希望。
  在下锅厂村,人们对黄博评价不一,有人说他是傻瓜,谁叫帮忙都答应,自己却顾不上吃饭;有人说他是怪人,把啥事都看得真,再小的事都不放过。当然,说的最多得是“黄书记是一心为民的好书记”。面对评价,他呵呵一笑道:“我帮村民找到致富路子,看到更多的村民树起脱贫信心,主动用辛勤劳动去摆脱贫困,比啥都开心。”
  不当扶贫战场上的逃兵
  2016年桃红柳绿的春天,黄博被派驻到下锅厂村担任第一书记。入村那天,车窗外的景色随着越走越深的大山不断变换,黄博的心情也越来越糟。他想:这么深的山,出山一趟这么麻烦,村民的生活得多么不容易啊!
  从山阳县城到南宽坪镇75公里,再从镇上向西北方向沿着山路走20公里,黄博开车用了两个小时才到村上。一到村上,他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山外是生机勃勃的春天,而下锅厂村沉寂荒凉、民房破旧、房前屋后荒草丛生……
  贫穷落后不仅体现在村容村貌上,还有既简陋又脏乱的村委会。那是一所废弃的老学校改建的办公地点,村上分给黄博办公的是一间四面透风的教室,空荡荡的房子里,只有一只灯泡随风摇摆。抬头看看用帆布搭起来的挡雨设施,黄博的心里拔凉拔凉的。到了夜晚,他搬了几张破课桌拼起来,放下行李,算是安顿了下来。躺在床上,感受着山间的夜风,黄博有些气馁,甚至想到回单位,再也不来村里了。念头刚冒出来,他又为自己的想法感到可耻,自己是一名党员,既是驻村第一书记又是扶贫工作队副队长,来村里就是带领老百姓脱贫致富的,这样回去无异于一名逃兵。翻来覆去想了一夜,他打消了回城的念头。
  既然决定了不当“逃兵”,就要硬着头皮把这场“仗”打下去。那么怎么打?怎样才能打赢?
  所谓“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那么第一步就从了解村情开始,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对症下药”。
  第二天,他便开始走村入户,了解群众生活状况。走访中,他发现村民的日子确实很苦。贫困户吴世水,儿子常年在外打工,自己体弱,妻子双目失明,家里生活非常困难。贫困户刘伦美,儿子不幸在矿山遇难,只剩下她孤零零一人,生活难以为继。看到他们的贫困状况,黄博这个34岁的汉子眼眶发热。在焦台组,他问贫困户有啥想法时,他们说很想出去打工,可惜岁数大了体力弱,无工作可找;搞养殖,没本钱没技术,也没有销路……看到这些贫困户木然的表情,黄博心里异常难受。“我是第一书记,一定要带领全村老百姓甩掉贫困,过上富足的日子。”黄博眼里饱含着泪水,坚定了扶贫信心。
  补齐短板做强优势产业
  下锅厂村有334户村民,共1341口人,区域面积19平方公里,黄博用半个月时间走遍了沟沟岔岔的每家每户。走访一圈下来,黄博的眉头皱得更紧了:村子里劳动力不足总人口的一半,而贫困户却占了总户数的近一半。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是外出务工,少部分村民以小面积、零散的种植养殖为主,仅仅勉强供他们糊口。
  面对这样一个底子薄、资源差的村子,黄博决心补齐短板,发挥优势,带领群众共同致富。村委会房子破旧,就申报项目,在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争取资金、协调选址,盖新的办公室。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2016年冬,新村委会建成使用,干净亮堂的办公室,为村两委会成员提振了士气。宋家沟、阳口组的入户路还是黄土路,他协助村干部一起筹资金、争取项目,动员自己的朋友捐资,3年间他协助村上硬化道路2.98公里,并利用私人关系为3户贫困户硬化入户路。
  从春到夏,村容村貌在慢慢发生变化,荒凉的土地上呈现出生机。黄博说,村民要增收,村子要发展,究其根本是发展产业,只有用产业支撑,村民的钱袋子才会越来越鼓。
  他了解到,下锅厂村有种植中药材的传统,发展最多的是白芨,不过大都是村民自发、小规模的种植。黄博发现白芨市场前景好,下锅厂村也适合种植,便找到村上唯一的种植大户黄传民,鼓励并帮助他成立合作社,带动贫困户种植白芨。
  他的想法,有人践行,有人观望,还有人疑虑。观望的人怕不挣钱,他尽力用事实举例子说服;有疑虑的是怕种不好,既耽误工夫还损失资金,他就一遍遍讲解自己学来的种植技巧,在村里开培训会、群众中开地头会……疑虑打消了,当年就有5户贫困户加入合作社,次年更多的贫困户入股合作社,一边务工一边领分红。九组村民王绪详因孩子上大学被评定为贫困户,平时靠种点药材补贴家用,由于没有渠道学习种植技巧,一直都是自己摸索着靠天吃饭,在黄博的鼓励和帮助下,他贷款5万元,扩大种植规模,科学管理,2017年年收入约3万元,顺利实现脱贫摘帽。
  日月更替,黄博和村干部的努力有了喜人成绩。2018年,下锅厂村发展黄姜861.5亩、猪苓77.2亩、白芨66.8亩;新建神仙叶种植基地1个,发展神仙叶30亩,用土地流转等方式带动24户贫困户,使脱贫户户均增收3000元。驻村3年间,累计49户贫困户脱贫摘帽,为下锅厂村的脱贫攻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提升群众幸福感
  产业落地开花,下锅厂村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此时,黄博思路一转,认为鼓舞村民脱贫士气,提振村民致富信心不可忽视。“也许因为我是文学爱好者,更关注人的精神面貌,我认为扶志扶智要落实到具体的事情中。”黄博说,村上的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居多,他想从关爱老人和孩子做起,引导启发群众,激发他们致富信心。
  2017年10月,黄博成立了下锅厂学雷锋志愿者服务队,带领着村干部在乡间奔走,从方方面面为群众服务。谁家需要装户户通电视接收锅,他就开车带着群众去镇文化站领取,帮他们安装调试;哪个老人头发长了,他主动为其理发。常常有老人赞叹:黄博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贴心。
  一件件小事,温暖了群众的心。尤其是黄博多次联系爱心人士到村里看望资助老人和留守儿童,一箱牛奶、一件棉衣、一个书包……让封闭在大山里的老人和孩子感受到来自社会各界的温情。2018年5月,黄博从西安一家爱心企业争取资金5万余元,联系山阳县摄协、文艺志愿小分队,举办“定格幸福笑容传递敬老爱心”活动,免费为老人拍照片,表演节目。当天,下锅厂村年龄超过60岁的老人们有的拄着拐杖,有的在家人的搀扶下,喜滋滋地来到村委会,老人们站在自己向往的天安门、长城等布景前,脸上绽放出笑容,摄影师为他们定格幸福瞬间。“村里很多人一辈子都没走出过大山,也很少有拍照的机会,我能为他们圆梦,也很开心。”黄博说。
  在他的组织带动下,下锅厂村文化活动丰富了,村民的精气神更足了。至去年年底,服务队先后6次引进公益资金共计8万余元,为村里的空巢老人、贫困家庭送去生活物资,开展献爱心活动10多次,捐款捐物,深受群众好评。
  扶贫工作大于天
  驻村期间,黄博始终坚持在扶贫工作岗位上,以村为家。他经常说:“扶贫工作大于天,吃饭睡觉放一边。”
  黄博和妻子成婚10年,2017年终于要当父亲了。然而,妻子属高龄产妇,孕期并发症多,正需要他照顾,他却在村上忙得脱不开身。黄博回忆道,妻子在怀孕期间,时常有危急情况,为了让妻子得到好的照顾,他只得把妻子送到西安,住进孕妇公寓。
  他以为,有了专业人士的照料,自己就可以放心了。不曾想,妻子多次出现妊娠高血压症状,被送到重症室,需要他签字。接到消息后,他不得不向村上暂时请假去医院。有一次,半夜接到妻子情况危急的电话,忙碌了一天的他只好请朋友开车,送他到医院。办好手续,陪了妻子半小时,又匆忙赶回村里。“那段时间,正面临国家对山阳县扶贫工作的抽检,容不得半点松懈,所有干部都在加班,我也不能破例。”想起那段时光,黄博眼中泛起了泪光。妻子生产前一个月都在住院,他却到了生产时才赶到。“你不是一个合格的丈夫,把心都操到群众身上,不给我留一点。”事后,妻子这样埋怨他。“怨归怨,她从心底里还是支持我的工作,她也是包扶干部,我的苦她都理解。”黄博说。
  为了发展产业,他多次去杨凌农高会、浙江宁波等地考察项目;为了利用下锅厂村自然资源开发乡村旅游,他翻山越岭,实地考察,摔伤了腿,磨坏了鞋;为了把“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落到实处,他多次讲党课,还结合工作实际拍摄了微电影《热土》,给下锅厂村和全镇扶志扶智工作树起了榜样。
  驻村三年,黄博黑了、瘦了,家里人劝他,差不多就行了;村里老百姓心疼他,在他忙碌时给他送一口热饭。贫困户宁启加老夸他,在老人心里,黄博是一个好干部,全心全意为他们谋福利。
  身处基层,干着琐碎却又实在的工作,黄博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与好评。去年6月,他被山阳县委授予“全县优秀第一书记”称号。春节过后,黄博调入山阳县政协工作,一心为民的美名却留在了下锅厂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