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19年03月05日 上一版  下一版
真情浇开幸福花
——记洛南县麻坪镇宋村驻村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杨华
文章字数:1794


   姚渤潮 何 勇
  她是一个弱女子,却性格坚韧不怕吃苦;她是一名女干部,干起工作不让须眉;她为了乡亲们早日脱贫,夜以继日地加班工作;她对待乡亲,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她就是洛南县麻坪镇宋村驻村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杨华。
  现年43岁的杨华是洛南县人才交流中心主任。因工作能力强,善于做群众工作,2018年3月被组织指派到洛南县麻坪镇宋村担任脱贫攻坚驻村工作队队长兼第一书记。从此她一心扑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带领宋村300多户群众发展产业,改善村里面貌,开展扶志扶智活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与宋村群众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用双脚丈量村情
  驻村伊始,村干部和乡亲们对她并不看好,可随着各项工作的深入开展,大家渐渐对她刮目相看。
  宋村是洛南县典型山区非贫困村,全村有11个村民小组302户1133人,在麻坪镇也算是大村。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为了摸清底子,她每天翻山越岭了解村情,挨家挨户走访群众,与乡亲们拉家常,了解他们的所想所盼。不常走山路的她脚底都磨出了水泡,凭着一股子韧劲,在10多天的时间里,她硬是用双脚丈量出了宋村最真实的扶贫数据,掌握了第一手资料。
  为了最大限度地得到乡亲们的配合与支持,她采取发放政策读本、召开宣讲会议、入户宣传、面对面宣讲等形式,有针对性地持续开展扶贫政策宣传活动,不断提高贫困群众的政策知晓率,让群众理解和配合做好精准扶贫工作。
  在贫困户精准识别工作中,杨华严格标准,公平公正,按程序操作,经过贫困户本人申请,村民评议等程序,共计确定28户91人为贫困对象,在全镇中率先完成贫困户和贫困人口台账,确保了底数清楚,识别精准,将宋村精准扶贫工作带上了快车道。她和村两委会成员采取因地制宜、因户施策,精准把脉的方式,规划产业项目,落实“八个一批”帮扶措施,为贫困群众按期脱贫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情深意切解民忧宋村山大沟深,地处偏远,农业产业结构单一,村级基础设施薄弱。为了帮助群众早日脱贫,杨华多次往返于县城和麻坪之间,从县上几个部门筹集资金10万元购买黄花菜苗1200袋,带领当地群众栽植桔梗400亩、黄花菜100多亩,发展油葵100亩、豆角50亩。使宋村贫困群众家家有产业,户户有项目,2018年全村贫困户实现增收21万元,人均增收2300元。
  与此同时,作为包扶单位的领导,杨华在单位资金紧张的情况下,从有限的办公经费中节省出1万元,用于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她多方协调、积极争取县上整村扶贫推进项目资金50万元,硬化二组文化广场1200平方米、通组联户水泥路面1900米,争取太阳能路灯30盏,对村主干道路进行亮化,方便村民夜晚出行。目前,各个项目全部竣工,村里的基础设施得到较大改善。
  在抓好村级大事的同时,杨华关心每一户生活困难的群众。宋村四组贫困户张忠林想外出挣钱却找不到工作,她及时与洛南县秦丰化工有限公司联系,让其在公司就业。张忠林的老父亲80多岁了,生活不便,她就常常帮老人提水,打扫卫生。贫困户富三喜媳妇因疾病落下腿部残疾,她看在眼里疼在心上,从洛南县残联申请到轮椅一辆,亲自送到家中,方便其出行。孤儿何龙是一名初中生,父母过世的早,自己缺乏收入来源,只能靠政府救济生活。杨华一有时间就帮助何龙叠床洗衣,打扫卫生。看到孩子衣被单薄,她从家里拿来一套厚被褥,还自费给何龙购买了羽绒服、毛衣等过冬衣物,为其捐赠500元,让他好好学习,健康成长。
  作为驻村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队长的杨华,扶贫工作千头万绪,常常加班加点,可她工作思路清晰,办事有条不紊,样样工作都走在全镇前面。一次因心里想着村上的扶贫事务,下车时一脚踩空,扭伤了脚,大家都劝她先去医院检查,可她忍着伤痛开完会才去医院,经拍片发现是踝骨骨裂,医生建议她卧床休息,一心想着村上扶贫工作的她,夹着双拐整天奔波于村中。
  培树典型激发动力
  针对个别贫困户“等、靠、要”思想严重、内生动力不足的实际,杨华多次联系洛南县苍松职业技术学校老师来到宋村对50多名贫困群众举办扶志扶智和专业技能培训班,邀请洛南剧团前往宋村进行惠民演出,以活跃群众文化生活。同时她积极培养和树立产业致富带头人和好媳妇、好公婆、道德模范、五好家庭等各类先进典型10多人,让群众学有标杆,追有目标,在全村上下形成了“以勤劳致富为荣,安于现状为耻”的浓厚氛围。
  扎根山村促民富,点点滴滴见真情。杨华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率先垂范,真抓实干,情系百姓,忘我工作,以辛勤的汗水,浇灌着普通贫困群众的幸福之花,得到了干部群众的一致赞誉,为宋村28户91名贫困群众按期脱贫作出了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