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关镇脱贫攻坚成效显著
文章字数:811
本报讯(田琳 陈小锋)近日,家住镇安县青铜关镇丰收村的朱昌发逢人便说:“谢谢党支持贫困户发展产业的好政策!我现在光白芨育苗这一项年收入就能达到7万元,比出去打工强多了。”
朱昌发2015年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起初,朱昌发想成立一个中药材合作社,联合周边几户一起种植白芨、苍术、五味子等中药材,但家庭贫困,没有启动资金,想法一直未实现。2016年,镇安县委、县政府创新推出“三带四联”,朱昌发贷了3万元贴息贷款作为启动资金,购买白芨种苗,种植了5亩白芨。2017年,朱昌发又贷了5万元的贴息贷款,并牵头成立中药材种植合作社,带动13户群众一起种植白芨、五味子和苍术等,目前合作社种植五味子48亩、白芨22亩、苍术11亩。
在镇安县青铜关镇像朱昌发这样的例子有很多。青铜关镇紧盯“577”脱贫退出标准,全面推进产业发展、“两房”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三提升”工作,2018年实现8个贫困村脱贫出列,1427户4047人脱贫退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0.94%。
全面实施产业帮扶。镇上按照“长短结合、以短养长”的思路,围绕资源布局产业、围绕产业策划项目、围绕项目引进企业,构建了“一轴两翼”的产业布局。建设扶贫工厂17处,光伏项目8个,落实烤烟7003亩,蚕桑栽植3560亩、落实养蚕344张,完成35万袋食用菌种植,新增畜禽饲养6784头(只),累计种植中药材4700亩、油用牡丹2765亩、板栗科管8500亩、核桃建园1840亩。
镇上将“两房”建设作为脱贫攻坚的治本之策,全面推进安居工程。纳入“两房”建设共1304户4006人,其中易地搬迁750户2671人,生态搬迁106户218人,纳入危改442户1093人,已全部竣工入住,改造建设106户民居环境综合整治,高标准实施了东坪、冷水河等村以“三清四改”为主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基础设施建设与改善是脱贫攻坚的先导工程,也是提升群众生活质量的重点。镇上完成前湾20条139.5公里“油返砂”项目,处理病害8.35公里,完成管道铺设38.08万米,修建加固建截沙坝35个、泉室14个、蓄水池72个、水窖49个、水厂1座、发放水罐28个,完成12个村标准化卫生室改造提升。
朱昌发2015年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起初,朱昌发想成立一个中药材合作社,联合周边几户一起种植白芨、苍术、五味子等中药材,但家庭贫困,没有启动资金,想法一直未实现。2016年,镇安县委、县政府创新推出“三带四联”,朱昌发贷了3万元贴息贷款作为启动资金,购买白芨种苗,种植了5亩白芨。2017年,朱昌发又贷了5万元的贴息贷款,并牵头成立中药材种植合作社,带动13户群众一起种植白芨、五味子和苍术等,目前合作社种植五味子48亩、白芨22亩、苍术11亩。
在镇安县青铜关镇像朱昌发这样的例子有很多。青铜关镇紧盯“577”脱贫退出标准,全面推进产业发展、“两房”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三提升”工作,2018年实现8个贫困村脱贫出列,1427户4047人脱贫退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0.94%。
全面实施产业帮扶。镇上按照“长短结合、以短养长”的思路,围绕资源布局产业、围绕产业策划项目、围绕项目引进企业,构建了“一轴两翼”的产业布局。建设扶贫工厂17处,光伏项目8个,落实烤烟7003亩,蚕桑栽植3560亩、落实养蚕344张,完成35万袋食用菌种植,新增畜禽饲养6784头(只),累计种植中药材4700亩、油用牡丹2765亩、板栗科管8500亩、核桃建园1840亩。
镇上将“两房”建设作为脱贫攻坚的治本之策,全面推进安居工程。纳入“两房”建设共1304户4006人,其中易地搬迁750户2671人,生态搬迁106户218人,纳入危改442户1093人,已全部竣工入住,改造建设106户民居环境综合整治,高标准实施了东坪、冷水河等村以“三清四改”为主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基础设施建设与改善是脱贫攻坚的先导工程,也是提升群众生活质量的重点。镇上完成前湾20条139.5公里“油返砂”项目,处理病害8.35公里,完成管道铺设38.08万米,修建加固建截沙坝35个、泉室14个、蓄水池72个、水窖49个、水厂1座、发放水罐28个,完成12个村标准化卫生室改造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