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19年03月23日 上一版  下一版
黑木耳铺出致富路
文章字数:703
  本报讯(唐玉婷 柯岩)近日,在柞水县瓦房口镇产业规划内的木耳大棚基地里,一袋袋木耳整齐排列,一群群农民正忙着搬送、起垄、吊袋……这一幕成为决战脱贫攻坚战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现在村上有了木耳产业,终于给还在贫困线以下日夜忙碌的贫困户有个交代了。”老庄村支书王国政脸上笑开了花。
  柞水县瓦房口镇属于高寒山区,早晚温差大,农民种庄稼的收成少。恰巧这样的气候,正适合黑木耳的种植。“拿一亩地来说,以往农民种玉米,一年的收成大约在1300斤,利润千元左右,而一亩地种植黑木耳,平均摆放量6000个到8000个菌袋,按照每个菌袋产出1元计算,同样是一亩地,农民可以增收6000至8000元。”王国政说。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瓦房口镇党委、政府在细致的考察谋划后,确定了扶贫开发重点以扶持特色产业为主导,按照“政府统筹、资源整合、资金捆绑”的思路,因势利导,帮扶贫困户发展食用菌产业,在老庄村、街垣社区、金台村、金星村四个村,开发木耳种植扶贫项目,将农民的土地统一规划,通过因地制宜、龙头带动、贷款扶持等方式,配套完成了架电、修路、打井,新建大棚97个,投入扶贫资金374万元,形成了以街垣社区为中心,将沿线的老庄村、金台村、金星村构建成了一条规模为百万袋的木耳经济带,带动439户贫困户脱贫,让瓦房口镇的贫困户走上了产业脱贫的致富路。
  金台村的村民王定军就是木耳产业扶贫项目实实在在的受益者。“以前,在山上种地,赶上天灾,地里的庄稼颗粒无收,就算赶上好年景,也是难维持生活。”看着天要下雨,王定军将地里的塑料棚撑了起来。“这塑料棚都是政府出资帮扶的,今年技术员免费指导,我这1亩地摆放了6000个菌袋,又是一个丰收年。我相信生活会越来越好,日子越过越红火。”王定军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