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19年03月25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守护百姓健康
本报记者 肖云
文章字数:1584
   
  “刚参加工作时,我的梦想是做一个好医生,现在,我的梦想是让大卫生、大健康的理念在每个老百姓心中根植,防病于未然。”柞水县下梁镇石瓮卫生院院长孟远春说。
  之所以学医,是缘于少年时的一次悲痛经历。十来岁时,孟远春目睹了阿婆因一场小病,没有及时治疗,最终恶化不治身亡的过程,伤心之余,他在心中暗暗发誓,长大后要从医治病,让身边的人不再因病痛陷入绝境。
  1990年,从商洛卫校西医专业毕业后,孟远春先后在原石镇区地段医院、下梁镇、小岭镇、红岩寺镇医疗卫生单位工作多年,因业绩突出,2016年,他临危受命为石瓮卫生院院长。长期以来,石瓮卫生院以脏、乱、差出名,医疗设备、医护人员都十分紧缺,综合考核更是全县倒数。在这里当院长,不仅要会看病、懂管理,连扫地、调解纠纷等琐事,都得亲力亲为,甚至别人不愿干的事,不敢承担的责任,也要落在自己头上。
  孟远春知道,乡镇卫生院是基层老百姓就诊的第一选择,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随之而来的,往往也是更恶劣的医患关系。由于条件受限,很多危重病人卫生院不敢接收,因为之前有过病人没救活,家属迁怒于卫生院的事,这样一来,医生和病人之间的关系就形成了恶性循环。“作为院长,最重要的,就是以身作则,敢于担当,带领卫生院全体员工拧成一股绳,为老百姓创造更好的就医环境。”
  刚到石瓮卫生院的第3天,急促的电话铃响起,恰好被孟远春接到。“卫生院呀,我老伴不行了,快来救救……”一位大爷带着哭腔慌乱地喊着,经简单询问后,估计是心脏病发作,但是病人住在山上,不通车路,时间非常紧急。多耽误一分钟,病人就可能会休克、死亡,孟远春没有一丝犹豫,立即带领工作人员,拿着急救药品,沿着崎岖的山路一路小跑,赶到地方时,见老人正抱着老伴坐在地上,不知所措。当时,病人脸色发青、大汗淋漓、呼吸急促,孟远春嘱咐工作人员将病人平躺放置,并听诊心脏、测量血压、检查瞳孔……初步诊断为心绞痛,立即给她服下速效救心丸,保持呼吸通畅,并进行穴位按摩,10分钟后,病人渐渐好转,孟远春这才放心地将其转给上级医院救治。
  去年腊月,石瓮村民刘大唐为妻子办理住院报销,上县城跑了3次都没办好,不是户口本、身份证没带,就是银行卡忘带,看到刘大唐忙得焦头烂额的样子,孟远春让他把资料带全交给卫生院代办。基层群众文化程度普遍偏低,有些年纪大了,身体不好,交通也不便利,去县城办理报销不容易。由这件事情,孟远春决定在石瓮卫生院实行为民“代办”,帮老百姓办理住院及慢性病报销,深得当地群众好评。
  2019年,石瓮卫生院按照县上统一安排,全力决战辖区健康扶贫,实施“五送一代”,即送医、送药、送健康科普、送优惠政策、送健康体检,为民代办一切力所能及的卫生健康事项。受过去农家“红衣袋”的启发,孟远春还带领医护人员制作了“健康管理收纳袋”,进一步做实、做细了健康扶贫和公共卫生工作。给每户群众发放健康管理收纳袋,把签约服务书、健康扶贫、合疗政策、公共卫生知识宣传、健康知识教育等资料,以及合疗本、接种证、慢病上门卡、孕产保健手册、门诊病历等群众随时要用的物件放入其中,方便群众管理和出行携带。同时,实行慢病救治分色管理:红色为11种大病患者,黄色为慢性病患者,蓝色为精神病患者,绿色为残疾人,紫色为传染病患者(TB等)。健康管理收纳袋的问世,使群众对合疗报销、大病、慢病及传染病的诊治等相关政策加深了了解,如今,问及石瓮卫生院医生及村医签约服务情况,群众均能侃侃而谈。东甘沟一贫困户说:“实行签约服务以来,村医经常上门,不是给我检查体质就是测体温、量血压,我打心眼里感谢他们……”
  3年来,孟远春多方筹资,改造了石瓮卫生院候诊大厅,建立了国医馆,并对卫生院实施美化、绿化、净化,使得院容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每天早上,护士们都将自己精心制作的卡通图片和祝福语送到患者床前,这些人性化的服务极大地缓解了医患关系,石瓮卫生院年度考核也从全县倒数跃至全县前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