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2019年03月28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我就是要当老师
文章字数:2772
 


  本报记者 谢非 王倩
  与山阳县板岩镇政府隔河相对,王家村教学点坐落在一个较陡的斜坡上。记者走进校门,才发现这个教学点和村委会共用一栋陈旧的楼房。王家村教学点开设了学前班至二年级,总共有40多名学生。今年50岁的张天珍是这里唯一的老师。
  自1990年至今,张天珍领着微薄的薪水,在4所学校的讲台上度过了29个春秋。这些年里,她一直在偏远山区带教,期间丈夫意外受伤,失去劳动能力,她独自承担起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重担……所有困难都不曾让张天珍有过一丝丝动摇,“我就是要当老师。”简单朴实的话语中,是异于常人的坚毅。
  艰苦环境催生从教理想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张天珍出生在镇安县米粮镇东铺村,家里有6个孩子,日子过得十分艰苦。至今她还记得当年上学时,每天天没亮就起床去学校,下午放学走回家天已经擦黑。艰难的求学路,她终于坚持到了高三,不料母亲突然因病去世,家里再也没有能力让她继续上学,张天珍只能放弃考大学的念头,回到家中帮忙务农。
  几个月后,张天珍遇到了改变命运的机会。村里的小学缺少一位代课老师,校长找到了张天珍家,希望她能去当代课老师,这也正好合了张天珍的心意。从小艰难的求学经历,让教师这个职业在她心里有着崇高的地位,再想到,如果自己成为老师,那么家乡的这些孩子就能少跑些路,为上学少吃些苦。于是,她怀着对当一名教师的憧憬与梦想,在家乡的小学当上了“孩子王”。虽然学校连间像样的校舍也没有,上课就像打游击,但她没有被困难吓跑,面对像自己小时候一样渴望知识的孩子们,她反而更坚定了要守住这个学校的信念,要尽己所能把孩子们教好。
  倾注心血育桃李
  工作不久,张天珍经人介绍嫁到了山阳县户垣镇,1996年,她来到了户垣镇宋川小学从教。那时候,她既要在备课、教学上花费大量精力,还要照顾家里的老人、孩子。“那几年也是我人生中最苦、最难熬的几年,可我更加坚定了知识可以改变山区孩子命运的信念,内心总有一个声音告诉自己:不管有多少困难,我也一定要把教师做下去。”
  每天,她都是早早起床,给家里的老人准备好一天的饭食,然后带着两个孩子去学校,这样一坚持便是10年。在年复一年的教学工作中,张天珍把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质量永远放在首位,认认真真备课,兢兢业业工作。每一学期的期末考试,她所带班级孩子的成绩都是名列前茅。碰到了问题学生,她会耐心巧妙地进行交流,也会和家长及时沟通,反馈学生情况。生活上,她把学生当作自己孩子一样照顾,过节放假,因各种原因回不了家的孩子,她都会带到自己家里。
  学生中有一些是单亲家庭,家长出远门或者有事走不开,也会把孩子留给张天珍照顾。她每天和孩子同吃同住,像妈妈一样照顾着他们。周末,张天珍要去县城给念高中的儿子洗衣服、收拾屋子,她就把学生带上一起去县城。时间最长的一次,张天珍照顾一个学生长达半个多月。“我深知,自己或许不是做得最好的,但却是最真心、最用心、最诚挚、最热爱的!”
  逆境中不言放弃
  2004年,张天珍的丈夫在帮邻居砍树的过程中不慎跌落,腰部、腿部多处骨折。由于当时学校实行的是包班制度,张天珍如果请假,全班50多个学生将会没有老师上课。于是,她联系通村班车的司机,把丈夫送到县城的医院。由于没有家属在跟前,无法进行手术,在和医生通过电话后,张天珍决定采取保守治疗,后果是丈夫需要长时间的卧床养伤。丈夫住院的一个月里,她也只能请亲戚去帮忙照顾。
  丈夫遭遇意外,让原本就窘迫的家庭雪上加霜,“上有老、下有小、中间还有个大病号”是这个家庭真实的写照。家里一小部分收入靠低保以及政府的补助接济,剩下的重担则全部落在了张天珍身上。本来张天珍的右手也有残疾,但比起家里其他成员,只有她有能力撑起这个家。
  张天珍经常忙着给学生辅导作业,等想起自己儿子的作业时,儿子早已经睡着了。“儿子也没少抱怨,说我都去辅导别人家孩子了,没时间管他。”张天珍淡然地说。而让张天珍至今都不能释怀的,是有一年上初中的女儿突然从学校回来,在家里蒙头大睡。她以为女儿生病,赶忙询问情况。原来女儿因为没有交100多元的学杂费,被老师催得紧了,不愿去学校。张天珍顿时觉得平时忽略女儿实在太多,而她此时身上竟凑不出100多元,只好去找亲戚借了些钱。周末,张天珍陪着女儿回到学校,交了学杂费。
  面临这样的境遇,亲戚朋友都劝她放弃教学,找一份收入高一些的工作。张天珍内心也无比纠结,在家人、学生以及坚持多年的教育理想之间,她犹豫久久,无法选择。这时,内心一个声音告诉她:“我要把教学做下去,只要自己喜欢,哪怕再辛苦也值得,而我的决定可能会影响一个孩子的一生。”
  随后的几年中,张天珍每天只睡5个小时,在家里、学校之间马不停蹄地奔波,为的只是不负自己肩上的那份责任和心底最初的梦想。就这样,常人不能理解或许无法做到的事情,张天珍坚持了一年又一年,不被亲人朋友理解的同时,却获得了更多孩子和家长的爱戴与敬佩。不管在哪所学校,张天珍都会收获感动,受到喜爱和拥护。只要是她教过的学生,都对她有着深深的情感,家长对她都有极好的评价。
  独自坚守获赞誉
  2015年,张天珍再次不顾亲人朋友的反对,毅然决然地只身一人留在了现在的王家河教学点。一所学校,一名教师,校园不算大,却因学生少略显空旷。附近村里的学生不算少,但都舍近求远去了别处念书。张天珍刚接手时,学生只有十几人。而如今,王家河教学点有学生40多人,很多家长都坚持把孩子送到张天珍这里。
  山区学校条件有限,张天珍只能争取各种渠道,实现教学硬件设施的改善。由于她英语底子薄弱,科学和艺术课程也有心而无力,这时候,她会通过播放网络教学视频的方式来弥补。校园里无娱乐设备,孩子们只能玩一些最基本的“土游戏”。张天珍通过多方努力,争取来一些体育器械,安装在操场上,除了教学使用外,这里也成了孩子们的乐园。
  张天珍深知肩负的责任与家长们的期望,所以从不懈怠。即便很多时候身体支撑不住,她都不会耽误孩子一节课。生病了,白天上课,晚上打吊瓶。很多家长都把她看作亲人,见她一个人缺少照应,便陪她去卫生院打点滴,一起聊天解闷。张天珍说,收获这些感动,让她觉得再苦再累也值得。
  多年的坚持终于结出硕果,越来越多的家长把孩子送到张天珍所在的学校,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帮助着王家山教学点。
  近30年的从教经历,一路风风雨雨,张天珍凭着对教育事业的执着与热爱,默默坚守在山村学校,尽管没有正式编制,没有高薪,可是孩子们天天盼着她上课的眼神,站在教学楼上对着她招手呼喊“老师来啦!老师来啦啊!”情景,让她内心似乎被一团火烤得热热的,便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选择。
  “我对教育的热情从来没有被困难击退过,我从来没有想过要放弃这份神圣的事业。我愿意关心、温暖每一个孩子,愿意倾听每一个家长的心声,愿意为山区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我明白:只要喜欢,只要坚持,只要奉献,人生就有无限的意义!”张天珍望着远处教室里的孩子们,坚定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