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立潮头 挑起经济发展大梁
文章字数:3124
本报记者 李小龙
“力争到2020年,民营经济规模总量持续增加,个体私营企业总数超过12万户,民营经济将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8%以上……”这是我市“十三五”规划中对民营经济发展提出的目标。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民营经济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不可或缺的发展历程。特别是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民营经济已经成为全市数量最多的经济群体、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重要力量,当之无愧地挑起了我市加快追赶超越的大梁。
蓬勃发展民营经济扛起“半壁江山”民营经济扛起“半壁江山”入春以来,位于商州区荆河生态产业园的陕西森弗天然制品有限公司内,到处呈现出一派繁忙景象。车间内,生产线有条不紊生产,整齐摆放的上万件保健食品即将装箱送出国门。工地上,机器轰鸣,森弗数字化菊芋制造中心项目正在火热建设之中。
陕西森弗天然制品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主要布局绿色健康产业、创新服务业、数字化农业。经过短时间的发展,该公司2018年就实现产值3亿元,上缴税金885.66万元。目前公司已有5大类500多个品种的产品取得国家食品SC、药品GMP生产许可认证,产品销往全球65个国家和地区。
陕西森弗天然制品有限公司是我市民营经济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市积极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民营经济发展领域快速拓展,市场主体持续增多,产业升级步伐加快,呈现出持续向好态势。”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推进民营经济发展中,一批优秀企业家在市场竞争中迅速成长,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民营企业不断涌现,扛起了全市经济的半壁江山。
虽然数据是抽象而枯燥的,但它最能体现发展的成效:截至2018年底,全市个体私营企业主累计达到102957户,其中民营规上工业企业、资质以上建筑企业、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均占全市总数的90%以上;全市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463.65亿元,是2015年的1.4倍,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6.2%,居全省第三位;民营企业上缴税金已占全市财政总收入的70%以上,民营经济已成为我市经济快速增长的主引擎。
与此同时,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产生的社会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据统计,全市民营经济吸纳各类从业人员超过50万人,年支付劳动者报酬13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中47%来自民营企业,民营经济成为促进我市就业创业的主渠道。还有很多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积极投身精准扶贫等工作,在服务民生等领域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经过多年发展,民营经济在繁荣经济、优化结构、转变方式、科技创新、增加财税、创业就业等方面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政策给力民营经济成长土壤肥沃
“万达集团将进驻陕南的第一站放在商洛,就是看重这里的生态环境、区位优势,以及良好的招商引资政策和环境,希望能为商洛经济社会跨越发展作出积极贡献。”万达集团发展中心北方区常务副总经理王忠如是说。今年6月份,商洛万达广场项目即将建成运营。
随着投资环境的大幅改善,我市立足“秦岭休闲之都·丝路产业新城”定位,通过“请进来”与“走出去”的方式,狠抓招商引资,一批以中国500强企业为重点的龙头企业相继落户商洛,促进了经济快速发展。
“10年来,我们公司规模越来越大、产品越来越多,已经彻底扎根商洛。”商洛比亚迪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才毓感慨地说。该公司成立于2008年12月,目前产品已从原来的主要包括太阳能光伏扩大到汽车安全气囊、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原材料。现就业人数逾4500人,年产值近50亿元。
如果将民营经济比作树木,那么,好的发展环境就是肥沃的土壤。一个地方营商环境好不好,感受最深的就是企业。民营经济是环境经济,环境决定着民营经济发展的层次和水平。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持之以恒地推动和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召开相关会议,了解企业困难问题,听取企业意见建议。市上按照“市级包重点、县级包全部”的工作理念,所有厅级领导、市级有关部门一把手、各县区四套班子主要领导和有关县级领导深入开展“百人包百企”活动,协调解决困难问题,全力确保企业正常生产、达产达效。相继制定出台了《关于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关于扩大民间投资促进民营经济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市、县两级成立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协调领导小组,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及时研究解决影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
——加大资金扶持。市财政每年安排2000万元的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全市每年用扶持民营企业发展的地方财政资金2亿多元,带动企业和社会投资50多亿元。
——鼓励科技创新。支持民营企业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对新认定的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获得市级以上科学技术奖、获得省级以上品牌等给予重奖。民营企业发展方式由资源依赖向科技依托转变的步伐加快。
——优化发展环境。开展政策法规、收费项目清理;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和环境评议制度,设立非公企业投诉维权中心;组建市人才服务团,为企业提供相关咨询服务;开展各级领导包抓重点企业,对重点骨干企业采取“一企一策”措施,开展“百人包百企”、干部进企解困促发展等系列活动。
——破解融资难题。努力降低融资成本,把民营经济信贷投放纳入银行业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奖优罚劣,激励信贷资金投向民营经济项目。全市成立民营投资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18户,对市担保公司进行了增资扩股,在县区或园区成立中小企业“助保贷”资金池。
——强化用地保障。对于低效利用土地、闲置土地进行坚决依法收回盘活存量土地,对新增建设用地优先保障企业和产业项目,建设标准化厂房和中小企业孵化园节约用地,强化单位面积投资强度,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标准。
——加大培育力度。按照“孵化一批、培育一批、引进一批、带动一批”的思路,采取领导包抓、项目倾斜、融资协调等措施,大力实施中小企业成长梯队工程,着力培育“行业之星”“成长之星”“创业之星”企业,加快建设多种形式的众创空间,积极实施企业家培养计划,积极构建亲清的新型政商关系。
政府给的“利”、放的“权”,带来的是市场主体数量的快速增加,民营企业的活跃度也越来越高。据统计,仅2018年,全市新登记个体工商户11531户、私营企业2706户。创新驱动民营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创新驱动民营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陕西丰源钒业科技有限公司在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严峻形势下,仍稳站国内钒行业“龙头老大”地位,实现了产值平稳增长和效益不断向好的可喜局面。
而这都得益于该公司紧紧依靠科技创新,不断加大技改力度,节能降耗、提质增效,始终坚持核心技术研发创新的结果。特别是该公司投资6.8亿元建成的万吨氮化钒项目,生产规模位居世界第一,该公司自主研发的“一步法推板窑钒氮合金制取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在我市,和陕西丰源钒业科技有限公司一样,陕西必康制药集团控股有限公司、陕西盘龙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陕西君威农贸公司等众多民营企业紧紧抓住技术创新这一“牛鼻子”,依托资源、依靠科技,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赢得市场青睐。
如今,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我市创新创业的重要力量。全市规模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达到1.3%,产销率达到95.1%,已认定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4家,高新技术企业6家,创省著名商标103个、省级以上名牌产品28个。
据了解,下一步,我市将围绕新能源、新材料、大旅游、大健康“两新两大+数字化”绿色循环产业体系,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积极引导企业采用新技术、发展新产业、培育新业态,推动实体经济与数字化深度融合,逐步向产业链中高端迈进,实现我市民营经济在一些行业由“跟跑”变“并跑”,“并跑”变“领跑”。
日益壮大的民营经济,正展示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为我市高质量发展增添澎湃动力。民营经济发展的又一个春天已然来临,民营经济在我市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过去功不可没,现在不容置疑,未来也一定会走向更加广阔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