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总在风雨后
文章字数:1677
初春时节,柞水县红岩寺镇红安村贫困户徐臣梅从民政干部手里接过崭新的结婚证时,泪流满面,这泪水是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和对坎坷经历的回忆。
今年43岁的徐臣梅,中等身材,温柔贤淑,从她饱经沧桑的脸庞和粗糙的双手不难看出生活的艰辛。娘家在张坪村线麻沟的大山深处,自小家境贫寒,没读过几天书,3间破旧不堪的石板房还是爷爷留下的。她在家排行老二,上有一个哥哥,二十好几没有娶上媳妇,大人心急如焚。一次,邻居王大妈回娘家用红薯兑换洋芋种子,来到红安村石窑沟朱富瑞家,了解到小伙子没有成家,父母双亡,和一个妹妹相依为命,王大妈就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何不将他的妹妹嫁给徐臣梅的哥哥,徐臣梅嫁给朱富瑞?经王大妈牵线,两家人一拍即合,协商决定互不给彩礼,互不陪嫁,一切从简。
徐臣梅听说后坚决不同意,父亲苦口婆心地劝道:“家里一贫如洗,如果不答应这门亲事,恐怕你哥哥这一辈子都很难娶到媳妇。”看着哥哥哀求的目光,她的心软了。两家为防夜长梦多,选了一个黄道吉日,时年17岁的徐臣梅背着自己的换洗衣服,坐着哥哥的自行车来到了红岩寺街,朱富瑞带着妹妹,大家一块在餐馆里吃了顿便饭,哥哥就用自行车把朱富瑞的妹妹接走了,朱富瑞则把她领回了家,两对新人就这样把喜事办了。
不到一年,徐臣梅生下一男孩,给这个并不富裕的家庭增添了喜悦和快乐,为了让儿子以后有个好一点的生活环境,他俩起早贪黑,不怕苦不怕累,经营着自己的几亩地,但只能勉强解决温饱。后来,朱富瑞带着娘儿俩外出务工,经过几年辛苦打拼,家庭经济状况有所缓解,把老房子拆掉盖了两间新瓦房,孩子也上学了,日子过得很平稳。
2008年,第二个儿子降生,时隔一年又生了第三个孩子,使原本就窘迫的家庭雪上加霜,负担更加沉重。徐臣梅对丈夫说:“再苦也不能苦孩子,再累也要把3个孩子抚养成人。”朱富瑞很心疼孩子,白天在建筑工地拉砖驮水泥,晚上到货运部装车卸车,繁重的体力活让他的身体吃不消,但为了这个家,为了孩子,他硬撑着。一天晚上,他突然在家里晕倒,送医院后诊断为急性心脏病,不尽快治疗会有生命危险。徐臣梅既要带孩子、照顾丈夫,还要四处筹钱,日夜操劳让她原本瘦弱的身躯难以支撑。3个月的住院治疗,还是没有挽回丈夫的生命,而且欠下了6万元的债务。见她无钱安葬丈夫,村上号召村干部、左邻右舍伸出援手,大伙捐款8000多元,解决了她的燃眉之急。
家里的顶梁柱倒了,她要撑起整个家,再苦再累也要坚强。初中还没毕业的大儿子看到母亲的艰难,决定放弃学业外出务工,减轻母亲的负担。徐臣梅原以为儿子长大了懂事了,能给家里搭把手,可儿子务工两年没有给家里一分钱,还谈上了女朋友并一起同居,生育一男孩。家里又增加了两口人,徐臣梅知道后又高兴又苦恼。当她带着大儿子和孙子去认亲时,对方父母嫌她家穷,不同意,托媒人捎话,要求盖3间房子才答应这门亲事。徐臣梅日常生活都很困难,丈夫看病欠下的债还没还上,哪有能力盖房子?最后,“儿媳”丢下3岁的孩子远嫁他乡,儿子负气外出,徐臣梅既要养儿子还要养孙子,生活的艰苦不言而喻。
丈夫去世后,家庭条件好的人家要娶她过门,考虑到对方难以接受3个孩子,被她拒绝了。这时,前来提亲的程先良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为人忠厚,性格温和,吃苦耐劳,帮她接送孩子、上山拾柴、下地干活,同她一块装车卸车,把所挣的钱全部交给她接济家用,她认定程先良值得托付后半生。
阳光总在风雨后。经过五年的辛勤努力,徐臣梅已经还清了丈夫治病欠下的债务,两个儿子上了小学,孙子也上了幼儿园,还把程先良70多岁常年有病卧床不起的母亲从山沟里接过来,每天喂吃喂喝,端屎端尿,从无怨言。一家6口生活虽不宽裕,但温馨融洽。
正是这种“诚实守信、勤劳致富、孝老爱亲”的品德,让她赢得了村民的一致好评,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镇政府把她聘为街道清洁工,每月1380元工资,3个孩子上学费用全免,镇上还为她分了75平方米两室一厅一厨一卫的搬迁安置房,目前新房已装修完毕,不久将乔迁新居。
3月中旬,她和程先良高高兴兴地去民政部门领取了结婚证。虽然没有举办隆重的婚礼,但他们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和希望,坚信美好的生活不会永远在梦里。
今年43岁的徐臣梅,中等身材,温柔贤淑,从她饱经沧桑的脸庞和粗糙的双手不难看出生活的艰辛。娘家在张坪村线麻沟的大山深处,自小家境贫寒,没读过几天书,3间破旧不堪的石板房还是爷爷留下的。她在家排行老二,上有一个哥哥,二十好几没有娶上媳妇,大人心急如焚。一次,邻居王大妈回娘家用红薯兑换洋芋种子,来到红安村石窑沟朱富瑞家,了解到小伙子没有成家,父母双亡,和一个妹妹相依为命,王大妈就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何不将他的妹妹嫁给徐臣梅的哥哥,徐臣梅嫁给朱富瑞?经王大妈牵线,两家人一拍即合,协商决定互不给彩礼,互不陪嫁,一切从简。
徐臣梅听说后坚决不同意,父亲苦口婆心地劝道:“家里一贫如洗,如果不答应这门亲事,恐怕你哥哥这一辈子都很难娶到媳妇。”看着哥哥哀求的目光,她的心软了。两家为防夜长梦多,选了一个黄道吉日,时年17岁的徐臣梅背着自己的换洗衣服,坐着哥哥的自行车来到了红岩寺街,朱富瑞带着妹妹,大家一块在餐馆里吃了顿便饭,哥哥就用自行车把朱富瑞的妹妹接走了,朱富瑞则把她领回了家,两对新人就这样把喜事办了。
不到一年,徐臣梅生下一男孩,给这个并不富裕的家庭增添了喜悦和快乐,为了让儿子以后有个好一点的生活环境,他俩起早贪黑,不怕苦不怕累,经营着自己的几亩地,但只能勉强解决温饱。后来,朱富瑞带着娘儿俩外出务工,经过几年辛苦打拼,家庭经济状况有所缓解,把老房子拆掉盖了两间新瓦房,孩子也上学了,日子过得很平稳。
2008年,第二个儿子降生,时隔一年又生了第三个孩子,使原本就窘迫的家庭雪上加霜,负担更加沉重。徐臣梅对丈夫说:“再苦也不能苦孩子,再累也要把3个孩子抚养成人。”朱富瑞很心疼孩子,白天在建筑工地拉砖驮水泥,晚上到货运部装车卸车,繁重的体力活让他的身体吃不消,但为了这个家,为了孩子,他硬撑着。一天晚上,他突然在家里晕倒,送医院后诊断为急性心脏病,不尽快治疗会有生命危险。徐臣梅既要带孩子、照顾丈夫,还要四处筹钱,日夜操劳让她原本瘦弱的身躯难以支撑。3个月的住院治疗,还是没有挽回丈夫的生命,而且欠下了6万元的债务。见她无钱安葬丈夫,村上号召村干部、左邻右舍伸出援手,大伙捐款8000多元,解决了她的燃眉之急。
家里的顶梁柱倒了,她要撑起整个家,再苦再累也要坚强。初中还没毕业的大儿子看到母亲的艰难,决定放弃学业外出务工,减轻母亲的负担。徐臣梅原以为儿子长大了懂事了,能给家里搭把手,可儿子务工两年没有给家里一分钱,还谈上了女朋友并一起同居,生育一男孩。家里又增加了两口人,徐臣梅知道后又高兴又苦恼。当她带着大儿子和孙子去认亲时,对方父母嫌她家穷,不同意,托媒人捎话,要求盖3间房子才答应这门亲事。徐臣梅日常生活都很困难,丈夫看病欠下的债还没还上,哪有能力盖房子?最后,“儿媳”丢下3岁的孩子远嫁他乡,儿子负气外出,徐臣梅既要养儿子还要养孙子,生活的艰苦不言而喻。
丈夫去世后,家庭条件好的人家要娶她过门,考虑到对方难以接受3个孩子,被她拒绝了。这时,前来提亲的程先良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为人忠厚,性格温和,吃苦耐劳,帮她接送孩子、上山拾柴、下地干活,同她一块装车卸车,把所挣的钱全部交给她接济家用,她认定程先良值得托付后半生。
阳光总在风雨后。经过五年的辛勤努力,徐臣梅已经还清了丈夫治病欠下的债务,两个儿子上了小学,孙子也上了幼儿园,还把程先良70多岁常年有病卧床不起的母亲从山沟里接过来,每天喂吃喂喝,端屎端尿,从无怨言。一家6口生活虽不宽裕,但温馨融洽。
正是这种“诚实守信、勤劳致富、孝老爱亲”的品德,让她赢得了村民的一致好评,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镇政府把她聘为街道清洁工,每月1380元工资,3个孩子上学费用全免,镇上还为她分了75平方米两室一厅一厨一卫的搬迁安置房,目前新房已装修完毕,不久将乔迁新居。
3月中旬,她和程先良高高兴兴地去民政部门领取了结婚证。虽然没有举办隆重的婚礼,但他们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和希望,坚信美好的生活不会永远在梦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