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南打造“扶贫链”促增收 山阳提质增效壮大茶产业
文章字数:1429
本报讯(李治军)今年以来,商南县持续下力气抓扶贫培训、扶贫产业、扶贫车间、扶贫超市,打造形成“扶贫链”,全过程力促贫困群众增收脱贫。县上发挥县职教中心、朝阳技术学校等单位、培训机构的作用,由林业、农业等部门牵头,根据贫困户需求开展实用技能培训,帮助群众掌握科学种植、养殖等技术,餐饮、农家乐、个体店等经营方法,确保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人人有一技之长。结合“春季强基行动”,10多个包扶单位牵头在村上举办了技能培训。3月26日,由林业部门组织的专业技术人员在过风楼镇耀岭河村开展板栗栽培技术培训,现场受训贫困群众39人。
县上持续推行“三产联动”精准扶贫模式,深化“三带一创”措施,做大“茶、菌、果、药”等优势产业,进一步在山上、林下、地里、水中,动脑筋、找出路,结合市场,因村制宜发展特色养殖种植、电子商务、光伏发电、农特产品深加工等产业,确保主导产业稳增收、特色产业见效快。过风楼镇水沟村利用9个组的闲置荒地新栽植无刺花椒600亩,建成花椒育苗基地1个,套种黄花菜300亩;十里坪镇黑沟村购买艾蒿种子24吨,新建艾蒿基地230亩;青山镇马蹄店村新发展400亩魔芋基地、200亩金银花基地。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旅游景区、农业园区等地,县上动员县内企业利用闲置厂房建设扶贫车间(社区工厂),吸纳贫困群众、留守妇女、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就近就业。目前,全县共建成扶贫车间(社区工厂)12个,吸纳338名贫困群众就业。3月底,在位于县城的工业园区创业孵化园内,新建成商宁工艺玩具厂,吸纳用工110名,其中贫困群众32名,月均工资1500元。
全县建成运营7个镇级电商服务站,42个村级电商服务点,免费为3000多名贫困群众代销20多种优质农特产品,实现人均增收300多元。其中,在过风楼镇电商一条街,返乡创业青年田存海开办的电商店,3月份销售农特产品465单、销售额6万多元。
本报讯 (曾亮)“多年来,在山阳县金桥茶业有限公司的帮扶和指导下,2018年,我们一家四口人不仅实现了脱贫,而且我们在茶企入了股份,年底分红、务工和入股分红钱加起来,一年差不多要挣5万元,现在一边上班,一边照顾家人,一家人其乐融融。”日前,山阳县莲花社区沟口组54岁的茶农成家爱一边干活,一边高兴地说。
脱贫攻坚以来,县上把茶叶产业定为鹘岭以南五镇脱贫主导产业。县上结合市场需求,丰富产品结构,由注重发展高档茶向高中低档茶并重转变,由注重绿茶生产向提升绿茶、开发红茶、主攻茶产品、发展茶食品方向转变。充分利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技术力量,积极实施农校对接、农企对接,成立山阳县茶叶研发试验中心。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搭建茶叶销售网络平台,研发、包装适销的茶产品,吸引加工企业、合作社、产业大户加入,实现线上线下同步发展,不断拓宽产品销售渠道。鼓励企业增资扩容,通过扶持组建专业合作社,推广“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发展模式,与贫困农户结成联股联利共同体,竭力实现茶企增效、茶农增收的目标。
山阳县特色产业发展中心主任王玺介绍说,山阳县现有茶叶生产加工企业20家,茶叶合作社8家,拥有百亩以上茶园的大户50多家,初步形成了公司专营、大户联营与个体经营相结合的多元化发展格局。自2015年以来,通过项目带动、政府推动,采取“县上免费提供种苗,镇村落实地块,农户按照标准规范种植”的办法,有力推动了茶叶面积的扩张。2018年,县政府列入茶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1000万元,其中500万元用于给贫困户购置茶叶种子,极大增强了群众发展茶产业的信心。目前,全县茶叶面积发展到15.61万亩,可采摘面积达8.9万亩,年产毛茶1250吨,产值3.88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