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2019年04月23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产业致富看富水
文章字数:3374
远眺富水镇

王家庄村金丝黄菊基地

猕猴桃基地

  代绪刚
  万亩生态茶产业基地、万亩林果产业基地、千万袋食用菌基地、千亩花卉苗木基地……一个个产业基地的崛起,使陕西边贸重镇——商南县富水镇迸发出无限生机与活力。
  近年来,富水镇把发展产业作为带动群众脱贫致富、实现强镇富民的基础工程,作为造血式扶贫、高质量脱贫的核心支撑,紧紧围绕“茶香、菌好、果优”发展目标,大力发展茶叶、食用菌、猕猴桃三大支柱产业,以大产业成就大扶贫,助推脱贫攻坚工作向纵深发展。
  1 融合党建抓产业
  富水镇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按照“抓党建、兴产业、促脱贫”的工作思路,着力推动党建与扶贫产业深入融合发展。
  推行“经济组织+党建联系人”制度,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发挥基层党组织在产业发展中的“核心”作用,在各村采取“支部+公司+基地+农户”“支部+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模式,深化“三变”改革,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由各村支部牵头,依托优势产业项目,建立村集体经济组织,选拔懂技术会经营的年轻党员加入经济合作组织,负责村集体经济的日常管理和运营。选派有一定管理经验的支部委员和党员致富带头人担任村集体经济组织党建联络人,组织联络村集体经济组织党员开展党的活动,不断凝聚党员思想,激发党员干事活力。
  推行“产业基地+党建指导员”制度,发挥党建在产业发展中的“智囊”作用。结合全镇产业发展规划和各村实际情况,建立茶叶、猕猴桃、花卉、食用菌四大产业基地,为每个产业基地配备一名党建指导员,党建指导员由镇上科级领导干部担任,在抓好产业发展的同时,定期组织相关企业、负责人、产业大户、村两委干部召开研讨会,共商产业基地发展思路、解决发展问题,为脱贫产业发展建言献策,出智出力。
  推行“产业项目+党员对接帮扶”制度,提高贫困户脱贫质量。按照科学化布局、园区化建设、标准化种植的产业发展思路,由各村包村领导牵头、“四支队伍”党员干部具体参与,发挥党员在精准扶贫中的就业帮扶作用。鼓励贫困户通过务工、入股、合作经营等方式参与产业项目建设,拓展收入来源。要求每名党员帮扶干部联系1至3名有就业意向的贫困户,帮助他们对接当地涉农企业和合作社,联系贫困户在当地产业基地就近务工,增加贫困户非转移性收入比例。
   2创新模式建机制
  富水镇全面深化“三带一创”“三产联动”产业精准扶贫模式,按照“镇村有主导产业,有龙头企业,有经营主体”的思路,统筹整合专项扶贫资金、涉农资金、金融扶贫等各类资金,扶持发展2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每个村(社区)培育1至2个示流转土地经营权或通过土地经营权入股的形式加入合作社,增加土地经营收益。引导有经营性资产和“三荒地”等闲置资源的茶坊、桑树、沐河等村通过盘活资产、开发资源等形式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推进农村集体经营资产改革,在洋淇村等地展开试点,将经营性资产折股量化,发展股份合作,不断增加贫困户财产性收益,实现土地资源多元利用,二次受益,扩宽贫
  按照“整合项目、聚集资金、集中连片、整体推进”的总体思路,将省、市、县所有涉农项目整合,加快农业产业发展进程,促进贫困群众稳定增收。通过国补民建项目等扶贫政策,大力扶持油坊岭、龙窝、黄土凸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整体人居环境。推进农旅融合,带动贫困户发展农家乐、高端民宿等旅游产业,增加收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开发原生态体验、观光采摘、农家乐、垂钓休闲、养生度假等乡村旅游项目。积极对接上级旅游主管部门,成功把龙窝村古寨旅游开发项目、油坊岭社区茶叶观光园项目、阳城驿景区观光项目列入商南县旅游扶贫项目库。
  3唱响特色产业戏
  富水镇围绕“一心串两轴、一带跨三区”的产业布局,按照“短抓菌、中抓茶、长抓果”的脱贫发展思路,做大做强优势特色农业产业,打好优势牌,唱响特色戏。
  在产业发展过程中,结合全县发展规划和镇域产业现状,大力发展“茶菌果”三大主导产业,实施产业基地建设工程,建设特色种养业基地。以“杏鲍菇工厂化生产关键技术集成与产业化开发”“北美海棠引种实验示范与推广”“商洛小拱棚茶苗无性系高效繁育技术研究与应用”等科技成果为技术支持,在黑漆河、赤地发展千万袋食用菌基地,在桑树、王家楼、洋淇、王家庄发展千亩花卉基地,在油坊岭、龙窝、马家沟规划建设万亩茶叶基地,着力打造优势产业聚集区。
  为了守住农户增收致富的“财路子”,富水镇多次组织茶业龙头企业、种茶大户、茶叶销售商等外出考察,学习借鉴外地茶叶强县的先进做法和经验,积极与有实力的企业对接,引进茶叶加工新技术、新设备,进而提升当地茶品质。依托商南县茶叶联营公司的人才、技术、信息优势,加快现代生态茶园建设,推进茶产业转型升级。引进黄茶、白茶等新品种在当地试种推广,免费把茶苗发到茶农手上,加快茶园更新换代步伐。
  品种更新了,靠茶农单打独斗还是没有市场竞争力。富水镇又积极成立茶业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统领茶叶产业发展,带动茶农实现规模化生产销售。同时,该镇在销售环节上下功夫,创新营销方式,多次开展茶叶休闲观光、采摘体验等活动,鼓励茶企业参加杨凌农高会、西洽会等大型展销会,积极与京东、天猫等各大电商平台对接,加大茶叶宣传力度,提升富水茶叶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为了做大茶产业,富水镇大力实施万亩茶叶基地建设,推动茶园环境清洁化、栽植加工科技化、茶叶产品品牌化。依托富水镇香露茶叶合作社、绿源茶业公司、官山油茶合作社等大力发展茶叶、油茶产业,通过引进优质茶树提升茶品质,提高经济收益。在油坊岭社区、龙窝村等集中片区引进了龙井43号、白茶、黄茶等优良品种,倾力打造万亩生态茶产业基地。加大对茶坊、马家沟百亩红茶基地建设力度,提升邵家沟等地绿茶产量和品质,力争打造“优质、绿色、环保、健康”的商南茶形象。目前,全镇茶树种植面积突破2万亩,油茶种植面积达到5000亩,实现产值1.2亿元。
  创新推广“借袋还菇”产业脱贫模式,大力实施千万袋食用菌基地建设。以海鑫农业公司、香源食用菌专业合作社为依托,在黑漆河村建成百万袋食用菌种植基地,探索“借袋还菇”发展模式,免费给贫困户发放香菇菌棒,年终贫困户把香菇卖出去有了钱,再归还企业成本,解决了贫困户发展产业资金短缺的燃眉之急。引进溧商协作项目,在黑漆河村投资2000万元建成占地面积170亩、标准化大棚200个的百万袋食用菌种植基地。通过鼓励贫困户进入基地种植香菇实现脱贫,目前入园贫困户58户180人,占全村贫困户数70%,贫困户户均增收达3万余元。
  为了拓宽香菇销售渠道,富水镇引进多个食用菌产品加工类企业,生产加工香菇酱、香菇粉等产品,延长产业链条,提高香菇产品的附加值,使食用菌实现了规模化、品牌化发展,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黄金”产业。
  果产业是富水镇的新兴产业,以前当地没有大规模发展水果产业的历史。近年来,富水镇以核桃和猕猴桃两大果品为主,以王家楼古墓沟核桃产业园和佳忆德猕猴桃果业基地为依托,在王家庄、马家沟、王家楼等13个村(社区)规模化发展核桃和猕猴桃。采取“支部+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发展模式,大力实施万亩林果基地建设。通过山上种核桃、平地种猕猴桃,在王家楼、王家庄、油坊岭、龙窝、桑树等村(社区)投资1.2亿元建设万亩猕猴桃产业基地,挂果后将带动300多户贫困户户均增收2.5万元。在王家楼、黄土凸村投资700多万元,建成核桃基地1万亩,栽植良种核桃苗木6.5万多株,带动32户贫困户户均增收2万元。
  通过“茶菌果”三大产业的有力支撑,带动全镇千余名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人均增收800多元。目前,富水镇发展万亩白茶、万亩猕猴桃、千万袋食用菌、千亩花卉、光伏发电等脱贫产业基地10多个,发展绿源茶叶加工、香源食用菌、巴山岭猕猴桃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32个,培育旭初牡丹油、瑞生实业等涉农企业2家,培育产业大户50多户。建成省级“三变”改革示范村1个,市级“三变”改革示范村2个,富水街、油坊岭、龙窝等6个村(社区)集体经济积累超过6万元。
  富水镇还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和致富能手的带动作用,在王家楼、洋淇、王家庄3个村大力发展花卉、苗木、蔬菜基地,引进华瑞苗木、秦园春茶叶、金地绿洲、宏润食品、育山花卉5家公司入驻,发展月季310亩、花卉基地60亩、北美海棠200亩、金丝黄菊花300亩,惠及130户贫困户,户均增收3500元。
  现在,富水镇到处都是产业基地,山上种茶叶,山下种核桃,平地种猕猴桃,房前屋后种香菇,家家户户都有了致富产业,贫困户一个比一个有干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