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19年04月23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党旗引领脱贫路 产业架起致富桥
赵何音 王鼎
文章字数:1362
群众正在大棚里挂菌袋

  终南山南,山青水绿,秦楚古道拂腰而过,柞水县营盘镇秦丰村的好山好水不仅是游客们眼中的美丽风景,如今也成了村民们心中的致富宝地。秦丰村党支部充分发挥党组织引领、集体经济带动和党员干部示范的作用,大力发展以木耳为主的特色产业,真正实现了以党建领航脱贫路,用产业架起致富桥的目标。
  支部引领 “借棚还耳”添动力
  秦丰村党支部结合村情实际,研究决定“借棚还耳”。“秦丰村木耳产业基地占地41亩,有61个大棚,可容纳81万袋菌棒,这可不是笔小数目,为了代老百姓管理好、运作好这些资产,支部必须做好领头羊。”秦丰村支书周安峰介绍说,“经过大家商量,61个大棚全部由村支部班子成员7人带头承包,每个大棚给村集体上交租金2000元,收益全部归集体经济所有。每个大棚能带动3户左右贫困户增收,实现了168户贫困户全覆盖。这样一来,大家有了干劲,老百姓有了盼头。”
  正在一间大棚中挂袋的李友燕是这间大棚带动的贫困户之一。“有了党支部给咱撑腰,咱们心里也有了底气。”李友燕一边熟练地卡绳一边说,幸福之情皆溢于言表,“支部考虑到我们这些留守在家的贫困劳动力,让我们来到自己的大棚里挂袋,还能挣工钱,现在除了能分红,又多了一份收入。”
  据悉,为了保证稳收益,秦丰村党支部鼓励留守劳动力就近务工的同时,还为木耳买了商业保险,保证菌包出耳,且每斤干木耳以不低于30元的市场价格进行收购,实行统一管理、统一销售,既保证了耳源及质量,又带动了农民稳定增收。
  率先垂范 心系群众我当先
  在这个欣欣向荣、万物生长的阳春四月,秦丰村木耳产业大棚建设和挂袋的施工现场,正是一番热火朝天、追赶超越的繁忙景象。
  原来,在新年的爆竹声中,为了不误农时,心急如焚的周安峰便召集支部党员20余人一起投入到土地平整、大棚建设中。和水泥、焊支架、覆膜、打眼、裁绳线,他样样都得心应手。
  “秦丰村是南北走向的沟,白天风大,南来北往的季风一吹,大棚压膜很难完成,只有赶大早起风前去给大棚压好膜才行。”周安峰说,“凌晨4点起床是常有的事,为了大棚早一日完工,木耳早一日有收成,村民早一日分红,我应该当好表率。”
  周支书表示,秦丰村将持续以打造“农旅融合发展”为目标,依托秦楚古道旅游资源,做强吊袋木耳产业,积极推行标准化生产,不断推进“高、新、特、精”农业产业发展,为如期脱贫摘帽奠定基础。
  党员示范 勇于担当作贡献
  在秦丰村委会的广场中央,两台大型绞线机十分吸睛,吱吱呀呀的声音像是唱着奋起直追的赞歌。“一无技术,二无资金,三无图纸,这是我们几名党员自制的绞线机,灵感来自旧时家家户户都有的纺线机。”村副主任赵彬激动地说,“党员多动脑筋,群众少费工,也是为咱们集体经济作贡献。”如今,两台绞线机把工作效率从一天3个人都分不完一袋麻绳,提高到两个人一台机器一天就能分完5袋麻绳。
  在另一旁带领大家给菌棒打眼的退休教师邹传学是一位老党员。他参加过柞水县木耳种植培训,白天义务传授培训所学知识,晚上回家还要继续看资料、看视频,研究白天所见的新问题,被村民们誉为“家门口的技术员”。这一桩桩一件件,都是秦丰村党旗引领脱贫致富生动实践的缩影。
  如今,木耳产业正成为秦丰村致富增收的名片,在村党支部引领下,这里的传统种植业正迅速向特色种植业转变。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秦丰村将会成为又一个集特色农产品和旅游观光业于一体的生态产业名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