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全民阅读氛围渐浓
文章字数:1220
本报记者 肖云 王倩
连日来,以“读经典、学新知、链接美好生活”为主题的全民阅读系列活动,在我市各县区积极开展,市民反响热烈。
近年,随着我市公共阅读服务设施日趋完善,全民阅读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阅读,已成为市民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我市阅读人群在壮大。4月23日,记者从市图书馆了解到,图书借阅量在逐年攀升,去年一年,借阅人数达2.5万多人次,平均每天看书及借书人数达到100多人。
图书管理员李仙玲感慨地说,她在市图书馆工作20多年,明显感觉读者越来越多,其中,青少年读者占了很大的比例。“可能是图书馆的宣传到位,再加上外部环境的影响,比如《诗词大会》等电视节目的播出,在社会上形成了较强的文化导向,现在经常有家长来给孩子找一些诗词方面的书。”
李仙玲告诉记者,有一个姓张的年轻读者让她印象特别深刻。小张30岁出头,是市上某机关单位的一名干部,看书看得很勤,看完还会和别人分享读后感,他不仅自己看,还带动他的妻子、孩子看。“去年小张在山阳驻村,每周都会借二三本书拿到村上,等下周回来还了又借。”
采访时,65岁的退休老教师杨亚贤正好来借书,他幽默地说:“饭可以不吃,但是一天不看书就觉得空虚。”杨亚贤看书的习惯已经养成30多年了,以前是在同事、朋友之间借书看,现在主要来图书馆看,除了养生方面的,就是故事书,因为小孙子经常缠着他讲故事。
读书方式多样化。纸质书、电子阅读、听书……多样化的媒介打开了市民读书新世界。至于哪种方式更好,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
29岁的王彦龙对纸质书情有独钟,他大学学的是古汉语研究,现在又是某出版社的编辑,这个专业及这份工作要求有很高的读书量。王彦龙说,他每年买三四百本书,年购书平均消费在1万元左右,从大学至今藏书已有3000册,其中有好多是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前的书,甚至有民国、清朝的旧书。“因为有些书出版后短期内不会重印或再版,所以还是比较注重藏书,也是一种癖好吧。另外,纸质书真实可触摸,只有手捧一本书,才觉得自己是在读书。”
在80后小伙王文盼“微信读书”APP的书架上,收藏了60多本电子书。王文盼从小就爱看书,以前他常去学校门口的租书店蹭书看,一看就是一天。上了大学后,智能手机普及,王文盼就迷上了看电子书,走路看,吃饭看,坐公交车看,排队买东西时也看,“总之可以利用各种碎片化的时间来看,感觉超级方便。”
“人生路上,与其寻寻觅觅,不得所以,不如潇潇洒洒,把心放宽向宽处行……”每晚临睡前,90后姑娘小张都会打开“十点读书”的公众号,在主播舒缓的声音里,慢慢进入梦乡……像小张一样有着听书习惯的年轻人不在少数,他们一般会在上班路上、开车和睡觉前听书。“除了能保护眼睛,还有一种陪伴感,尤其是无聊的时候,开一个有声书,感觉旁边是有人的。”小张说。
“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会影响一个人的终生。因此,普及全民阅读,首先要从青少年开始。”市图书馆馆长彭萍莉说,作为参与和实施全民阅读的重要力量之一,在青少年群体当中开展阅读活动,是市图书馆当前和今后的工作重心。
连日来,以“读经典、学新知、链接美好生活”为主题的全民阅读系列活动,在我市各县区积极开展,市民反响热烈。
近年,随着我市公共阅读服务设施日趋完善,全民阅读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阅读,已成为市民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我市阅读人群在壮大。4月23日,记者从市图书馆了解到,图书借阅量在逐年攀升,去年一年,借阅人数达2.5万多人次,平均每天看书及借书人数达到100多人。
图书管理员李仙玲感慨地说,她在市图书馆工作20多年,明显感觉读者越来越多,其中,青少年读者占了很大的比例。“可能是图书馆的宣传到位,再加上外部环境的影响,比如《诗词大会》等电视节目的播出,在社会上形成了较强的文化导向,现在经常有家长来给孩子找一些诗词方面的书。”
李仙玲告诉记者,有一个姓张的年轻读者让她印象特别深刻。小张30岁出头,是市上某机关单位的一名干部,看书看得很勤,看完还会和别人分享读后感,他不仅自己看,还带动他的妻子、孩子看。“去年小张在山阳驻村,每周都会借二三本书拿到村上,等下周回来还了又借。”
采访时,65岁的退休老教师杨亚贤正好来借书,他幽默地说:“饭可以不吃,但是一天不看书就觉得空虚。”杨亚贤看书的习惯已经养成30多年了,以前是在同事、朋友之间借书看,现在主要来图书馆看,除了养生方面的,就是故事书,因为小孙子经常缠着他讲故事。
读书方式多样化。纸质书、电子阅读、听书……多样化的媒介打开了市民读书新世界。至于哪种方式更好,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
29岁的王彦龙对纸质书情有独钟,他大学学的是古汉语研究,现在又是某出版社的编辑,这个专业及这份工作要求有很高的读书量。王彦龙说,他每年买三四百本书,年购书平均消费在1万元左右,从大学至今藏书已有3000册,其中有好多是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前的书,甚至有民国、清朝的旧书。“因为有些书出版后短期内不会重印或再版,所以还是比较注重藏书,也是一种癖好吧。另外,纸质书真实可触摸,只有手捧一本书,才觉得自己是在读书。”
在80后小伙王文盼“微信读书”APP的书架上,收藏了60多本电子书。王文盼从小就爱看书,以前他常去学校门口的租书店蹭书看,一看就是一天。上了大学后,智能手机普及,王文盼就迷上了看电子书,走路看,吃饭看,坐公交车看,排队买东西时也看,“总之可以利用各种碎片化的时间来看,感觉超级方便。”
“人生路上,与其寻寻觅觅,不得所以,不如潇潇洒洒,把心放宽向宽处行……”每晚临睡前,90后姑娘小张都会打开“十点读书”的公众号,在主播舒缓的声音里,慢慢进入梦乡……像小张一样有着听书习惯的年轻人不在少数,他们一般会在上班路上、开车和睡觉前听书。“除了能保护眼睛,还有一种陪伴感,尤其是无聊的时候,开一个有声书,感觉旁边是有人的。”小张说。
“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会影响一个人的终生。因此,普及全民阅读,首先要从青少年开始。”市图书馆馆长彭萍莉说,作为参与和实施全民阅读的重要力量之一,在青少年群体当中开展阅读活动,是市图书馆当前和今后的工作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