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香菇 脱贫致富大产业
文章字数:2809
文/图通讯员 李军
没有比脚步更遥远的路途,没有比脱贫更坚定的决心。他们不屈于命运、不甘于贫穷,寻求脱贫道路,立志用勤劳的双手摘掉“贫困户”的帽子;他们主动出击,抓住机遇,大胆实践,善思求变,用坚定的肩膀擎起美好生活的风帆。激发内生动力,自强自立摆脱贫困;坚信脱贫光荣,向上向善,追求幸福。他们就是“脱贫致富青年标兵”!
——这是山阳县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暨“十佳脱贫攻坚青年标兵”颁奖词。
张治飞,男,年仅28岁,十里铺街办王庄村人,现为山阳县志诚种养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从一个打工的小青年到食用菌专业的行家里手,是食用菌技术让他迅速成长。近年来,他凭借脱贫攻坚政策的东风,刻苦钻研、认真谋划、悉心经营自己的食用菌产业,扎实推进“三变”改革,探索实施“党支部+‘三变’改革+集体经济+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创办了山阳县志诚种养专业合作社,不仅实现了自己的脱贫致富梦想,而且带动了村集体经济发展和贫困群众增收,走出了一条精准脱贫、带贫致富的示范之路。如今,十里街办王庄村的农业特色产业初具规模,成为强镇、兴村、富民的主导产业。到目前,张治飞带领184户农户从事食用菌生产,发展食用菌百余亩,建设标准化现代大棚108个,生产香菇菌棒产量60万(袋),年产值300万元,为农民增收架起了“致富桥”。陕西广播电视台、商洛日报分别报道了他的典型事迹;2017年张治飞被山阳县评为脱贫攻坚先进个人,2018年7月被评为全市脱贫攻坚就业创业先进个人、返乡创业农村青年。
历经坎坷挑重担
由于父母年迈身残,2006年,仅16岁的张治飞撑起了家庭的生活重担,独自赴西安务工挣钱养家,但辛苦所得仅能勉强维持生计。2015年8月,张治飞的哥哥在广东务工时突发疾病去世,深受打击的父母卧床不起,嫂子改嫁出走,留下年幼的侄子无人照顾,这让原本贫寒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生活的重担全部压在了他的肩上。2015年建档立卡时,张治飞的家庭被识别为贫困户。“诚诚恳恳做人、兢兢业业做事,励志脱贫致富、走上幸福路”这一直是张治飞的信念。面对家庭的贫寒和不幸遭遇,他没有向生活妥协、向命运屈服,而是不断探寻改变生活状况的门路。通过多年的打拼,他深深地明白:只有掌握一门技术,才能彻底摆脱贫困,让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
张治飞的家乡在十里街办王庄村,是一个典型的山区贫困村,山地多、平地少,经济基础薄弱,绝大多数村民只能依靠“地里刨食”,村民们长年累月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2006年7月中学毕业以后,张治飞怀揣着梦想到车水马龙的西安打工,他没有什么专业特长,所以找到了一家每月挣1000多元钱的宾馆做服务生。在工作了三个月之后,他看到外面发展得这么好,就想起了家乡的一条条小沟,住着并不富裕的乡亲们,心里一阵阵酸楚。于是在十月一日那天,张治飞树立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决心辞掉工作,回家创业。当年,食用菌栽培在山阳县还未被普通百姓认知,绝大多数人对于这个产业还处于观望阶段,与此同时,山阳县委、县政府正想把食用菌产业作为全县农业主导产业,作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点项目进行宣传推广。恰好他的家乡有丰富的花梨树和柞木资源,为食用菌生产提供了充足的最佳原料。王庄村山大沟深、海拔较高、昼夜温差大,非常适宜生产食用菌,这一切激发了张治飞走上食用菌生产之路,开始向贫穷“宣战”。
刻苦钻研成行家
2015年10月,通过亲戚介绍,张治飞到河南省西峡县一家食用菌企业打工,有心的他在勤劳务工的同时,认真学习钻研,通过几年的实践,熟练掌握了食用菌栽培技术。回到了家乡后,他在自家门前租赁了十几亩地,开始实验种植反季节香菇。在生产反季节香菇的第一年,发菌的时候,菌袋有三分之二都变成了绿色,遇到这种问题,张治飞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如果都坏了,那就得把钱都赔进去。于是,他找来食用菌技术书籍,认真查找原因和解决问题的办法,最终找到了根源所在,原来是因为发菌棚内温度过高,通风不好造成的,正常温度应该控制在20-25℃之间,可他的发菌棚温度都达到了32℃。后来,张治飞把变绿的菌袋拿到通风良好的地方,每天做好发菌棚的温度测量、通风工作。最后,大多数菌袋颜色都转变过来了,把损失降到了最小。正是凭着这股好学、钻研的精神,他的食用菌技术逐步成熟,同时收入也逐步增加。2018年,王庄村计划发展村集体经济,张治飞便联系到王庄村两委会,协议与村上合作,牵头成立合作社,由政府投入一部分扶持资金,采取“合作社+集体经济+基地+农户”的模式,在村王一组,流转100亩土地,建起王庄村食用菌产业园,统一流转土地,统一配套设施,统一技术服务,统一市场管理。
这一年,张治飞不但收回了前几年的成本,而且还净赚了两万元。今年,张治飞摸索出了一套过硬的生产香菇的技术,
生产规模越来越大,经济效益也越来越好,为了加强
与外界的联系,快速掌握市场行情,他购置了电脑,建
立网站,对食用菌行情的信息掌握更加准确和灵通。
“年龄不大,作为不小,真是农民脱贫致富的好带头人!”这是省委书记胡和平在十里街办王庄村食用菌基地调研脱贫攻坚工作时说的一句话。张治飞的确是这样,自己富了的同时,并没有忘记生他养他的这片土地,还时常牵挂像他当年一样停留在贫困线上的农村青年,他下决心一定让青年们富起来。于是他根据产业结构特点,自己出钱聘请县农业农村局的专家,为乡亲们举办实用技术培训班,为大家提供技术帮助。重点培训食用菌生产管理技术,把讲解的技术要点印成明白卡发放到社员手中,提高他们的科学意识和操作技能。截至目前,共举办技术培训班5期,培训菇农1500人次。在他的带动下,有40多名青年从事了食用菌生产,人均纯收入增加6500元。
带领乡亲奔富路
2018年,在食用菌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张治飞不断探索、规划发展新路,他结合食用菌市场发展形势,率先组织农民成立了山阳县志诚种养专业合作社,探索出一条“合作社+集体经济+基地+农户”的新模式。合作社本着“自愿入社、自主经营、自我服务、民主管理”的宗旨,采取“五统一”的方式为社员提供服务。一是统一提供生产资料,食用菌生产所用的木料、锯末、石膏、菌袋等生产资料由合作社统一组织货源,然后分发到户,降低了生产成本。二是统一采供优质菌种,由合作社安排专业技术员严格把关,让社员种放心菇。三是统一提供科技培训,技术指导。四是统一生产标准。五是统一产后销售,合作社在引导种植户采用联户营销、大户带销的基础上,积极鼓励社员引进客户扩大营销市场。目前,共有社员108名,全部为农民成员,社员分布由原来的一个组,发展到目前涉及九个村民小组。注册资本也由原来的30万元,增长到现在的200万元。建设生产办公用房400平方米,购置生产设备5套,新建冷库两座,场地硬化2400平方米,水电路设施齐全。目前,长期在此务工的贫困户有45人,人均月收入1500元以上;140户贫困户以产业直补资金入股参与分红,户均年增收200元以上;流转土地100亩,每年农户每亩分红800元。合作社食用菌栽培面积也由原来家门前的20亩,发展到目前的百余亩,提供就业岗位60个,持续接待国家、省、市、县各级参观百余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