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19年05月14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昔日荒山野岭 今天绿色银行
文章字数:1112

  (上接第一版)“这些荒山荒坡,已经有好多年没人管了,现在却成了村里挣钱的金山银山,真是没想到。”周天民、郝开运告诉记者,以前群众耕种山上的荒地,既担心收成好,又担心收成不好,收成好了收的庄稼运不下山,收成不好时一年的辛苦白费了。现在好了,这块往日的荒地,现在能给村上很多像王彩玲、周景泉这样的贫困户每年带来3份收入:流转荒山荒坡的租金,每年每亩300至600元年不等;在这里打工的工资,零工每天可以领到80元,长期在这干活的能挣到1万元左右,以及认领的光伏分红4年共10500元。
  “除了本地村民在这里认领光伏收益,现在全区1万多户贫困户,100多个贫困村都在此认领光伏拿分红,我们在为全区作贡献呢!”周天民、郝开运自豪地说。
  “光伏+”模式带动全区发展
  李玺告诉我们,该电站年发电量可达3550万度,收益3000万元以上。项目正常运行最少可达25年,8年左右时间就可收回全部投资。为了提高山地利用效率、增加收益,电站根据地形地势,按照“光伏+”的模式,规划布局了“五个片区”。
  在李玺的带领下,我们首先参观了旁边的“光伏+地栽木耳”片区,只见一排排离地1.5米左右的太阳能电池板与地栽木耳间隔排列。据介绍,整个电站有地栽培木耳15万袋,占地100亩。
  随后,我们来到另一处山坡,一列列蓝色的太阳能电池板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其间夹杂着成片的丹参、黄芩、赤芍等中药材,有些花开正艳,这一片区占地300余亩。再往前走,就是占地50亩的“光伏+辣椒种植”片区,由于辣椒正在育苗,有一些工人正穿梭在电池板间隙,用手中的工具平整土地,虽然被太阳晒得汗如雨下,但他们的脸上却洋溢着笑容。
  在山脚处,离办公区比较近的是“光伏+棚栽食用菌”片区,这里的太阳能电池板离地面有6米多高,下面是可栽培食用菌24万袋的香菇大棚,棚里正在孕育着反季节香菇。隔壁的“光伏+花卉苗木”片区内,太阳能电池板下的温室大棚,种植了一些有机蔬菜、高品质花卉及苗木。
  李玺告诉记者,目前商州区将该项目光伏发电收益覆盖了全区1.18万户贫困户,占该区建档立卡贫困户的41.9%,通过认领分红形式,实现贫困户户均年稳定增收3000元左右。同时,光伏板下的农业产业收益,可带动1870户贫困户年增收近3000元,同时通过电站务工可使300多户贫困户年增收2万元以上。
  据了解,近年来,商州区把光伏发电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产业项目,既发展高效环保产业,又能让贫困户从中受益,形成了一种绿色能源驱动长效脱贫的新模式。除了龙山光伏电站这一大型光伏基地,还同步在全区建成了村级分布式电站63个,全区电站总装机容量达64.3兆瓦。
  采访结束,回望巍巍山脊的龙山光伏电站,昔日的荒山“种上了太阳”,不计其数的太阳能电池板在阳光的照射下,正源源不断将光能转变成电能,点亮贫困群众脱贫增收的小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