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红读书
文章字数:1772
正月初八晚上,浓浓的年味尚未褪去。商洛市文联、市作协、青年作协就一同播种早春的希冀,主办了首期“美陶之夜”读书会。60多名读书之人,一同聆听了朗读者朗诵平凹先生的部分佳作片段。回到家里已是子夜,我却兴的不能入睡,10多位朗读者的抑扬顿挫声仍在耳畔回响,脑海里又翻滚出四个字来——眼红读书。
“什么都不要眼红,眼红读书;什么朋友都可抛弃,但书之友不能一日不交。”这是平凹先生1983年写在《读书示小妹十八生日书》一文中的两句话。初读先生这篇文章,至今已有三十余年,这两句话却让我时时想起。
人生在世不是孤立存在的,需要交友,更需要读书。平凹先生把读书比作交友,是十分贴切的。眼红,原意是看见别人有名有利或有好的东西时非常羡慕、嫉妒甚至憎恨。而平凹先生明示小妹“什么都不要眼红,眼红读书”,把“读书”提到“眼红”的程度,既是对小妹的殷切要求和谆谆教诲,又是对穷苦人家价值取向的教化、倡导和领引,亦足见读书比交友还要重要。
读书是人之本能。从某种意义上说,人就是一种读书的动物,其他动物是不掌握文字的,也只有人这种动物才能制造出书籍来。因而,读书成了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一个重要标志。换言之,读书是只有人才会去做的事情,但又不是人人都会去做的事情。严文井先生说:“读书,人才更加像人。”难怪,平凹先生极力倡导“眼红读书”。
眼红读书,可以谈笑风生。“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明代于谦把书卷比作故人,将读书与怀人并列,这是爱书之人的痴心。书为故人,青灯黄卷,如对故人。读书即是与故人促膝长谈,尽情交流。以书为友,喻友为书,书籍不媚,书是最忠诚的,无论你是达官还是庶民,是贫穷还是富有,是健康还是残疾,是得意还是失意,它总是一样的态度,不离不弃忠诚相伴。只要认真阅读吸收,它就能提升你的“颜值”,增添你的气质,让你“腹有诗书气自华”。记得作家子聿有篇文章叫《不读书你拿什么跟人开玩笑》,文中讲了一大学生送室友坐高铁,临上车前给室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室友愣了一下说:“你他妈什么时候都不忘占我便宜。”这是咋回事?咱们回忆一下,没有读过朱自清《背影》的人,怎么会知道这是父亲送朱自清坐火车到月台时给朱自清说的原话呢?当然,读书不是为了骂笑。读书之人更具幽默,不怒不暴不躁,即使是遭遇谩骂也能机智回应,化解尴尬,甚至语带机锋。
眼红读书,可以点亮人生。书籍是我们视接千载、心通四海的桥梁,是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首先要拿到的通行证。读书即是考取这一通行证的过程。爱因斯坦在研读伽利略、牛顿书籍的基础上,发现了“相对论”,一下子把物理世界推进一个新纪元。马克思穷读了他之前的所有经济学著作后,发现了“剩余价值规律”,指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一下子开辟了社会主义革命的新纪元。从某种意义上说,读书就是造人,读书点亮人生,读书造就人生。好书对读书人产生的效果,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感动,是在潜移默化中深受其教。有道是:三日不读书言语无味,五日不读书面目可憎。人,不读书,就会少一分英气、灵气,而多一分俗气、浊气,因而令人可憎可厌。用平凹先生的话说,书会使咱们位低而人品不微,贫困而志向不贱。读书该是贫苦农人的取向,是社会底层人改变命运的桥梁。贫穷的人不能以仕途之路做功于国家,却能以读书做文教化于社会。读书就能多一点“书卷气”,冲淡一点“世俗气”,进而使我们这个社会更加纯净些。
眼红读书,可以铸造精神。古人把读书这件事看得特别郑重,对书卷的态度也格外恭敬。明窗净几,沐浴更衣;净手焚香,正襟危坐;轻捧书卷,虔敬诵读。北宋大儒张载,少时喜谈兵事,21岁就给陕西经略安抚副使范仲淹上书《边议九条》,以解西夏战乱。经范仲淹指点,张载回家苦读,他“俯而读,仰而思。有得则识之,或中夜坐起,取烛以书。”38岁与苏轼苏辙同中进士。他学以致用,著书立说,设馆讲学。尽管终生清贫,殁后贫无以殓,却著就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民族精神之魂,被哲学家冯友兰概括为“横渠四句”,千载传承。愚以为,这“横渠四句”也当是读书之人的最高境界。
读书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价值取向、一种精神追求。读书就像生命的光合作用,读书不能改变一个人的起点,却可以改变一个人的终点;读书不能改变一个人生命的长度,却可以改变一个人生命的厚度。
读书真好,眼红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