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阳打好“五场硬仗”助力脱贫攻坚
文章字数:3187
黄花岭茶产业园
高坝镇金山光伏产业园
小河口镇袁家沟口村开展农民教育大讲堂活动
南宽坪镇翠坪嘉园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
山阳县城滨河长廊
近年来,山阳县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头号民生工程,紧盯目标任务、聚焦重点难点、铆足“攻坚”定力、下好“绣花”功夫,坚决打好“产业发展、移民搬迁、基础设施、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和精神脱贫”五场硬战,举全县之力阻截贫困、战胜贫困,为该县群众致富奔小康奠定了坚实基础。
重规划提质量 打好产业发展硬仗
走进黄花岭莲花茶场,漫山遍野绿油油的茶树成排成带,微风拂过,茶香沁人心脾。
“清明至今,都采了好长时间了,多的时候一天有200块钱的收入。”茶园里,贫困户韦正爱正和几个同村的乡亲在忙着采茶。
山上茶园采摘忙,沟里香菇味道香。在王庄村的食用菌产业基地,108个大棚里放满了菌棒,负责人张治飞难掩笑容,再过1个月,种植的30万袋反季节香菇就将高价上市。“不算土地流转和产业分红,在香菇场务工的村民每年可以增加6000元以上的收入。”张治飞告诉记者,2018年他们村在县委办的帮扶下已经顺利脱贫出列了。
山阳县始终把产业发展作为脱贫的根本之策,围绕县委、县政府产业结构调整决策部署,以“大产业”推动“大扶贫”、以“小产业”带动“小农户”,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念好“山字经”,打好“特色牌”,突出“一村一品”、长中短线产业相结合,重点发展中药材、食用菌、畜禽、林果“四个全产业链”产业,因地制宜发展茶叶、中蜂、光伏、旅游等产业,大力发展技能就业和电商产业,形成了大小共存、强弱互补的产业集群化发展格局,切实啃下了产业扶贫“硬骨头”,推动了产业兴旺,促进了群众增收。目前,全县发展中药材、林果、茶叶、中蜂等产业累计分别达到54.29万亩、133.68万亩、15.61万亩、4.86万箱,新发展食用菌5000万袋、畜禽497.3万头(只),2.53万户9.84万人受益于产业扶贫,2.41万户贫困户实现中长期产业全覆盖。
搬新居挪穷窝 打好易地扶贫搬迁硬仗
“如今,晚上睡觉踏实多了!”在南宽坪镇翠坪嘉园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54岁的黄古龙说起现在的生活满是感激。张家湾村下辖10个村民组,黄古龙所在的大东岔组是村里两个地质灾害点中的其中一个。
“房后是滑坡体地带,一到下雨天,干部就要挨家挨户地去喊,干部忧心我们也忧心,没有一天是睡好觉的。”黄古龙说,现在搬迁到了翠坪嘉园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不仅住得舒服,原来的宅基地也复垦成耕地,现在老两口养养猪、种些药材,一年有近两万元的收入。
黄古龙生活的改变只是山阳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县始终坚持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基本攻略,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按照“挪穷窝与换穷业并举、安居与乐业并重、搬迁与脱贫同步”的总体要求,坚持“四靠近”原则,紧盯“竣工率、配套率、入住率和群众满意度”,将居住在“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方的贫困群众和确需同步搬迁的非贫困群众,搬迁到生存发展条件较好的地方居住,从根本上改善他们的生产生活条件,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逐步能致富”。目前,该县共实施易地扶贫搬迁1.17万户4.94万人,目前已经入住7262户3.03万人。
重投资争项目 打好基础设施硬仗
“咱们区位优势明显,境内福银高速穿境而过,水阳高速建成通车,丹(凤)宁(陕)高速、西(安)武(汉)高铁即将开工建设,山阳将成为连接沪陕高速、包茂高速的交通枢纽,融入西安半小时、武汉两小时经济圈。”县长袁良善说道。
近年来,山阳县争取国开行贷款7亿元,积极争取基础设施项目资金9.79亿元,着力夯实基础设施建设,实施的129个村国开行支持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全部完成,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强大的保障和动力。
实施深度贫困村通组公路19个项目60.4公里,通村公路“油返砂”整治85个项目187.3公里,县乡公路病害整治23个项目49.97公里,计划外村公路“油返砂”整治25条60.55公里。
自2016年以来,全县共有农村饮水工程390处,已实施农村安全饮水项目264个,完成总投资1.34亿元,解决和改善提高41.51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全县自来水普及率达96%左右。
争取资金2508万元对农村电网升级,完成了变压器新增和更换改造81台17600千伏安,新建和改造10千伏线路58.37公里,0.4千伏线路85.62公里,一户一表覆盖率达100%,户户用上了安全电。
巩固提升省级文化先进县创建成果,加快文化“云平台”、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和村级文化活动中心建设工作,为全县33个贫困村农家书屋增补图书1.65万册;积极实施“广电扶贫·宽带乡村”项目,免费为1.31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续费并开通了电视信号。
同时,积极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加快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农村环境更加美丽宜居。
保民生护民利 打好“三保障”硬仗
从最困难的群体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着眼,从最具体的工作抓起,通堵点、疏痛点、消盲点,千方百计解决好贫困群众最迫切的民生问题,是脱贫攻坚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关系民生幸福、贫困群众获得感的关键所在。近年来,该县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狠抓普惠和特惠政策落实,统筹各类资金,兜住民生网底,确保各项政策全部落实到位。
持续巩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和省级教育强县创建成果,新建特殊教育学校1所,实施中省改善薄弱学校项目35个,全县无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全面落实扶贫助学政策,兑现各类贫困学生资助资金2.36亿元。把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紧密结合,开展职业教育和实用技能技术培训723期4.25万人次。
建立健全县镇村医疗服务体系,县医院2016年底建成投用,县中医院迁建工程主体竣工,18个镇办均建立卫生院,239个村卫生室全部达标。全县贫困人口新农合参合率达到100%,慢性病患者签约率达到99.7%,贫困群众合规费用报销比例达到80%以上。
全县5994户贫困户危房改造已全面改造到位,入住率100%;对1946户非贫困户房屋,采取自筹资金、以奖代补的办法已完成改造到位;加快旧宅腾退进程,完成旧宅基地腾退复垦5632户2522.1亩。
激活力增动力 打好精神脱贫硬仗
“听了蔡书记的讲话,我备受鼓舞,更加坚定脱贫信心了!”贫困户徐新财高兴地说。小河口镇袁家村举行的“报党恩、勤致富、早脱贫”专题教育报告会上,现场洋溢着幸福喜悦的气氛,一场“精神文化宣讲”在贫困村民的笑脸上展现得淋漓尽致。
近年来,山阳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彰显和塑造“厚德奋进”山阳人为目标,强化“五个引导”,激发内生动力,不断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和乡村文明程度。
强化情感引导。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增进对群众对党对总书记的感情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意见》,实施增进“三个感情”抓好帮扶工作的“十条措施”,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用心用情用力帮扶,贫困群众知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坚定脱贫的信心和决心。强化教育引导。创新开展“党员+农民”融合教育,加大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及党在农村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的学习教育,开办新农民大课堂1530期,持续提升党员先锋指数和农民文明指数。
强化宣传引导。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推进“三讲三评三创”新民风建设和“十个一”专项行动,组建政策普及、典型宣传、模范宣讲、文化惠民“四支队伍”,把脱贫大主题转换为小故事,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寓教于乐开展小品、相声等文艺节目巡回镇村演出2641场次;发挥“一约四会”作用,逐村制定乡规民约,引导群众破除陈规陋习,开源节流、勤俭持家,推动自治、法治、德治有效融合。
强化典型引导。2019年3-4月“陕西好人”发布仪式暨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在山阳成功举办,山阳籍陕西好人6人榜上有名。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活动中,对全县“十佳脱贫攻坚青年标兵”进行了表彰奖励,形成了“扶贫有作为、脱贫有实效”的良好局面。
强化政策引导。制定生产奖补、劳务补助等系列脱贫政策,采取积分兑换商品、扶贫脱贫先进奖励等方式,规范运营239个“爱心超市”,加大扶贫扶志积分激励引导,充分调动群众自主发展脱贫产业、开展村居卫生整治的积极性,教育引导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实现脱贫致富。
高坝镇金山光伏产业园
小河口镇袁家沟口村开展农民教育大讲堂活动
南宽坪镇翠坪嘉园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
山阳县城滨河长廊
近年来,山阳县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头号民生工程,紧盯目标任务、聚焦重点难点、铆足“攻坚”定力、下好“绣花”功夫,坚决打好“产业发展、移民搬迁、基础设施、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和精神脱贫”五场硬战,举全县之力阻截贫困、战胜贫困,为该县群众致富奔小康奠定了坚实基础。
重规划提质量 打好产业发展硬仗
走进黄花岭莲花茶场,漫山遍野绿油油的茶树成排成带,微风拂过,茶香沁人心脾。
“清明至今,都采了好长时间了,多的时候一天有200块钱的收入。”茶园里,贫困户韦正爱正和几个同村的乡亲在忙着采茶。
山上茶园采摘忙,沟里香菇味道香。在王庄村的食用菌产业基地,108个大棚里放满了菌棒,负责人张治飞难掩笑容,再过1个月,种植的30万袋反季节香菇就将高价上市。“不算土地流转和产业分红,在香菇场务工的村民每年可以增加6000元以上的收入。”张治飞告诉记者,2018年他们村在县委办的帮扶下已经顺利脱贫出列了。
山阳县始终把产业发展作为脱贫的根本之策,围绕县委、县政府产业结构调整决策部署,以“大产业”推动“大扶贫”、以“小产业”带动“小农户”,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念好“山字经”,打好“特色牌”,突出“一村一品”、长中短线产业相结合,重点发展中药材、食用菌、畜禽、林果“四个全产业链”产业,因地制宜发展茶叶、中蜂、光伏、旅游等产业,大力发展技能就业和电商产业,形成了大小共存、强弱互补的产业集群化发展格局,切实啃下了产业扶贫“硬骨头”,推动了产业兴旺,促进了群众增收。目前,全县发展中药材、林果、茶叶、中蜂等产业累计分别达到54.29万亩、133.68万亩、15.61万亩、4.86万箱,新发展食用菌5000万袋、畜禽497.3万头(只),2.53万户9.84万人受益于产业扶贫,2.41万户贫困户实现中长期产业全覆盖。
搬新居挪穷窝 打好易地扶贫搬迁硬仗
“如今,晚上睡觉踏实多了!”在南宽坪镇翠坪嘉园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54岁的黄古龙说起现在的生活满是感激。张家湾村下辖10个村民组,黄古龙所在的大东岔组是村里两个地质灾害点中的其中一个。
“房后是滑坡体地带,一到下雨天,干部就要挨家挨户地去喊,干部忧心我们也忧心,没有一天是睡好觉的。”黄古龙说,现在搬迁到了翠坪嘉园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不仅住得舒服,原来的宅基地也复垦成耕地,现在老两口养养猪、种些药材,一年有近两万元的收入。
黄古龙生活的改变只是山阳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县始终坚持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基本攻略,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按照“挪穷窝与换穷业并举、安居与乐业并重、搬迁与脱贫同步”的总体要求,坚持“四靠近”原则,紧盯“竣工率、配套率、入住率和群众满意度”,将居住在“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方的贫困群众和确需同步搬迁的非贫困群众,搬迁到生存发展条件较好的地方居住,从根本上改善他们的生产生活条件,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逐步能致富”。目前,该县共实施易地扶贫搬迁1.17万户4.94万人,目前已经入住7262户3.03万人。
重投资争项目 打好基础设施硬仗
“咱们区位优势明显,境内福银高速穿境而过,水阳高速建成通车,丹(凤)宁(陕)高速、西(安)武(汉)高铁即将开工建设,山阳将成为连接沪陕高速、包茂高速的交通枢纽,融入西安半小时、武汉两小时经济圈。”县长袁良善说道。
近年来,山阳县争取国开行贷款7亿元,积极争取基础设施项目资金9.79亿元,着力夯实基础设施建设,实施的129个村国开行支持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全部完成,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强大的保障和动力。
实施深度贫困村通组公路19个项目60.4公里,通村公路“油返砂”整治85个项目187.3公里,县乡公路病害整治23个项目49.97公里,计划外村公路“油返砂”整治25条60.55公里。
自2016年以来,全县共有农村饮水工程390处,已实施农村安全饮水项目264个,完成总投资1.34亿元,解决和改善提高41.51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全县自来水普及率达96%左右。
争取资金2508万元对农村电网升级,完成了变压器新增和更换改造81台17600千伏安,新建和改造10千伏线路58.37公里,0.4千伏线路85.62公里,一户一表覆盖率达100%,户户用上了安全电。
巩固提升省级文化先进县创建成果,加快文化“云平台”、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和村级文化活动中心建设工作,为全县33个贫困村农家书屋增补图书1.65万册;积极实施“广电扶贫·宽带乡村”项目,免费为1.31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续费并开通了电视信号。
同时,积极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加快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农村环境更加美丽宜居。
保民生护民利 打好“三保障”硬仗
从最困难的群体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着眼,从最具体的工作抓起,通堵点、疏痛点、消盲点,千方百计解决好贫困群众最迫切的民生问题,是脱贫攻坚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关系民生幸福、贫困群众获得感的关键所在。近年来,该县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狠抓普惠和特惠政策落实,统筹各类资金,兜住民生网底,确保各项政策全部落实到位。
持续巩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和省级教育强县创建成果,新建特殊教育学校1所,实施中省改善薄弱学校项目35个,全县无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全面落实扶贫助学政策,兑现各类贫困学生资助资金2.36亿元。把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紧密结合,开展职业教育和实用技能技术培训723期4.25万人次。
建立健全县镇村医疗服务体系,县医院2016年底建成投用,县中医院迁建工程主体竣工,18个镇办均建立卫生院,239个村卫生室全部达标。全县贫困人口新农合参合率达到100%,慢性病患者签约率达到99.7%,贫困群众合规费用报销比例达到80%以上。
全县5994户贫困户危房改造已全面改造到位,入住率100%;对1946户非贫困户房屋,采取自筹资金、以奖代补的办法已完成改造到位;加快旧宅腾退进程,完成旧宅基地腾退复垦5632户2522.1亩。
激活力增动力 打好精神脱贫硬仗
“听了蔡书记的讲话,我备受鼓舞,更加坚定脱贫信心了!”贫困户徐新财高兴地说。小河口镇袁家村举行的“报党恩、勤致富、早脱贫”专题教育报告会上,现场洋溢着幸福喜悦的气氛,一场“精神文化宣讲”在贫困村民的笑脸上展现得淋漓尽致。
近年来,山阳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彰显和塑造“厚德奋进”山阳人为目标,强化“五个引导”,激发内生动力,不断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和乡村文明程度。
强化情感引导。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增进对群众对党对总书记的感情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意见》,实施增进“三个感情”抓好帮扶工作的“十条措施”,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用心用情用力帮扶,贫困群众知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坚定脱贫的信心和决心。强化教育引导。创新开展“党员+农民”融合教育,加大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及党在农村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的学习教育,开办新农民大课堂1530期,持续提升党员先锋指数和农民文明指数。
强化宣传引导。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推进“三讲三评三创”新民风建设和“十个一”专项行动,组建政策普及、典型宣传、模范宣讲、文化惠民“四支队伍”,把脱贫大主题转换为小故事,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寓教于乐开展小品、相声等文艺节目巡回镇村演出2641场次;发挥“一约四会”作用,逐村制定乡规民约,引导群众破除陈规陋习,开源节流、勤俭持家,推动自治、法治、德治有效融合。
强化典型引导。2019年3-4月“陕西好人”发布仪式暨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在山阳成功举办,山阳籍陕西好人6人榜上有名。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活动中,对全县“十佳脱贫攻坚青年标兵”进行了表彰奖励,形成了“扶贫有作为、脱贫有实效”的良好局面。
强化政策引导。制定生产奖补、劳务补助等系列脱贫政策,采取积分兑换商品、扶贫脱贫先进奖励等方式,规范运营239个“爱心超市”,加大扶贫扶志积分激励引导,充分调动群众自主发展脱贫产业、开展村居卫生整治的积极性,教育引导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实现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