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凤脱贫攻坚呈现五大亮点
文章字数:999
本报讯(李毅)今年以来,丹凤县以脱贫攻坚工作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紧围绕户退出、村出列、县摘帽各项重点工作任务,转变方式、精准施策、规范推进、扎实整改、补齐短板、聚力攻坚,稳步实施“八个一批”,脱贫攻坚工作呈现出五大亮点。
六大产业夯实脱贫基础。深入推行“三联三带三创”产业扶贫模式,重点发展以双孢菇为主的食用菌、以天麻为主的中药材和转型升级发展核桃、肉鸡、艾草、黑毛驴等六大重点产业,扶持建设西北核桃交易中心、肉鸡养殖小区,为1.42万户贫困户落实了中长期产业措施,实现产业扶贫户长线产业全覆盖。启动建设标准化双孢菇大棚500个,新建良种核桃基地6000亩,发展艾草2000亩,栽培天麻2000亩,建设千头毛驴养殖基地两个。
“三变”改革增加经济收益。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累计完成66个村“三变”改革试点,组建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94个,建立互助资金协会108个,建成47个村级光伏电站,棣花镇陈家沟村、龙驹街办马炉村等23个试点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
就业创业提供脱贫保障。积极实施就业扶贫“五个五”工程,今年培训贫困劳动力2733人,转移就业贫困劳动力1.32万人,扶持75人自主创业,累计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贫困劳动力1197人,引进的雅尔艾服饰加工企业可提供就业岗位3000个,未来三年可增加到5000个工作岗位,实现群众就近就业,有效解决全县移民安置小区“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现实问题。全县社区工厂和扶贫基地累计达到25个,确保了全县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家庭至少有1人通过稳定的就业增收致富。兑现就业扶贫资金556万元,受益6278人,为贫困群众稳定脱贫提供了有力保障。
“两房”建设收获广泛赞誉。按照“三精”管理要求和易地搬迁、产业园区建设、城乡统筹发展、小城镇建设、消费市场培育“五位一体”模式,建成安置点14个。全县建档立卡易地扶贫搬迁对象7177户,目前已完成分房交钥匙6962户,完成装修入住2404户,正在装修3747户。丹凤县“五位一体”搬迁模式三次被央视报道,连续四年荣获全省移民搬迁工作先进县。目前,全县贫困户危改户222户,开工206户,非贫困户705户,开工624户,预计6月底前全部竣工入住,全县贫困户有安全住房达94.8%。丹凤县危改工作获国务院办公厅督查激励。
基础设施有效补齐短板。今年实施的16个安全饮水项目完成投资2519.07万元,完工3个;35个交通道路项目已完工20个,完成油返砂道路整治40公里;38个村级卫生室已全部竣工,脱贫退出村水、电、路、视、讯等基础设施全面达标,基础设施补短板成效明显。
六大产业夯实脱贫基础。深入推行“三联三带三创”产业扶贫模式,重点发展以双孢菇为主的食用菌、以天麻为主的中药材和转型升级发展核桃、肉鸡、艾草、黑毛驴等六大重点产业,扶持建设西北核桃交易中心、肉鸡养殖小区,为1.42万户贫困户落实了中长期产业措施,实现产业扶贫户长线产业全覆盖。启动建设标准化双孢菇大棚500个,新建良种核桃基地6000亩,发展艾草2000亩,栽培天麻2000亩,建设千头毛驴养殖基地两个。
“三变”改革增加经济收益。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累计完成66个村“三变”改革试点,组建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94个,建立互助资金协会108个,建成47个村级光伏电站,棣花镇陈家沟村、龙驹街办马炉村等23个试点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
就业创业提供脱贫保障。积极实施就业扶贫“五个五”工程,今年培训贫困劳动力2733人,转移就业贫困劳动力1.32万人,扶持75人自主创业,累计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贫困劳动力1197人,引进的雅尔艾服饰加工企业可提供就业岗位3000个,未来三年可增加到5000个工作岗位,实现群众就近就业,有效解决全县移民安置小区“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现实问题。全县社区工厂和扶贫基地累计达到25个,确保了全县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家庭至少有1人通过稳定的就业增收致富。兑现就业扶贫资金556万元,受益6278人,为贫困群众稳定脱贫提供了有力保障。
“两房”建设收获广泛赞誉。按照“三精”管理要求和易地搬迁、产业园区建设、城乡统筹发展、小城镇建设、消费市场培育“五位一体”模式,建成安置点14个。全县建档立卡易地扶贫搬迁对象7177户,目前已完成分房交钥匙6962户,完成装修入住2404户,正在装修3747户。丹凤县“五位一体”搬迁模式三次被央视报道,连续四年荣获全省移民搬迁工作先进县。目前,全县贫困户危改户222户,开工206户,非贫困户705户,开工624户,预计6月底前全部竣工入住,全县贫困户有安全住房达94.8%。丹凤县危改工作获国务院办公厅督查激励。
基础设施有效补齐短板。今年实施的16个安全饮水项目完成投资2519.07万元,完工3个;35个交通道路项目已完工20个,完成油返砂道路整治40公里;38个村级卫生室已全部竣工,脱贫退出村水、电、路、视、讯等基础设施全面达标,基础设施补短板成效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