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19年06月04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把科研的“根须”扎进商山洛水
文章字数:1501
  本报记者 吉文艳
  2016年暑假,商洛学院400多名教师走出学校大门,奔赴全市155个基层单位,围绕136个合作项目,展开了如火如荼的暑期根植地方集中行动。连续三年来,共有1293人次参与到“根植地方行动计划”中,与260家地方企事业单位合作开展项目290个。
  作为我市唯一一所普通本科院校,商洛学院大力推进校地深度融合,实施“根植地方行动计划”,把科研、办学的“根须”深深地扎进商洛这片土壤中,为创新美丽幸福商洛提供智力支持。
  根植地方求突破
  2015年12月,商洛学院出台《商洛学院根植地方行动计划实施办法(试行)》,决定开展为期三年的根植地方行动计划。要求全体教师积极投身社会,进企业、进社区、进企事业单位、进乡村,通过看变化、察民情、亲体验、勤动手、深体会、多总结,不断提升教学能力,提高科研水平。每位教师每学年集中活动不少于20天,分散活动时间不少于10天,活动期内至少发表一篇教学、科研论文或调研报告,或主持一项课题,或参与一项10万元及以上横向或5万元及以上纵向课题,或牵头建设一个实习、实训与就业基地,或积极开展技术攻关、项目研发、服务培训等。
  为保证“根植地方行动计划”落到实处,商洛学院每年在财务预算中划拨专项经费,学校对活动的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估、考核,对表现突出的相关教学单位和个人进行奖励。三年来,学校投入专项经费资助“根植地方行动计划”项目290个,表彰奖励“根植地方行动计划”先进集体3个,先进个人22人次。
  适应本土求发展
  要在商洛大地上根深叶茂,就必须适应商洛这方水土。近几年我市大健康产业发展迅猛,学校迅速适应这一产业变化,优化教学组织体系,设立健康管理学院,增设护理学、食品卫生与营养学等相关专业。
  学校的教学空间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课堂,进企业、下厂房,通过深化产教融合,共建共享实践基地,强化行业指导,不断完善以“产教融合”和“创新驱动”为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链条,支撑、引领地方产业集群发展。教学也不再是学校一家的事,邀请本地企业参与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建课程,进行校内外“双导师”授课,形成协同育人机制。采取加大专业课程和实践教学比重的做法,探索实践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四六开”、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四六开”的“双四六”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了159个实习实训基地,构建了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在根植项目合作基础上,学校与陕西森弗天然制品有限公司等20多家企业深度合作,整合资源,搭建了秦岭健康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15个产教融合平台。三年来横向科研项目数量增加300%,科研经费增加330%。广大教师不再单纯坐在实验室搞科研,车间、厂矿、田间地头,都成了科研场所。
  服务商洛显身手
  2017年,商洛学院入选国家发改委、教育部、人社部确定的全国百所产教融合发展工程应用型高校;同年,陕西省尾矿资源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顺利通过评估验收。
  2018年,商洛学院入选陕西省“一流学院”建设单位,4个专业获批陕西省一流专业;同年,获得我国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最高荣誉——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获陕西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陕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奖,获批建设陕西省“四主体一联合”校企合作新型研发平台,商洛文化暨贾平凹研究中心顺利通过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验收。
  三年扎根商山洛水,教师在根植地方行动中了解市情、提升教学科研能力,学校在校地深度融合中扩展办学平台、健全合作育人机制,进一步夯实了“一流学院”建设基础。人才、专业、教学资源优势的充分发挥,有力提升了我市城市品质,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传承创新地方文化贡献了高校力量。
  根深才能叶茂,植根于秦岭山中的商洛学院像一棵参天大树,散发出勃勃生机。展望未来,商洛学院人豪情满怀,将扎根商洛大地,砥砺前行,奋力谱写“一流学院”建设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