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手承仁术 白衣秉丹心
文章字数:3693
本报记者 吕丽霞
每个周一到周五早上,在商洛市中心医院二楼中西医结合诊室里,我们都能看到这样一幅场景:陈丽英主任轻声细语地询问病人病情,极具耐心地回答病人的各种问题,谨慎地斟酌药方,那和蔼而善道、自信而不骄的模样,让人不由得对这位敬业的医生肃然起敬。
然而,我们不知道的是,在这位看起来温柔恬淡的医生身上,却集中着众多耀眼的光环,她是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创先争优活动先进个人、陕西省卫生系统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国家名中医传承弟子、省第九批西部之光“访问学者”、商洛市首批有突出贡献拔尖人才等。
从事中医临床工作25年,陈丽英以积极进取、善于继承与创新的精神不断提高医术,以永不懈怠、谦恭上进的态度踏实工作,以赤诚之心待患者如亲人,赢得了一片赞誉。
◆刻苦学习精修医术
若用一个词语来形容陈丽英的生活,那就是“忙碌”,每天早上坐诊,下午查房、处理科室事务等,晚上或周末还经常把工作带回家去干,整个人就像一个高速旋转的陀螺,停不下来。这种快节奏的生活对陈丽英来说已经习以为常,她笑着说:“我觉得这样很充实,因为我没有一天是虚度的。”
1992年,陈丽英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商洛中心医院从事中医临床工作,看到众多病患被疾病折磨、困扰而无能为力,看到太多治疗效果差强人意,她也担心自己浑浑噩噩成为一个所谓的“庸医”。她是一个较真的人,就给自己制订了学习目标,并把厚厚的医书放在手边,没病人时就拿出来认真学习,每治疗一个病例,都尽可能回访,总结经验。碰到疑难病例,她查阅医书和中医经典,不断调配药方,力求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但有时却事与愿违。每当此时,她总会为自己学艺不精而懊恼自责。
2002年,她决定到母校读研,进一步深造,学深学透专业知识,为更多患者解除痛苦。
那是艰苦而又枯燥的三年。陈丽英每月有一个周末要到咸阳上课,为了能赶上早上的课,她凌晨4点多就起床,坐5点的班车到西安,再转车到咸阳,周日上完课再赶最后一班车回来,往往回到商州已是晚上10点多了。冬天坐车,脚冻得发木走不动路,夏天车内热得几乎让人中暑,但都挡不住她求学的脚步。每天晚上学到深夜,凌晨早早起床接着苦读,为此,妹妹送给她一个“苦行僧”的外号。
为了使自己的诊疗水平更上一层楼,临床工作中,她还将“肠易激综合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坚持临床研究、治疗观察达三年之久,无数个夜晚,面对100多份病例的多种症状指标积分作统计分析、查阅文献、撰写论文。筋疲力尽时,她暗暗地安慰自己;“没事,熬过这一关,我就可以轻松了!”寒来暑往,经过三年多的努力,她从200多名学生中脱颖而出,成为陕西中医学院顺利拿到同等学历硕士学位的第8位学生,也成为商洛市中心医院第一个硕士研究生。
有目的性的学习,使陈丽英的业务水平大幅提升,她的病源一下子增加了许多,往往早上一上班,诊室门前就聚集了一堆患者。患者看病时,也会笑着告诉她:“陈大夫,你给我们村某某治好了病,他们都夸你看得好!”看到患者脸上绽开的笑容,听着那一句句质朴的语言,陈丽英倍感欣慰。看来,好医术才能换得好口碑啊!
从那以后,她更加注重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和临床技能的不断提高,时刻为患者着想,既要治疗有效又要经济实惠,而中药饮片正好能满足这一要求,因此,她的病人90%以上都使用中药饮片。商洛是胃癌高发区,她做了大量的临床科学研究工作,总结出一套治疗胃癌前病变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法,撰写成论文发表在《陕西中医》上。十多年来,她做了大量的临床研究,先后在国家级、省级医学专业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及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
时至今日,陈丽英在医学道路上不断探索的步伐从未停歇。每天早上起床前,她就打开手机,在网上听中医《名师讲堂》,用她的话说,中医诊疗技术就是一个不断实践、不断学习、不断深化的过程,她还需要吸取更多的知识,让
◆仁爱为先精益求精
中医上讲究辨证论治、整体观念、情绪与内环境的稳定,所以陈主任治病时注重病人的整体情况和局部症状的关联,而不是只注重某个患病的器官。作为一名中医科医生,陈丽英经常思考:“我到底能给病人解决啥问题?临床中,我能否比其他医生做得更有优势?”所以,她强调中医治病必求于本,重视患者整体体质状况,又结合当前主证,在解决主要病机时,兼顾兼病兼证适当用药,着眼于病的人,而非人的病;她还重视后天脾胃之本,强调脏腑气机升降理论对全身脏腑功能和心身疾病的影响,论治常取奇效;她也认为久病必虚,对久病、虚证强调顾护正气、健脾补肾、邪自外出的理论经验。以上学术思想都是基于前人理论基础上的创新和发挥,应用于临床和科研,分别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也得到了业内同行的认可。
基于此,她在坐诊时尽量和病人多沟通,仔细询问症状、查体等等,病人在诉说与疏导中心理压力得到释放,治起病来事半功倍。2015年,一对夫妇来到她的诊室,随行而来的还有他们15岁的女儿。在这对夫妇的诉说中她得知,小姑娘因和同学发生摩擦,变得敏感偏激,不爱说话,也不想上学。陈丽英发现,在父母的叙述过程中,小姑娘始终低着头一言不发,问话也不理,并且与父母对立情绪严重。她先将父母请出诊室,与小姑娘进行了一对一地交流。经过半个多小时的疏导,小姑娘终于打开心扉,向她倾诉烦恼。开了药方后,下班回到家,她又一遍遍地琢磨小姑娘的病情,翻看医书,寻求更好的治疗方法。最后,她琢磨着调试药方,又和小姑娘进行了两次面对面的心理疏导,最后小姑娘的病好了,恢复了活泼爽朗的模样。小姑娘的母亲喜极而泣,哽咽着说道:“陈医生,感谢您为娃费心治病,您救了我娃就是救了我们一家。”类似的场景经常发生,病人痊愈后送来锦旗达20多面,每一个锦旗后面都有感人的故事。
医院是最能体验人间疾苦的地方,这一点医院的医护人员最有体会。在医院待了二十多年,陈丽英的心却依旧“硬”不起来。看病时,经常有病人抓药钱不够,哀求她:“陈大夫,你给我减几样药,我没带那么多钱!”她仔细研究药方,告诉病人:“你还缺多少,我给你补上,减了药会影响疗效的。”随后,病人千恩万谢地拿着药走了,过不了多久,又道着谢给她还钱。这些年,她这样借出的钱,不管是十几元、几十元甚或一二百元,大部分都被患者如数归还,少数不能还的,陈丽英都一笑了之。2013年,一位病患的丈夫住进她们科室,她与这位病患多次打交道,患者也经常向她倾诉一些家中的事,她知道患者家里经济状况不好且本人患有胃病,心情不好就会胃病复发,这次丈夫住院,患者心理压力很大,所以她想帮帮她。一天,她专门找到患者,将自己的饭卡交给她,笑着说道:“我经常不在医院灶上吃饭,东区这儿买饭不方便,你拿着买饭方便些!”病患推辞不过,最后含着泪接过了饭卡。
一桩桩、一件件,虽是小事,却温暖着无数病人的心,也为陈丽英一点一点地积攒着好名声。凡是在她那里看过病的患者都说,陈医生不仅医术高,还心善,是个难得的好医生。
◆醉心科研不断突破
当一名好医生不容易,而既能当好医生、又能做课题研究的医生在商洛简直是凤毛麟角。随着业务能力的不断提升,为了让自己有更大的突破,给社会作更大的贡献,陈丽英将目标瞄向了科研。搞科研的想法萌生于2005年。那个时候,她在临床上经常见到这样的病例:病人因情绪紧张等原因出现肠胃痉挛、腹痛、腹泻等症状,但临床上一直没有好的治疗方法。时任医院教学科研科主任的她就打算把此作为一个课题进行研究,一方面通过自身努力找到较好的治疗方法,减轻病人的痛苦,另一方面也给其他的同事探探路,了解课题申报情况。
于是,她在全国名老中医沈舒文的指导下,用了三年多时间,完成了收集病例、查文献、搞调研、开展数据统计等一系列工作,到2009年,她研究出的“泻肝健脾固肠法治疗肠易激综合征”应用到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2011年,她的这项研究获得商洛市科技成果一等奖,2012年又获得陕西省科技成果三等奖。
陈丽英发现,在临床上心脏病、胃肠病等有些病的治疗手法仍然欠缺,就经常琢磨,如何通过中医的方法,加上一些特殊治疗手段提升疗效。早上锻炼身体时,是她思考问题的重要时段,有一个时期,每当她拍打着自己的经脉锻炼时,就会想到如果运用经络循行的“时间医学”理论配合中医经络针灸治疗等,是不是能促进疗效?于是,她带领科室同志从网上搜集了大量的文献,确定技术路线,开始在临床上实践。“子午流注纳子法配合电针灸临床应用研究”的课题应运而生,中标2017年陕西省中医管理局课题并获得立项。经过近一年时间100多份病例的临床观察,已经初见成效。
同时,她在科室内积极培养年轻医生,指导他们临床工作和科研探索。2016年,她指导科室年轻医生开展了“耳穴压豆法治疗支气管哮喘”课题研究,此项研究获得商洛市科技成果三等奖。
陈丽英精湛的医术和忘我工作的精神,得到业内同仁的认可,也收获了患者的信任。目前,她个人年均诊治门诊病人约5000人次,主管住院病人约500人次,愈好率达97%,急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达97%。在她的带领下,中西医结合科一病区开展了中药敷贴、耳穴压豆、艾箱灸法、针灸等一系列中医特色诊疗技术,疗效显著,科室门诊量每年1.5万人次以上,收住院约700人次。多年来,科室无任何医疗纠纷和投诉。
杏林春暖,百花盛开。陈丽英在救治患者的路途上永不停歇,在科研创新的领域里同样永无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