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19年06月21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山水相依情相系 宁商协作同扶贫
——南京市高淳区帮扶柞水县工作侧记
文章字数:3922

 产业扶贫,为柞水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宁商协作,为柞水群众提供就业技能培训。
  
  汪瑛 王鼎 杨鑫
  2019年春节前夕,三秦大地银装素裹,包茂高速冰雪路滑。蜿蜒于秦岭山中的包茂高速柞水至西安段上,一辆陕西牌照的小汽车闪烁着应急灯,带领一辆江苏牌照的小汽车在车流中穿行,并一直将这辆江苏牌照的小汽车护送到咸阳机场。
  原来,江苏牌照小汽车中乘坐的苏陕协作中南京市高淳区支援柞水的几名干部因冰雪堵车,即将耽误回家的飞机。当高速交警知道他们的身份后,立即疏导了一条通道让其通过,一位曾在苏陕协作中受益的柞水司机担心他们的安全,主动在前面开道引路,最终按时将他们送到机场。虽然这件事情已经过去了半年,但事件的亲历者——南京高淳援柞工作组的刘有为每每讲到这件事就眼角湿润。
  这件事无疑是感人的,在这件事的背后还凝聚着高淳援柞联络组和全体干部以柞为家,辛勤付出的众多感人故事。
  守护健康还你一片“光明”
  家住凤凰镇桃园村的79岁老人周灯塔幼年就患上白内障,几十年来双眼只能模糊地看到一两米内人的轮廓,能看清亲人的样子,能走走看看家乡的变化是他多年来的梦想。
  2018年8月,高淳中医院选派6名医疗技术专业人才组成医疗队,分别进驻柞水县人民医院、中医院进行蹲点帮扶。年近六旬即将退休尽享天伦之乐的杨健主动请缨,担任援柞医疗小组组长。来柞水短短几个月,他不仅自掏腰包购买了价值一万多元的白内障手术器械包,还牵头组建眼科诊疗室,弥补柞水县没有眼科这一空白,累计完成眼科手术400多例,树立了人才和技术扶贫典范。当杨建医生为周灯塔做完手术,一层层解开他眼前的纱布时,老人激动地老泪纵横,紧紧握住杨建的手哽咽地说:“医生,恩人啊!您是我这辈子看清的第一个人,现在我可以看清东西了,太感谢您了!”
  谈起来柞水的初衷时,杨建很平静地说:“这里条件艰苦,群众需要更好的医疗条件。来这里我能帮助到更多的人,现在看到这么多人在重见光明后脸上洋溢的喜悦和兴奋,我就觉得我的决定是对的。”
  吕龙医生在柞水工作期间,总是从病人的角度考虑问题,想着在医治好病痛的前提下,如何减少病人的痛苦,如何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曾经有一个做胆结石手术的小女孩,在手术前紧张地对父母说:“我不想手术后留下伤疤,有伤疤就不好看了!”而这句话恰恰被正在巡查病房的吕龙听到,他不动声色地联系到南京的同事,立即将手术缝合美容线发到柞水。手术后,女孩看到几乎不留痕迹的伤口时非常开心,表示以后也要做一名像吕伯伯一样的医生。
  柞水县医院院长付强谈到援柞医生时竖着大拇指称赞道:“没得说!这些南京的大夫不但用精湛的医术救治了很多病人,还多次在全院开展知识讲座,将先进的医疗手段和理念传授给我们的医护人员,使医院的医疗水平有了很大提升!”
  去年8月份以来,高淳人民医院援助给柞水县医院总价值110万元的医疗器械10台,接收3名柞水医护人员免费进修培训,并优先采购和使用柞水药品。“银发生辉·健康扶贫江苏离退休干部赴陕志愿服务行动”的12名银发医疗专家,为柞水群众义诊400多人次,查房会诊200多人,开展医学科普与健康教育讲座两场,师徒结对12人,同时,援柞医疗队在柞水组织开展临床医学、手术示教、疑难病例技术培训20多场次。高淳援柞医疗专家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高尚情操,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工作作风,医者仁心、大爱无疆的宝贵品质,给柞水县干部群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播撒希望培育一园“新苗”
  “鹤发银丝映日月,丹心热血沃新花。”在教育帮扶中,援柞的教育工作者用诲人不倦的职业品质在柞水浇灌着一朵朵新花。
  孔炳头原是南京市高淳区漆桥中学的一名教师,2018年10月自愿报名参加苏陕协作对口交流活动,被分配到柞水县城区第二初级中学任地理教师。
  初到二中时,地理老师严重紧缺,孔炳头临危受命走上了地理老师的岗位。30年的教学生涯中,孔炳头一直从事语文教学工作,怎么在最短时间内把地理知识拾起来?什么样的授课方式效果更好?成了孔炳头面临的第一个难题。为此,他多方查阅资料,反复研究初中地理教材、中学生教学指南,只要学校有地理课,他就去旁听,学习其他同事的教学方式。经过一个星期的认真筹备,孔炳头在第一节地理课上成功吸引了学生的目光,下课铃响时,他赢得了满堂掌声。“新来的地理老师讲课特别有趣!”这个消息一下子传遍了整个校园。
  “光有兴趣还不够,适当的激励措施有利于在学生间形成竞先争优的学习氛围。”孔炳头还自掏腰包购买了一批钢笔、书本,作为奖品奖励给期中、期末考试的成绩优异者。一个学期下来,他所代的两个班级地理单科成绩有了显著提升,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了。今年的5月26日,本来是孔炳头结束交流回到高淳的日子,为了不耽误学生学习,他主动向原单位申请把这个学期的课上完再走。“学生的学习兴趣正浓,成绩刚有起色,临时再换老师不利于学生发展。”
  今年53岁的体育教师芮彩凤,来到柞水已7个月有余,谈到对柞水的印象,芮彩凤最大的感受就是柞水人的热情好客。尤其是学校的领导和同事,给了她很多关怀和温暖。副校长丁宁也是一位女性,她明白一个女人在外的孤独与不易,担心芮彩凤吃不惯柞水的饭菜,她常常自掏腰包买好饭菜送过来;知道南方人爱吃鱼,她就把芮彩凤邀请到家里亲自下厨;害怕芮彩凤一个人寂寞,她常常利用休息时间陪芮彩凤聊天解闷。到柞水后,芮彩凤一两个月才能回一次高淳,恰好碰上有课的话,体育老师张本宏就主动提出帮忙代课,不让芮彩凤有后顾之忧……工作中的相互理解,生活中的悉心照顾,使芮彩凤很快就融入了学校的大家庭,在她心中已经把柞水、把二中当成自己的第二个家。
  在教育扶贫中,高淳区驻柞水县联络组联合江苏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向大学、初高中阶段的100多名学生发放助学金、书包、图书和学习用品,帮助残疾家庭子女缓解学业困难,256名贫困残疾家庭子女受到资助。截至目前,实施教育扶贫项目7个,投入资金566.92万元,惠及贫困学生千余名。累计捐赠资金350万元、资助学生332名,援建小学图书室20个、捐赠图书7.4万册价值220万元。目前,高淳区驻柞联络组已成功争取教育扶贫基金和“光彩基金”等资源,支持2-3个教育扶贫项目,加强优秀教师结对交流、落实学校结对学科帮带、名师工作站项目,共同组建“名师工作室”、引进“远程教学平台”,以发达地区优势教育资源推动柞水教育提质增效。
  共筑未来留下一缕“茶香”
  4月初的柞水县杏坪镇,天气逐渐炎热起来。正午时分,为躲避日头许多农户选择暂停农活回家休息,公路上异常安静,偶然传来一两声汽车的鸣笛。但柞水县杏坪镇中台村石家山上却是热闹非凡,十几个村民在地里忙得不亦乐乎。为首的一人戴着一顶草帽,袖口和裤腿微微卷起,脚上的运动鞋满是泥土,他边走边查看茶树苗的种植情况:“张家嫂子,苗上的土别抖掉了,这样成活率高。”“李伯,你栽的密度不够,双排栽种,一亩地要确保在4000株左右。”……不时地还手把手示范,他就是在柞水县农业农村局挂职帮扶的原高淳区农业局副局长赵福荣。
  赵福荣在走访中发现,柞水是商洛市唯一没有茶产业的县。看到周边县都有成规模的茶叶产业,他萌生了在柞水发展茶叶产业的想法。在反复调研中,赵福荣发现了栽种技术有限茶树成活率低、后期管理粗放,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等问题,将气候、土质适宜茶树生长的杏坪镇定为茶叶试种区。此时,赵福荣在柞水的交流期即将结束,他主动向原单位申请延期,留在柞水帮助当地群众种茶。
  此后,赵福荣加班加点查阅资料,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先易后难、逐步到位”的原则,从种前准备、种植、科管、加工、销售几个环节着手,制定了一套完整的精细化方案。
  张氏沟建田过程中,赵福荣几乎整天待在田间地头,手把手教合作社村民种植茶树苗,忙了就干脆住在村上,一呆就是三四天,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石家山试验田位于海拔1000米的高山上,距离村委会大约一个半小时路程,其中大半需要步行。每天早上天还没亮,赵福荣就和合作社的群众上山,经过一天的辛勤劳作后,又踏着月色而归,再苦再累他也从没一句抱怨。没多久,他就和当地的群众打成一片,相处得像朋友一样。
  村支书范培勇告诉我们:“赵老师不但天天下田指导我们,还给我们安排下半年工作,什么时候翻地,要准备哪种肥料,下一批茶树苗什么时候栽种,这些问题他都替我们想好了。有了这个产业,我们村的脱贫就不用愁了!”说到这,范培勇露出了憨厚而又自信的笑容。
  在赵福荣的精心指导下,两块试验田终于在清明前夕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茶苗栽种。目前,茶苗已近15公分高,成活率高达95%以上。看着这长势喜人的茶田,赵福荣向来严肃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赵福荣产业帮扶的故事也反映了高淳援柞干部在产业扶贫中不可或缺的作用。县发改局汪正华局长介绍:“在柞水脱贫产业的发展中,高淳驻柞联络组积极对接政策、争取资金、协调项目,为柞水产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围绕柞水“一主两优”的脱贫产业,高淳驻柞联络组联合多部门形成“企业+基地+村集体合作社+贫困户”的合作模式,达成柞水木耳线上线下销售合作,协调南京本末健康公司在柞水设立中草药收购基地。据统计,去年柞水县累计销往南京市场的木耳交易额达330多万元,中药材销售近400万元。高淳区驻柞水县联络组还引进红宝丽集团公司,投资100万元支持发展光伏产业,引进南京恒发服饰公司等来柞水考察投资环境和兴办实体企业;去年,还向柞水两个社区扶贫工厂项目投入苏陕协作资金60万元,预计可带动柞水本地贫困户255人实现就业。
  面对这份亮眼的成绩单,已在柞水工作近两年的高淳驻柞联络组组长、柞水县委常委、副县长杨宏玉感慨地说道:“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两地干部群众互助互信,齐心协力的结果,这也鼓励和鞭策着我们在以后工作中再上新台阶。到下半年,我们还将继续增强‘造血’能力,加大扶贫项目和资金招引力度,努力为柞水顺利脱贫摘帽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