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发布日期:2019年06月25日 上一版  下一版
镇安河之韵
文章字数:1075








  余良禧
  镇安县地处秦岭南麓,除了山大沟深,还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河众沟多。34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容纳了5800多条河沟。自成体系,比较大的河流有6条,从东往西数,依次是滑水河、冷水河、乾佑河、镇安河、旬河、达仁河。除此之外,还有地下河,小泉眼,日常降水,这些都构成了镇安水源,为镇安经济社会生态发展、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提供坚实基础。
  镇安河发源于境内云盖寺镇黑窑沟垴,南流经过吊罐崖、黑窑沟林场,径流至大屋场,再南流至黑窑塘与小木岭水汇合,东南流至云盖寺,西过云盖寺后再东南流与古道沟、木园沟、铁铜沟水汇合后,经县城南注入乾佑河。
  水泽万物,一个地方有了水就有了灵气和活力,镇安亦然。镇安河流域虽然只有80多里,但却孕育了厚重的历史文化,滋润了丰富的自然风光。
  镇安河依城南缓缓而过,绿水滋润小城发展壮大。据史料记载,县城原名叫谢家湾,天顺七年(1463)二月,镇安县城建于此处,老县城的城墙原为土墙,后来知县俞鼎组织民众将其换成砖墙,周长四里多。因背靠日叽山,故设三个城门,东为永庆门,南为永丰门,西为永安门。经过数百年的发展,这里已是镇安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指挥中心,“土围子”被撑破,小城正在向东、西、北三个方向扩展。
  位居镇安河中游的云盖寺镇,是古文化与现代文明碰撞后的结晶。云盖寺始建于唐初,《一统志》中记载,扩建于唐代大中元年(847),有殿阁十八座,僧舍千余间。鄂、湘、川、陕、甘等省来此朝圣者多达万人,成为秦岭南麓佛教名镇。据《镇安县志》记载,明清有过两次大的修葺,清代就有千米前、后两条街道。民居建筑风格为徽派土木结构,多数为四合院。2012年镇安县政府在花园村新建千户移民搬迁点,兴建小型企业孵化园,一个新型园区拔地而起。
  云盖寺对面有香炉山瀑布。据传,李世民南征行军至此,观瀑布泉即兴赋诗:“东望香炉山,西观瀑布水。飞流三千丈,崩摧数十里。”《重修镇安县志》中记载,古街旧有水磨、火纸厂、皮纸坊等利用水力进行生产的作坊。
  大屋场河沟两岸有一规模较大的徽派建筑群,路旁的碑上写着“刘氏民居”,当地人习惯叫刘家大院,这是镇安史上五大家族五个大院之一。大院分东西两个区,由三重七个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四合院组成,气势恢宏,造型别致。但年久失修,破损严重,现已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待机修葺。
  河水源头,过去森林密布,行人稍不留神就会找不到东南西北,素有“迷魂阵”之说。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于大量砍伐,原始森林遭到破坏,但见灌木、苦竹依然茂密。五月,我看见十几个民工在忙碌着拉苦竹,原来他们要把苦竹扎成扫帚卖到城里,把竹竿儿卖给菜农。时至今日,镇安河仍然默默地滋润万物,造福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