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19年06月26日 上一版  下一版
防治校园欺凌应做到“三育”并举
文章字数:935
  编辑同志:
  近年来,校园欺凌事件频发,让人痛心,也让人忧虑。为防治校园欺凌,早在2016年4月,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就印发了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文件,对防治校园欺凌、遏制校园暴力起到了重要的导向作用。要认真落实好这一文件,从根上防治校园欺凌,需要做到“三育”并举。
  法规教育要有效,让孩子知道敬畏。如何增强法规教育之效?一要趁早。一旦孩子心里藐视与触犯法规的萌芽已经生发,法规教育常常为时已晚。法规教育应始自孩子呱呱坠地时,一边教孩子学做人,一边教孩子知法规;二要具体。在学前,法规教育须蕴含在家风家训传承里,在校时,法规教育当体现在校风校纪中;三要身教。无论家长、老师还是社会公众人物,都应以身示教,敬畏和遵守国家法令与社会规范;四要惩戒。家庭教育有适度的惩戒,孩子就会敬畏家风家训,学校教育有适度的惩戒,孩子就会敬畏校风校纪,法规教育有适度的惩戒,孩子就会敬畏法律法规。孩子知敬畏,自会远暴力。
  家庭教育要有情,让孩子懂得人性。一些校园欺凌事件手段之残忍令人发指,暴露一些孩子缺少人性,轻视生命,警示家庭教育严重失位。孩子人性的养成主要源自家庭,而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是亲情的传递。家庭和谐,父母呵护,平等交流,是最温暖的亲情,它让孩子体会到人性的善意、生命的美好。无论家境多么贫寒,无论生活多么艰辛,即使不能面对面,即使只能用电话或短信,父母每天听听孩子的内心世界,也向孩子说说自己的事情,对孩子来说,就是美好的亲情传递,会让孩子精神丰富。心里总有亲情温暖,孩子必然人性向善,憎恶恶暴,尊重生命。
  学校教育要有别,让孩子树立自信。分析一些学生暴力事件案例可以发现,参与暴力事件的学生大多是在学校找不到存在价值、对学习失去信心的孩子,警示学校教育存在重视全体却忽视个体问题。面向全体的教育,实际上往往是用普遍的教育原理,教育不同的学生追求相同的教育目标——考分。考分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不断刷新的考分亦可让学生信心倍增,对于大多数学生,从教育的一个侧面看,用考分统领学生成长是有效的。然而,这种教育严重挫伤了成绩差的孩子自信心。真正面向全体的教育,是在普遍教育原理和教育愿景引领下,区别对待、重视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个孩子都有进步,让每个孩子都有学习的自信。
  读者 丁吉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