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发布日期:2019年06月27日 上一版  下一版
苇席,在指尖生凉
文章字数:3366


  余显斌
  乡村夏日,过去是少不了蒲扇的。另外,也是少不了苇席的。
  在我的想象里,小家碧玉的女子,夏日晚上将要睡觉的时候,一定会拿了蒲扇,提前轻轻掀开蚊帐,将里面的蚊虫扇去。帐子,是蓝花印布的。床上,一定会铺着一床苇席,洁净如一片轻盈的水。
  小村人家,有这样的席子,显得一片素净。
  小巷市井,有这样的席子,也显得一片祥和。
  苇席,是素淡生活的必需品。
  一
  篱笆小院,一带土墙,牵着一片豆藤,豆花如蝶,翩翩欲飞。此时,院子里铺上一床苇席,人睡在上面,在一片夏日的阴凉中,是一种归园田居的日子。甚至,我怀疑,当年的陶渊明,就是这样度过夏日炎热的。
  如果此时下面垫的是被子,就没有这样舒服了,热得受不了。垫着木板吧,又太硬,更受不了。因此,苇席最好,也最为适宜。
  记得孙犁老人的文字中,曾经写了女子编织苇席的过程:“皎洁的月光下,破好的苇眉子潮润润的,女人坐在院子里,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不久,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作者文字如水,静静地流淌着,有一种洁净的美,有一种诗歌的意境。
  编织苇席的情景,固然是美的,有着一种画意。可是,编织苇席的过程,却是繁难的,甚至很累人。
  当秋风吹过田野的时候,当满山红叶燃起的时候,水湄河边的芦苇,也就一片白絮,在风中飞扬着,飘飘洒洒的,如一片片的雪花。这时,就到了割苇的时候,一捆捆的芦苇割下,背回去,堆成一个硕大的垛子,垛在场院里。
  在山阳漫川一带,编织苇席很细致,首先是要挑选芦苇的。
  这点,其他地方也概莫能外。
  苇秆一般得粗细均匀,圆润如笔杆,也笔直如笔杆。色泽呢,最好是干净的,光润的,没有什么斑点的,这样,将来编织的席子,才会一片玉白,铺在床上,才真的如一片白色的云,并且带着一袭微微的凉意,透入指尖,也透入骨髓。苏轼在一首词里,写到后蜀君主的妃子花蕊夫人睡姿时道:“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欹枕钗横鬓乱。”老夫子将词写得旖旎得不得了,也风韵得不得了,说清风徐来,殿内生凉,花蕊夫人睡在床上,长发如云,由于冰肌玉骨,人很白,因此没有一点汗。怪了,人白就没汗吗?一点科学道理也没有。我猜测,她当时一定是睡在苇席上。苇席洁白,吸汗,因此一片凉意,当然就感到无汗了。如果让她睡在被子里,六月三伏天,看出汗不。
  另外,选芦苇时,还得注意芦苇的韧性。芦苇也不是都很韧的,有的是很脆的,一折,咔嚓一声就断了,不行,将来编织成苇席,会折断的,会扎进人身体的,还得用针去挑,很疼的。至于花蕊夫人,当然更不能睡这样的苇席。
  一捆芦苇,要挑出符合要求的苇秆,一般是不多的。
  二
  芦苇选好,得破篾片,这个过程,叫作揭苇。揭苇得用苇穿子,有的地方又叫苇梭子。苇梭子是木头做的,中间镂一个孔洞,芦苇粗细,孔洞里并不通透,有一个锥形的柱体,锥尖向外,椎体周边有小孔,是贯通的。席匠左手拿着苇梭子,右手推送芦苇入孔,随着嘶嘶声响,指头粗的芦苇穿过苇梭子的锥尖,便四分开来,破出的篾片,从锥尖边的小孔里钻出来,宽窄一样,厚薄均匀。这样,编织的苇席才会平整如砥,睡在上面才会舒服,才会熨帖。
  这篾片,就是孙犁老先生所说的苇眉子。苇眉子三个字,听着真有韵味,如一阙玲珑的小词,既形象,又带着平仄。
  有人认为,苇眉子破好,就可以织席了,错。干燥的苇眉子,编织的时候是容易折断的,咔嚓一声,一根断了,就要续接;“咔嚓”一声,又一根断了,又要续接。这样一来,一床席子到处都是断头的苇眉子,谁要?
  苇眉子得洒上水,泡得湿润润的,才有韧性,才柔软,编织的时候,才会如《荷花淀》里所说,跳跃着,伸缩着,才不会折断。给苇眉子洒水,一般不会是现编织现洒水,那样,水没有浸透苇眉子,外面湿漉漉的,里面仍是干的,仍容易断。一般第二天早晨编织,第一天晚上就给苇眉子洒上水,慢慢润着。
  如果是在春天夜里,丝丝的细雨下着,就将苇眉子放在雨中,自己回去睡觉。第二天一早起来,开门一看,对面山上野桃花红了一片,河沿上的柳丝长发及腰了,而昨夜的苇眉子在雨里也已经润好了,拿起来,铺放在院子里,用苇碾来回碾压,将苇眉子碾压得很柔,很软,如丝带一般,方才停下。
  苇眉子的长度当然是不一样的,古人的眉尚且有烟熏眉、柳叶眉、却月眉、蛾眉之分,何况苇眉子。
  按照由长到短的不同,苇眉子分为头苇、二苇、三苇、短苇,用麻线捆着,放在那儿。编织苇席时,不同部位,长度不一样,就用不同的苇眉子。
  那一刻,苇眉子静静地躺在院子里,躺在洁净的阳光下,真有一种时光静好、岁月无痕的感觉。
  三
  苇席根据用头不同,种类也不一样,常见的有晒席,专门晒粮食的,将席子铺在地上,粮食放在上面,避免沾上灰土;有屯席,专门装粮食的,席子不宽,但很长,卷成高高的筒状,里面堆上粮食。这两样席子都很粗糙,只重实用,不太注重美感。
  席匠的手艺,关键表现在炕席上。如果没有炕席,对席匠来说,就如骑士没马,神射手没箭,很落寞的。
  炕席,就是床上睡的,当然要好看,要美观。过去的人,生活节奏很慢,也正是在慢中,才慢出了诗意,慢出了精致,慢出了美,所以有一句话说:“慢工出细活。”炕席有席花,根据席上花纹不同,分三纹席花、人字席花、十字席花、三角席花、胡椒眼席花等。其名称皆象形,如人字席花,即席花的形状如“人”形,十字亦如“十”。每种席花,都均匀地出现在席子上,是苇眉子的诗歌,也是苇眉子的传奇,更是席匠心中美的外化。有时,站在席匠身边,看着对方聚精会神地编织着一方席子,看到一个个花纹在席子上慢慢出现,看见苇眉子在席匠指尖上跳跃着伸缩着,仿佛有灵性一般。那一刻,时光好像停止了,一切都好像静下来,甚至自己的灵魂也静了下来。
  能让人心静的东西都是美的,包括诗歌,包括书法绘画,也包括编织苇席。
  编织苇席,首先要踩角。踩角,得用五根苇眉子,平摆着,铺在地面上,用脚踩着。接着,用其他苇眉子插入其中,横着开始编织。这是编织苇席的起头方法,制成后的苇席,踩的地方将成为一角,因此叫踩角。
  有一次读书,读到有人写编织苇席,说从中心开始,我没见过,也没听过,一时有点恍惚,不知是我孤陋寡闻,还是对方牵强附会,或许二者都有吧。
  其次,是编制席心,也就是除边缘外的部分。编制时,由于炕席的花形不一样,编织指法不一样,苇眉子或起或落,也变化不一,有挑一压一法,有挑二压二法,有隔二挑一压一法。这说的是苇眉子的经纬变化,譬如挑一压一法,就是作为纬线的苇眉子,在横穿过经线苇眉子时,一根在纬线下面,一根在其上面,如此往复。其他的,如此类推。
  《荷花淀》里,水生嫂听到水生要走,“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编制苇席的时候,这是常事,苇眉子又韧又薄又细,如刀刃一样锋利,稍不注意,手指是会被割破的,因此得细心,也得静心。
  苇席织好,还不算完,还得收边。
  收边时,苇席边缘的苇眉子留一尺长左右,多余的切掉,然后将那尺余的苇眉子反折过来,插到苇席背面,这样整个苇席边缘也就光滑美观,和苇席浑然无别了。收完边,再将苇席压平,把席面扫刷几遍,确认光滑无痕,长长吁一口气。看着一床席子,人的心中是饱满的,也是欢愉的,如一朵莲花在夕阳下淡淡开放。
  四
  织席时,苇色不同,苇席也不同:黄苇的苇秆淡黄色,因此,所织苇席也就有着一种淡淡的黄色。绿色丝帐,淡黄苇席,初秋夜里,梧桐更兼细雨,点点滴滴,人在床上听来,无来由地有一种“半夜凉初透”的感觉,第二天早晨起来,对镜一照,人真的比菊花还要清瘦了。
  那固然是苇席太凉的缘故,更有闺中相思的原因。
  还有一种苇秆,称青苇,割得早了,苇秆带着隐隐的嫩色,带着清新的绿色,织成苇席,铺在床上,一片青绿,一片翠嫩,给人一种时光静好的感觉。
  最好的苇席,当然是白苇编织的。白色的苇秆,破出的苇眉子如雪,如纸,编织的苇席,真的是一片白色的云。
  白色苇席铺在床上,世界干净,人心干净。人睡在上面,夜里的梦也是干净的。
  古人称此席为玉簟,词人说“玉簟凉生五月秋”,五月多热啊,竟然身感秋意,很凉的。还有人称之冰簟,温庭筠说“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那种美,美得有一种狐境,一种仙境,如月宫里一般。
  对于玉簟、冰簟,有人解释是竹席,我不敢苟同。竹席多粗糙,多硌人,我曾经睡过,一身的印痕,让那些团扇掩映巧笑倩兮的女孩去躺着乘凉,未免有些唐突佳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