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宋杰)近年来,柞水县紧扣“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总要求,坚持在探索中创新、在创新中实干、在实干中进取,走出一条具有柞水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让广大群众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坚持以生活富裕为目标,着力稳固乡村振兴“根基”。县上始终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实现乡村振兴的首战之役,聚焦整县摘帽目标,对标“两不愁三保障”要求和“577”退出标准,大力实施“八个一批”扶贫措施,强力推进基础设施“三提升”工程,千方百计拓宽群众增收渠道。目前,全县所有贫困村和贫困户安全饮水达标率、电力入户率、30户以上自然村通村路达标率均达到100%,有劳动力贫困家庭至少有1人稳定就业,已有14个贫困村顺利退出、8688户32329名贫困群众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12.48%。
坚持以产业兴旺为重点,着力拓宽乡村振兴“路径”。县上始终把培育壮大优势主导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全力以赴促进“一主两优”主导产业扩总量、提质量、兴规模、创品牌。先后建成李玉院士工作站、木耳研发中心,木耳产业“1153”工程稳步推进,将4000多户贫困户紧紧镶嵌在产业链上;相继建成4A级景区3个、3A级景区4个、乡村游示范村18个,旅游接待人数突破900万人次,综合收入突破50亿元,带动2500多户贫困群众通过服务旅游产业发展创业就业;积极探索出林菌、林药、林养等立体高效发展模式,累计发展经济林33万亩、林下经济20万亩、订单中药材3.2万亩、畜禽养殖280万头,带动贫困群众2000多户。
坚持以生态宜居为关键,着力创靓乡村振兴“底色”。县上始终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所在,大力实施生态立县、绿色崛起战略,按照“产业绿色化、城镇景区化、田园景观化”的思路,把全县作为一个大景区规划建设,先后建成洞天福地、终南山寨等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聚力打好“四大保卫战”,纵深开展“五乱专项整治”,强力推进“六项重点工作”,系统开展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累计完成退耕还林6.1万亩、造林绿化17.5万亩,整理高标准基本农田2.5万亩,实施地质灾害治理项目6个,城乡环境质量不断提升,全县出境水质达到Ⅱ类标准,城区空气优良天数达到332天以上。
坚持以乡风文明为引领,着力丰富乡村振兴“内涵”。县上始终把群众综合素养提升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聚焦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培育“三大工程”,深入推进“厚德陕西·善行商洛·孝义柞水”道德建设,创新开展“扶志六大行动、培育六型农民”活动,充分发挥“一约四会”、红黑榜、爱心超市等平台载体作用,先后组织道德模范、脱贫之星、致富标兵等先进典型评选,累计表彰先进典型4250人次、“脱贫示范户”300多户,全县已有4人荣登“中国好人榜”、19人荣登“陕西好人榜”,1人荣获全国道德模范,56人荣获省、市级道德模范称号。
坚持以治理有效为基础,着力激发乡村振兴“活力”。县上始终把乡村治理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全力实施“企业家村官”培养计划和“千人培育”工程,先后选派46名科级领导和33名后备干部担任第一书记,创办镇、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90个。深入开展“党旗引领脱贫路”活动,积极探索“党支部+‘三变’改革+集体经济+贫困户”模式,创新建立“六型联结、三七分配”脱贫产业利益联结机制,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265个,成立村级集体经济组织79个,实现村级集体经济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