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2019年07月09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从投资运行看商洛的跨越发展
陈晓艳
文章字数:4099

新中国成立以来商洛市全社会投资及增速


改革开放以来商洛市民间投资完成额及增长情况

   
   
  2019年我们迎来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来我们风雨兼程、砥砺奋进,商洛市固定资产投资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新商洛成就辉煌。210、312国道,福银、西商、榆商和水阳高速相继建成通车,实现了县县通高速;西康、西合铁路及复线建成投运;西康、西武高铁即将动工建设,商洛正式进入西安一小时经济圈;商洛市北环路通车;一批输变电工程竣工投运,4G网络实现全覆盖;“气化商洛”快速推进;镇安抽水蓄能电站、商南硅科技产业园进入建设高潮,改变了商洛市一穷二白的山区旧貌,从此步入了富民强市的发展快车道。
 
  风雨兼程砥砺前行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商洛市固定资产投资经历了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先后经历了经济恢复期、工业转型期、震荡上行期、瓶颈突破期、平稳成熟期五个阶段。
  经济恢复期(1949-1977)。1949年到1951年,属于国民经济恢复期,1952年到1962年是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期,经济得到了空前发展,国家集中财力实施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地方固定资产投资由于受“大跃进”的影响和带动,1959年至1961年,三年间超常规膨胀,其余年份投资处于低潮期,1961年以后,进入三年国民经济调整时期,投资膨胀的势头被遏制下来,“四五”“五五”计划期间,投资虽有小幅度的增加,但仍未摆脱投资需求不足、萎靡不振、发展缓慢的趋势。
  工业转型期(1978-1988)。1978年到1988年,商洛市用10年的时间完成了工业转型,这一时期投资主要领域是工业。1978年至1980年我市投资总量虽有小幅度增加,但仍未摆脱投资需求不足、发展缓慢、效益不佳的局面。1981年至198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党和政府的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商洛地委、行署提出全区固定资产投资的重点应集中在以矿产冶金、医药化工、建材、食品、日用轻工五大支柱产业的工业项目上,这一时期固定资产投资呈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工业项目投资比重占绝对主导地位,社会事业投资份额适度增加、文教卫生成国家预算内投资的主要方向和投资重点。
  震荡上行期(1989-1998)。1989年到1998年,投资总量不断攀升,基础设施投资加大,完成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华丽转身。这一时期我市投资重点转移到改善交通运输、邮电通信、电力供应、城市基础设施为主要内容的投资硬件环境建设上。1998年,党中央做出了关于适度增加投入、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决定,国家投资重点向中西部地区倾斜,给商洛市固定资产投资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仅1998年当年投资增速达164%,年度投资首次突破10亿元关口,增速达历史巅峰,实现了投资史上的第一次飞跃。在这十年里,商洛市投资运行经历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
  瓶颈突破期(1999-2007)。1999年到2007年,商洛市投资处于瓶颈突破期,这一时期对于商洛来说挑战和机遇并存。挑战受1997至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经济下行的影响,投资不足,投资增速有所回调,2001年、2004年投资为个位数增长,处于投资运行瓶颈期。2000年1月,国务院成立了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2000至2010年实施西部大开发第一阶段,重点是调整结构,搞好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科技教育等基础建设,建立和完善市场体制,培育特色产业增长点,使西部地区投资环境初步改善,生态和环境恶化得到初步遏制,经济运行步入良性循环,增长速度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同时为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建立“两纵两横”经济带,这给商洛迎来了一次新的发展机遇,掀起了一个投资与建设的高潮。2006年在西合、银武高速公路、供电局330变电工程的带动下实现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二次飞跃,增速达104.3%。
  平稳成熟期(2008-2018)。进入2008年,商洛市固定资产投资运行渐趋成熟,处于平稳高速高质量发展期。商洛市政府确定2008年为“重大项目建设年”;2009年,国家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中央政府用4万亿元投入拉动内需。我市为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冲击,贯彻落实国务院扩大内需十项措施和省政府促进经济增长八项措施,制定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六项措施;2010年,商洛市一区三县纳入“关中——天水经济区”;2011年以后,“稳增长”成为经济工作主调,固定资产投资运行处于高速平稳高质量发展期,这十年投资平均增速为26.7%,各领域投资趋向平衡,三产投资结构更加合理。
 
  跨越世纪成就辉煌
 
  经历70年的风雨成长,商洛市固定资产投资跨越世纪,迎来了一个波澜壮阔的崭新时代,投资体制更趋完善,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投资运行更加成熟,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投资结构持续优化,投资效益不断提高,民间投资、房地产业投资也得到了大发展。
  投资规模跨越式发展,带动经济步入发展快车道。商洛市投资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跨越式发展,全社会年度投资实现了四次突破,1952年的2600万元,1985年跨上亿元台阶;1998年跨上十亿元台阶;2007年跨上百亿元台阶;2017年突破千亿元大关;1952年到2018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66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21.2%,为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特别是西部大开发后,投资增长步入了快车道,“十一五”计划期,累计投资近千亿元,年平均增速30.5%,“十二五”计划期,累计投资2500亿元以上,年均增速26.7%;2018年增速为8.5%,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深入,投资增速向高质量、高效益发展。
  改革开放新机遇,民间投资大发展。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商洛市有了民间投资的加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民间投资逐渐成为我市社会投资的主体,对国民经济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从2000年到2015年,民间投资由3.8亿元增加到2015年330亿元,年均增长35%,比重也由18.8%提高到2015年的43%。其中2013年后民间投资已超过半壁江山,占全社会投资的绝对地位。
  到了2016年,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民营企业家投资信心减弱等原因造成了民间投资的“断崖式”下跌,出现了2000年以来的首次下滑,民间投资骤然衰减,同比增速下降27%,比重也下降到27.8%。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对陕西提出“追赶超越”的科学定位和“五个扎实”的要求。2016年陕西省政府出台的促进民间投资健康发展14条、加快民营经济22条、工业稳增长21条。商洛市委、市政府扩大有效投资考核奖惩办法,积极推进工业经济和招商引资工作;加快实施移民搬迁、保障房建设两大民生重点工程等的逐步落实,2017年,民间投资触底反弹,增速达到43.8%,2018年民间投资同比增长31%。
  投资主体多元化,经济增长内生动力增强。新中国成立以来投资管理模式有了很大的改观,由传统的计划经济模式,逐渐形成了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的新格局,在基础设施、民生工程和社会事业等方面开展了全方位、多层次、大规模的投资建设,为发展经济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同时为改善人民生活也起到决定性作用。1949年至1978年前,商洛市固定资产投资完全靠国有投资;1978年以后,出现了集体、个体投资,至2018年底,商洛市国有经济投资比重为60%,民间投资比重为40%。1978年前,资金来源渠道比较单一,主要是国家投资;随着投融资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形成了以自筹资金为主,国家预算、国内贷款、利用外资、债券等多种渠道并存的新局面。2018年,商洛市投资资金来源中,自筹资金占68.9%,国家预算资金占10.2%,国内贷款占10.2%,利用外资占1.2%,债券占0.2%,其他资金来源占9.4%。企业自筹资金成为主要来源,企业活力不断增强。新中国成立初期,投资主要以国有投资为主,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逐渐加大,但由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规模投入较大,期限较长,政府债务风险越来越高,政府融资已越来越难,2015年6月1日,《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正式施行,商洛市放开民间投资市场准入,优先支持民间资本参与ppp项目,首个采用ppp模式运作的丹凤县通用机厂项目产生了。截至2018年底,ppp项目已覆盖交通、水利、医疗、教育、旅游、公共服务等众多领域,投资方式的多样化有力地推动了投资效益的提高。
  投资产业结构调整,催生产业升级经济结构更加优化。投资产业结构的演变,总是领先于经济结构的调整,并为产业结构调整奠定坚实基础,只有先行调整投资结构,才能奠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基础。投资不但在支撑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关键性作用,也对产业结构调整产生了重要影响。新中国成立初期,商洛市投资以农业为主导,投资结构呈现“一、二、三”格局,“一五”计划到1990年以前,重点工业建设和“三线建设”等工业投资项目的实施,商洛市投资主要以工业投资为主,工业投资占到一半以上;1990年,“八五”计划以后,投资的方向逐步转移到以高速、铁路、高铁等改善交通运输、邮电通信、电力供应、城市环保和市政基础设施等三产上,投资结构持续优化。至2018年底,三产投资比重为10.4:26.2:63.4,三次产业结构完成由“二三一”向“三二一”转变。
  住房制度改革深入,房地产业迅速崛起。房地产业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房地产业加快整个城市化建设的步伐,提高城市建设的总体水平。1998年国务院出台城市住房制度改革框架,停止福利住房分配制度,城市居民家庭住房开始实行市场化,我市房地产业开始步入正式发展阶段,房地产业投资增速加快,规模扩大。
  2012至2018年六年间,房地产开发企业投资年均增长8%。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放缓,从高速增长到理性回归进入平稳发展时期,房地产业对全市经济的发展作用日益明显。这反映了前期随着房地产的快速发展,城镇居民住房条件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对住房的需求逐渐趋于理性,房地产开发投资的速度趋缓,投资效益提高。截至2018年底我市共有房地产开发企业44家,投资项目47个,当年完成投资22.2亿元,占会社会投资的比重达3%。
 
  展望未来前景光明
 
  发展无止境,改革无穷期。商洛市投资运行将会朝着高质量、高效益方向发展,增速也会换挡回归合理区间,由高速增长转换为中速增长。未来,我们面临良好的机遇:国家层面上,中央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支持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深入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等重大发展战略,开启新一轮投资热潮;陕西省大力发展“三个经济”,协调推进陕南绿色循环发展和西商融合互补发展;商洛层面上,面临区位优势、生态优势、资源优势、文化优势“四大优势”,依托丝博会、进博会及陕西——长三角等活动平台开展组团招商,西十、西康两条高铁,丹宁、榆商、洛卢高速已列入规划即将开建。形势大好,机遇难得,我市投资将会朝着健康的方向勇往直前,再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