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2019年07月18日 上一版  下一版
95后小伙两次徒步进藏之旅
白志鑫
文章字数:4020






  “你们看过电影《冈仁波齐》吗?你看这个场景,我也去过。”7月9日,记者在市区一家西藏特产店内,见到正在给好友讲述自己去冈仁波齐转山经历的李瑾昭。1995年出生于商州的李瑾昭,蓄着一嘴小胡子,头发扎在脑后,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要成熟许多。由于之前两次徒步进藏的经历,身边的好友在去西藏旅行前,都会找他详聊旅游攻略。 
  

身未动 心已远

 
  “上高一的时候,一个同学向我讲述了徒步进藏的故事,当时很震撼,被他们的勇气和毅力所折服。后来,通过电视和网络看到了西藏的美景,心生向往,于是与好友约定,高三结束后一定要徒步去走一次。”
  自从有了徒步进藏的想法之后,他在学业之余便关注这方面的信息,由于本身就是体育生,他更是加强了对身体素质的锻炼。出发前夕,他专门健身3个月,还去商洛曙光救援队学习了扎帐篷、急救操作等一些户外必备的技能。
  2014年高考结束后,李瑾昭第一次向家人提出要徒步去西藏,全家被他这个想法震惊到了,母亲毫不客气地斥责他“太大胆太疯狂”,没有给他任何解释的机会就驳回了他的请求。“他们反对的理由无非是觉得我太小,怕我一个人路上不安全之类的,我就是想给他们证明我一个人可以,准备了这么长时间,不会因为几个人的反对就放弃的。”为了打消家人的疑虑,他将自己列的计划书、沿线的路况、里程表、海拔表以及一些驴友的故事一一讲给家人,并向他们展示了自己学会的一些急救手段等。父亲被他的执著打动了,陪着他一起购买了徒步需要用到的帐篷、防潮垫、登山手杖、背包、冲锋服、头灯等物品,还有一些常用药品和纱布,花费了近2万元。 
  

负重60公斤的进藏之旅

 
  2142公里,这是318国道川藏线全程长度。在决定徒步穿行318国道之前,李瑾昭把这条线路上沿途的所有补给点、维修点、加油站、ATM机、旅馆等信息列好表格,密密麻麻标注在本子上。
  2014年6月18日,李瑾昭从成都出发,正式开始了自己的徒步之旅。“刚开始走,一路上很新鲜,看着过往的背包客和骑行族,想着自己终于也加入进来,心情无比舒畅。”
  刚开始上路,感觉挺轻松,他每天走40公里左右,然后逐渐增加每日步行里程,让自己有一个适应过程。路上遇到很多步伐一致的驴友,他们便结伴而行,饿了席地而坐,嚼着面包、榨菜聊天,轻松惬意。“那几天睡觉都是香的,一觉睡到早上8点,然后继续赶路,觉得没有像其他驴友讲的那么难呀,心里还小小地得意了一把。”这种得意还未持续两天,难题就来了。走了快一周,李瑾昭的前脚掌和脚后跟磨了几个瓶盖大小的水泡,他忍着痛挑破继续行走。六七月的藏区酷热难耐,他穿着短袖在烈日下行走,没出几天,胳膊和脸被晒得通红,严重的地方已经蜕皮了,鼻头晒得发光,还被队友笑着调侃。走之前是小白脸,回来晒成黑煤球,“我记得一进门我妈都没认出来,我叫了一声妈,她愣了半天才反应过来,抱着我就哭,说把我咋晒成这样了。”
  “我以为我内心足够强大了,但是走在广阔的道路上,晚上看着满天星河,觉得自己太渺小了。”谈起最初扎帐篷的经历,李瑾昭有些不好意思。他告诉记者,刚开始睡帐篷时,前半夜辗转难眠,听着呼啸而过的车辆声,想着一路上的经历,第一次独自出远门的他心里害怕,有些茫然,好不容易枕着复杂的情绪入睡,一大早又重新收拾心情出发。“当时跟家里把话都说绝了,一定要走完才回去,半途而废,我没有那个脸面对。”彼时的他,一脸的倔强,面对未知的路途,他决心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后来,他在路边的空地、草原上、小餐馆门口都扎过帐篷,习惯了之后反而睡得非常香甜,别有一番滋味。 
  

从绝望中看到希望

  从理塘到巴塘171公里中间,有一部分区域无人居住,两边是草原,中间是蜿蜒的柏油路。“那个场景比较像《平凡之路》那首歌的MV一样,草原上空旷的公路一直通向未知的远方。”走入这个无人区的时候,李瑾昭被壮美辽阔的景色所吸引,根本没有想到接下来自己会面临怎样的危险。
  无人区里没有信号、没有路标,上不了网看不了里程表,仅凭看地图无法了解自己具体的位置,不知道自己走到了哪里,也不知道何时能走完。走了两天,备的水已经喝完了,不敢吃压缩饼干,没有水咽不下去,怕脱水。30多°C的高温,头顶烈日,抬眼望去还是草原,没有树,没有一处阴凉,沿路一直暴晒,走得他几近崩溃。“心态已经爆炸了,又渴又累,一眼望不到头,不知道要走多久才能走出去。”虽然心生绝望,但求生欲逼使他继续向前走。他将草原上小水洼里积下的雨水舀进瓶子里,待沉淀之后一饮而尽。“哪里还考虑雨水脏不脏,能喝已经很不错了。一整天没有一辆车经过,晚上睡在帐篷里,煎熬绝望,已经失去方向感和信念了。”哭过之后,李瑾昭擦干眼泪继续往前走,第三天的时候,途经的一辆电信抢修车将他带了出去。后来他才知道,这条路170多公里,若不是这辆车,他真的不知道能撑到几时。
  在徒步的过程中,他结识了重庆驴友肉肉,两人目标一致,于是结伴同行。过了藏界大桥后有一段路,四周全是荒山,没有植被,怪石嶙峋,他们顶着毒辣的太阳行走,汗水湿透了衣服,流进眼睛里蜇痛无比,两人都几近崩溃,谁也不理谁,只是埋头向前走,希望赶紧走出去。“这次跟之前在无人区那次崩溃不一样,翻过一座山又是一座山,感觉自己像一头野驴,除了走路还是走路,不能回头。”两人越走越绝望,体力接近极限,原地休整之后互相鼓励,重新调整步伐,走了整整一天,到天黑时终于到达邦达县城,找了一家旅馆洗了一次热水澡,吃了一碗清汤面。“清汤寡水的一碗面,当时觉得已经是人间美味了。这是我十几天来吃的第一碗热饭,平时为了赶路,也为了节省资金,一路上都是啃干馍喝水,能吃上这么一碗面,别提有多满足了。”李瑾昭说。
  海拔2070米的通麦天堑,路特别险峻,只容一人紧贴着山石通过,脚下就是湍急的江水。7月进入雨季后,道路湿滑,经常发生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在途中就听人说,这段路特别难走,前不久还有一个驴友被落石砸中身亡。我们走的那天下着小雨,山上不时还有一些小石子滚落下来,我们小心翼翼,每一步都走得胆战心惊,现在说起来似乎云淡风轻的,其实当时真的是生死一线间。”谈起这段路上的经历,李瑾昭至今还心有余悸。 
  

坚持记下最真实的感受

 
  每走一段路,李瑾昭都会写日记,记录自己一路上的感想和见闻。“有次和队友住青旅,晚上他们都在聊天喝酒,我一个人趴在床头记日记,还被大家嘲讽了,他们说你又不当作家,记这些干吗?”李瑾昭笑着对记者说,“他们也没啥恶意,就是觉得我有点装文艺青年,我其实是想记录一下当时的心情。这段经历过后想起来的感受,跟当时实实在在的体会是不一样的,不管是正能量也好、消极情绪也罢,都是我当时最真实的感想,以后回忆起来可能没有当时那么强烈,所以我就一直坚持写日记,这样最真实。”
  “7月26日,西藏,梦挂上经幡的地方。”李瑾昭的旅行日记里,写着这样一句话。他告诉记者,这是他们到达拉萨那天写下的。终于抵达目的地,一时间百感交集,竟写不出来任何感想。半夜一点,李瑾昭跟队友肉肉还有另一位河南驴友走进拉萨市,坐在马路牙子上吃着从附近商店买的八宝粥,豪情万丈。“走到的那一刻,真的是太激动了,本来计划到达拉萨后找个旅馆休息的,可是我们3个人当时激动得不行,吃了东西短暂休息后,决定直接去看布达拉宫。”
  到了布达拉宫广场,3人一时间都热泪盈眶。“回忆起这一路的点点滴滴,既高兴又自豪,走了快两个月了,终于走到了,想了3年的梦,终于实现了。”李瑾昭如此描述自己抵达终点时的激动心情。 
  

二次进藏只为追寻路上的风景

 
  2017年,李瑾昭实习结束后,又开始计划在毕业之前再去一次西藏。这次他的选择依然是徒步进藏,从云南丽江出发,走滇藏线到达拉萨。
  “第二次去轻松多了,有了之前的经历,家里人也没有反对,我收拾好行李之后,背着包先去大理玩了几天,6月26日从丽江出发,开始徒步之旅。心态也放松了,不急着赶路,比较悠闲,走哪歇哪。”二次上路的李瑾昭,多了几分从容,偏重于享受行走这个过程,所以并未像之前那样严格按照计划表行走,而是每天看着沿途的美景,和驴友聊着天,随遇而安。
  第二次徒步进藏,除了路程不一样之外,最大的不同应该是心情。“第一次徒步像苦行僧一样,当时也想磨炼一下自己,一路上主要是赶路,没太多的停留,有步伐一致的驴友会相伴走几天,但大多时候都是我一个人在走。”李瑾昭对记者说,“第二回主要是想欣赏沿途的风景,目的和心态都不一样,路上遇到热情的车友,也会坐一段路,所以这次用时比较短,花了近一个月时间。”
  进藏的路上,驴友会选择各式各样的交通工具,常见的是骑自行车、摩托车的“骑行一族”和徒步背包客,还有一些驴友选择轮滑鞋、踩滑板的方式。谈起这些“花式进藏”,最让李瑾昭印象深刻的就是“轮胎哥”。据李瑾昭描述,有个40岁左右的男子推着一个汽车轮胎赶路,一边走一边在视频直播平台上直播自己的赶路经历,在众多进藏的驴友中独树一帜。
  云南雨崩村地理环境独特,人烟稀少,自古只有一条人马驿道通向外界,是梅里雪山转山的必经之地。“远眺西雨崩,星星点点的房屋,原始密林,皑皑雪山,空气质量特别好,我当时沉醉于美景,所以走得很慢。我觉得这才是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因为不通公路,使这座美丽的村庄保留着最完好的民俗风貌。”从西单到雨崩村上坡居多,翻山越岭,不过一路尽是美景,五彩的经幡,通透的蓝天白云,还有时不时赶上来的驴友。主路有藏民用经幡做的标记,比较好认,他用了8个多小时走完全程。“大高原海拔3500米左右,负重徒步爬坡12公里,翻越海拔3800米的垭口,过了垭口,风景越来越好,离雪山也越来越近,而且基本是下坡,快到目的地了,心情也格外的好。晚上躺在草地上看着满天星河,有种身在地面、心处天堂、手可摘星辰的感觉。”
  95后的李瑾昭,叛逆过,迷茫过,这两次徒步旅行的经历,让他成长了许多。他用实际行动告诉家人,自己已经长大了,可以独当一面,不再是他们眼里不懂事的小屁孩了。如今,他与朋友一起创业,在商洛市区通江西路上开了一家西藏特产店。“这两次的经历不光是磨炼了我的意志,也让我结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好友,甚至帮我开启了我的创业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