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百姓 筑梦山村
文章字数:2603
帮助群众制订脱贫计划(贾书章 摄)
张丹江(右一)查看菌袋发菌情况(贾书章 摄)
“习总书记说,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作为一名党员,能够响应党的号召,参与其中,这是件值得自豪的事情……”近日,走进丹凤县花瓶子镇苏河村,县交通运输局下派驻村第一书记张丹江微笑着对我们说。
克服困难驻村扶贫
2017年5月,全省“数据大清洗”,重新识别贫困户。丹凤县确定了98个贫困村,要求县级包扶单位下派驻村第一书记,专抓党建和扶贫工作,充实贫困村的战斗力。驻扎在商中公路改扩建工程指挥部的张丹江,是丹凤县农村公路质量监督站负责人,听说后萌生了驻村的想法。当他满怀热情地把这个想法告诉妻子时,却遭到强烈反对。
妻子的反对可以理解。刚刚生了二胎,儿子还不到满月,女儿上初中又去了西安,一家人老的老、小的小,分别住在几个地方,他驻村再一跑,这个家谁来支撑?有个头疼脑热谁给跑路?
“那你说我不去了?”张丹江给妻子讲道理:“交通局编制少,人不够用。咱是党员,就得跟党走。局长找我把话都谈了,我给领导都表态了,你说不去丢人不?再说驻村跟下乡一样,工作地点变了,又不是调走了?”妻子深知张丹江是个典型的“一根筋”,只要是他认定的事,九头牛也拉不回来,也只好默认了。做工作让退休的父亲到西安照顾女儿,请个保姆帮忙照顾婴儿,并委托几个亲戚帮忙搭把手;确定一名干部主持质监站工作,独自处理日常事务,保证单位正常运转……安排好这一切,这个公路专业的高工、丹凤县农村公路质监站负责人被组织下派到商镇东峰村任第一书记。东峰村地处流岭深处,张丹江初来乍到,面对一大堆需要补正的扶贫基础信息,他和丹凤县物价局同志、村干部逐组逐户核实。白天深入田间地头,走访询问困难和问题,晚上加班加点归类整理上报资料,把该村的扶贫档案资料提升到全镇中上游水平。
路通就会业兴
商中公路竣工,落梳沟公路建设启动。交通项目建设缺技术人才,丹凤县交通局党组请示县委组织部,欲抽调张丹江到工程指挥部。由于他在东峰驻村工作思路清晰,引领群众发展产业有方,组织部门不放人。于2017年11月,调整张丹江担任花瓶子镇粉塬村第一书记,替丹凤县旅游局驻村,兼顾落梳沟修路。他二话没说,卷起铺盖就走。
到粉塬村后,他连续两个多月深入群众,熟悉村情,认为制约粉源村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是两条沟合并后公路连接不通。于是,主动向花瓶子镇党委、政府汇报,争取县交通局支持,组织专业人员多次现场查勘,申报项目,动工修建了赵家院至道岔、洞儿沟两条通组公路15公里,投资近千万元,使当地群众栽种的香菇、中药材每斤比过去多卖两元钱。
香菇大棚顺利建成,粉塬村集体经济得到发展。作为花瓶子镇一名驻村干部,发挥特长、服务全镇,他义不容辞。花瓶子镇群山包裹,山大沟深,交通不便,生活在群山之中,房后靠坡,出门爬坡,群众早已见怪不怪了。
为改善当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张丹江利用自身专业特长,在抓好驻村工作的同时,抽空指导全镇公路建设施工。他的身影经常出现在各个公路施工现场,哪里有问题哪里就有他,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他,哪里进度缓慢哪里就有他。监督质量、指导施工、催促进度……群众见他了亲切地叫他“张书记”,镇村干部、工地负责、工人见他了,亲热地喊他“张处长来了!”
在他的监督管理下,施工方案科学合理,可行性很强,施工省时省钱见效快。据花瓶子镇负责人介绍,自张丹江担任粉塬村第一书记以来,已帮助破解公路施工难题24个。全镇7个贫困村,2018年拓宽、改造及新修公路29条119.6公里,节约资金数万元,顺利完成了年度建设任务。
管百家事解群众难
全县脱贫摘帽决战在即,第一书记选派更加严格。因苏河村第一书记年龄偏大,今年元月,张丹江服从组织调配,到比粉塬路更远、条件更艰苦的苏河村任第一书记,一到任,他就与丹凤县交通局帮扶干部一起遍访贫困户,尽快掌握村情户情。
当他了解到贫困户石全富患尘肺病出不了力,靠妻子在外打零工维持生活,家里三个女子都在上学,家庭矛盾较大时,他主动要求帮扶石全富。他四处打听,动员亲友帮忙想办法,给石全富找了一个在工厂看门的活计,月工资2000元;争取公益性岗位指标,使其妻成为一名环卫工人,月工资1700元;又帮其申请易地搬迁房,在赵沟移民点争取到新房一套,使其一家人结束了租房住的日子。
通过帮扶,彻底改变了石全富的家庭状况,收入提高了,家庭矛盾减少了。夫妇俩高兴地逢人就说:“张书记帮我们解决了家庭困难,这下脱贫没麻达了!”
故土难离。儿子都搬下山几年了,年近70的李景华老两口仍住在鹤岭上。鹤岭上房前屋后地方宽敞,老两口养鸡喂猪、收粮种药,生活还能对付,可吃水是他们的一大心病,每天往返在200多米的羊肠小道上,艰难地用油壶提水。天一干人吃还能凑合,牲畜就得断水了。
张丹江前去走访,得知情况后协调丹凤县交通局,购买水泵一台,配齐水管和电线,他和干部一起送上山,帮其安装调试。合上空开,清水哗哗哗流满了大水缸,老夫妇高兴坏了,盼了几十年的吃水梦,终于变成了现实。李景华拉着他的手,感慨地说,我们现在和城里人一样了,不出门就有自来水,洗衣服再也不用下河了。
天子岭又高又陡,三面都是深山,站在梁上能看见天竺山。岭上居住着16户群众,平日里年轻人外出务工,留下老年人在家。黄土塬上长庄稼,吃水却是最大的困难,要到5里外的山根去背。群众有的用三轮车拉,年轻人用摩托车驮,老年人只有往回挑,山高路陡,十分危险。丹凤县交通局包扶后,协调投资30多万元实施农网改造,架设3公里线路;投资10多万元打井,供水泥,买水泵,建起三级抽水站,谁知没用到一年又没水吃了。张丹江走访才知道,水泵坏了,电线断了,电费摊不上来。他又与交通局领导协商,购买了两台水泵和200米电线,联系电工接电,再次把清凉的甘泉送上天子岭。
“张书记是个实在人,他把我们都记在心上,给我们办了不少实事,三言两语是说不完的……”在该村采访时,张丹江正在“爱心超市”为贫困户兑现奖品,一位姓肖的群众热情地对我们说。在采访过程中,群众笑着说,“张书记我们太熟悉了,他到我们家狗都不咬!”
今年是丹凤实现“户脱贫、县摘帽”的决胜年,张丹江引领大家改造基础设施,实施民居整治,引领发展产业。苏河村43户贫困户,发展代料香菇25.8万袋,户均可增收1.2万元;发放产业奖补资金20万元,种植中药材340亩,户均可增收5600元;外出务工55户,户年收入2.5万元以上。迎着初升的太阳,走在苏河村弯弯曲曲的山路上,张丹江对苏河村今年脱贫出列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