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沟村整体脱贫纪事
文章字数:3352
新建的移民搬迁小区和养老院
村民在蚕桑工厂打工
民居改造后的农家小院
庙沟村的光伏发电站
时值中伏,骄阳似火。
从镇安县城出发,一路向东,经过两个小时的山路颠簸,当路边出现大片整齐划一的桑田时,便知道已进入大坪镇庙沟村。对于第一次来到庙沟村的人来说,眼前的景象超越了我们对一个行政村的想象:两车道的街道,学校、商店一应俱全,崭新的文化墙和建设漂亮的移民新村,使其看起来更像是一个繁荣的现代化城镇。
现在的庙沟村,不仅村容村貌得到提升,蚕桑、食用菌等产业也齐头并进,蓬勃发展,整个村子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把党员嵌入产业中
在庙沟村委会党员活动室内,最吸引眼球的便是整面墙上全村61名党员的照片和个人简介。这些党员被划分为有带动能力和无带动能力两大类,并根据每个党员的实际情况和个人能力、特长,嵌入到相关的产业中。同时,每一个村干部负责一项产业,村干部带领产业里的党员,每个党员负责10户贫困户,对他们进行技术指导和后期的销售服务。
庙沟村鼓励骨干党员发挥信息、资金和管理优势,为农户提供致富信息、传授实用技术。针对失能弱能等边缘贫困户,采取党员能人大户帮带的办法,为他们提供就业岗位,让每个贫困户收入有保障。每年,村党支部会对优秀党员、致富能手进行表彰奖励。
副支书汤正余负责的是村里的食用菌产业。他带着香菇产业里的16名党员,而这16名党员每人再负责10户贫困。“我们的16名党员中,有10名是有产业带动能力的党员,他们能具体参与到生产中,还有6名无带动能力的党员,他们都是65岁以上的老人。但是他们可以对村里的产业发展提出自己的建议,积极献策,让我们把产业发展得更好。”汤正余说。
二组的贫困户陶有君,妻子今年春节前突发脑溢血,失去劳动能力,孩子也因为家里无力供养而失学。在党员匡绪凤的带动下,陶有君来到食用菌基地打工,去年收入了七八千元。有了去年的经验,今年陶有君主动承包了6个大棚,认领了3万袋香菇,预计今年将有4万元的收入。庙沟村的5名支委领办蚕桑、食用菌、畜禽养殖、板栗等主导产业,培养了13名党员致富能手,带动42名贫困群众实现脱贫。
“把党员能量真正的发挥出来,每个人都积极地投身到村里产业发展中,保证党员在产业中,贫困户拴在产业链上,在全村脱贫中让产业发展真正为群众带来实惠。”村支书瑚世伟说。
盘活资源壮大集体经济
走进庙沟村食用菌基地,大棚入口挂着A区、B区,远处还有C区的牌子,这并不是仅仅为了区分大棚所在区域那么简单。原来,庙沟村的香菇大棚不光带动本村村民发展产业,同时也辐射带动了周边的村子。如今,庙沟村有香菇大棚267个,除了自己村用了97个,剩余的大棚租给了周边的岩屋、小河、芋园、凤凰4个村,按照每年发展的菌棒数量向庙沟村交租赁费,而我们看到的A区,是本村的产业,B、C区,是其他村借该村大棚发展的香菇。目前,大棚租金已为村集体经济累计带来10.6万元的收入。
除此之外,庙沟村采用了多种方式来增加村集体经济积累。今年以来,庙沟村通过“村企合作,协议分红”“自主发展,自负盈亏”“盘活资产,固定收益”“固定投资,集体收益”等模式,2019年预计实现村集体收入117.92万元,起到了联带贫困户分红、帮助村民就业、促进农户增收的作用,为全村巩固脱贫成果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
另外,在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中,以“三带四联”的方式,将农户的山林、土地、房屋等资源,进行评估折价,签订协议,入股到村民小组合作社,合作社又将资源入股到村集体创办的金庙仓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公司以资源作为抵押,向上级银行部门贷款,与县上认定的示范龙头企业、示范合作社抱团发展。全村贫困户中,联产5户17人、联业9户32人、联股95户278人,实现了贫困户带联全覆盖。让贫困户土地流转得租金、基地就业得薪金、资金扶持得股金,真正实现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东”的“产权制度”改革,贫困户实现了多渠道增收,企业效能得到了全方位提升。
“年纪大了,干不了农活,家里的地都流转了出去,每年能有个一千块钱的收入。”贫困户瑚世林老两口一辈子务农,自从村里办起了蚕桑基地,他们就来基地务工,今年总共干了有两个月时间,收入6000多元。不但挣了钱,经过技术培训后,瑚世林还掌握了养蚕的技术,自己在家就可以养蚕,让家里多了一份收入。
四大产业带动增收
如今的庙沟村,依托大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大力发展食用菌、蚕桑、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利用珍贵的耕地坡地资源,千方百计地发展产业,带动群众增收。自2018年开始,全村建设食用菌大棚267个,发展食用菌香菇100多万袋,并建成了一条菌棒生产线,配备了5套烘干设备,实现收入210万元,托管联带贫困户111户,年户均分红增收800元,联产联业增收5000元以上。
庙沟村的另一项大产业就是蚕桑,全村目前栽植桑园450亩,村平台公司与引进的企业陕西鑫盛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建设养蚕扶贫工厂,建成1300平方米养蚕大棚和21间小蚕共育室。仅在2018年就养蚕70张,实现产值14多万元。养蚕工厂通过养殖、管理等环节联带贫困户82户,实现年度总分红3.28万元。
60多岁的贫困户田定义近两年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自从把家里的3亩多地流转给了这家种植油用牡丹的公司后,每年不仅每亩土地有400元的租金收入,在地里干活进行日常管护,还能多增加每亩450元的管护费。田定义不仅管理自己家的地,还代管了别人家的7亩多地。“现在总共要管10亩的牡丹,年纪大了,找不到别的活,家门口干点除草之类的活还是能行的。”田定义一边忙着锄草一边说。陕西冠霖农林发展有限公司在庙沟村流转土地350亩,用来发展油用牡丹,并与村上15户骨干党员组成产业发展联盟,采取“企业+党员大户+土地流转”的办法,返租倒包给农户管理,农户在“返租倒包”中每亩可增加收入850元。
此外,庙沟村联合周边的四个村,共同建起了占地40亩的光伏产业基地,可以让50户贫困户每年户均增收3000元。庙沟村通过村里能人办企业、引入外地企业,通过多种渠道吸引本村劳动力150人实现就地就近就业。并将102户有能、弱能贫困户镶嵌在产业链上,形成了“企业+基地+合作社+贫困户”的发展格局。
精心打造宜居家园
走在庙沟村的村道上,通向村民家的木门虚掩着,木栅栏围起来的玉米已经长到一人多高,院子里不知名的各色花朵正迎着艳阳开得热烈。伴随着忽远忽近的蝉鸣声,舒适安逸的田园景象让人不由得心旷神怡,身心愉悦。
而如今这番新农村的美景,当年实施起来并不是那么容易。自2017年起,庙沟村就开始实施民居改造工程,并且针对每家每户的具体情况做出改造方案,村民和政府各负责一半的工程费用。没想到改造工程刚开始,却遭遇到了村民的不理解和拒绝。
面对这种情况,村干部决定各个击破。瑚世伟找到了3家愿意做改造的人家,先进行改造。根据每家原有住宅的样子,在维持房屋结构基本不变的情况下,美化院落,翻新房屋。不久后,3家连在一起的漂亮的新式农村住宅改造完成。瑚世伟便邀请附近的村民一起来参观,大伙看过之后,赞叹不已,纷纷表示愿意进行房屋改造。
但是有一户贫困户,在民居改造工程前期始终就是一句话:“不改!”任凭村干部上门10多次,仍旧坚持住在自己陈旧的土坯房内。最后看到村里大部分群众改造好的新式民居后,自家的房子这么一对比,他坐不住了,主动要求改造。不但把老房子翻新,还在院子里新建了一间厨房,整个家庭的居住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我们采取现场丈量、统一设计,统一配送材料的方式,共改造了297户,每户的住房改造补贴都在40%到50%。”瑚世伟介绍,“现在全村已经没有一处土坯房,成功完成脱贫攻坚中的住房达标任务。”
在提升村基础建设方面,庙沟村紧紧围绕“577”标准,加大路、水、电、住房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硬化入户路及院落路97户,改厕改圈58户。完成油返砂整修工程0.28公里,完成6组寺沟产业路基础处理2.78公里。为4个村民小组涉及260户群众更换饮水管道,铺设管道34千米,新建蓄水池4座。实现了全村居民生活用电、安全饮水全部达标。村水泥路、村卫生室全部达标,通信讯号实现全覆盖。
除过旧屋改造,按照“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可持续”的要求,庙沟村实现易地扶贫搬迁70户207人,围绕集中安置点配建蚕桑扶贫工厂、食用菌扶贫车间、巧媳妇扶贫车间,为搬迁户提供就业岗位33个,帮助搬迁户能很快融入新生活。
如今的庙沟村,在各项产业的强力带动下,全村已经整体脱贫,面貌焕然一新,等待这个小村庄的将会是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