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消费升级 占家庭消费近半壁江山
文章字数:2349
每到假期,游乐场生意火爆。
少儿兴趣班颇受欢迎
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对下一代的培养,儿童消费成为消费市场有力增长点,在家庭总支出中的占比越来越高。同时,国家全面放开二孩政策,也为儿童消费添了一把火。近日,记者走访了我市儿童消费市场,采访部分家长后发现,儿童消费日趋多元化,消费升级趋势明显,儿童消费成为大部分家庭消费最大支出,有的已占到家庭日常消费额的近半壁江山。
儿童基本消费升级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吃饱穿暖已成为人们对生活追求的“过去式”,现在更多的人则追求高品质的生活。近几年,80后、90后年轻一代父母逐渐成为儿童消费的主体,他们对儿童商品的品牌和质量要求不断提升,也乐意为优质的儿童用品买单。
8月23日,在市区某大型商场一知名儿童运动鞋服专卖店,记者看到,店内儿童运动鞋普遍在两百元以上,而一些当季潮流新品价格则在300—500元左右。正在给孩子挑选运动鞋的刘女士说,给孩子选择衣服,要面料安全,穿着舒适。另外,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鞋子尤为重要,她多会选择大品牌。据店员邵女士介绍,现在一些年轻父母给孩子买衣服,最注重质量,其次才是款式和价格。因此,儿童运动服装的销售状况很乐观。“就我们这个品牌,两年时间在当地已经开了两家专卖店了。”
在拥有更多选择的情况下,父母也愿意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多付出一些。80后妈妈王旖告诉记者,她家的孩子今年6岁多,她不但重视饮食和穿衣的品质,还创造条件让孩子在玩乐中开心地成长。她说,平时会利用周末或节假日带孩子到游乐场玩耍,“我们小时候没有那么多的娱乐设施,现在希望孩子能多体验不同的玩耍方式,在玩中感受快乐。”她算了一笔账,普通的游乐场按次计费,一次三五十元不等,而一些设施齐全、项目种类多的游乐场,玩一次一百元都不够,假如一周玩一次,一年下来她们家在游乐场要消费两三千元。
在商场的儿童游乐场,各个游乐项目上都有孩子在玩耍。市民胡先生为孩子办了1000元的会员卡,额外获赠500个游戏币。据店员介绍,他们游乐场实行会员制,会员充值越多,送的项目和游戏币越多。自游乐场开业以来,很多家长都愿意以充值送币的方式,换取孩子更多的玩耍次数。据游乐场工作人员介绍,暑假期间,每天来游乐场的孩子都在百人以上。
旅游消费成热点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除了基本的食品、服装、娱乐花销外,亲子游在家庭消费中也占有一席之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观念促使亲子游成了不少家庭消费的刚需。
刚刚结束的暑假是旅游的“黄金季”,许多家庭选择在此期间举家出游,一来增加亲子感情,二来增长孩子见识。
从孩子上幼儿园起,在市区一事业单位上班的何女士每年带孩子出游两次。她介绍道,目前全家出游已有16次,去过全国多半的省份。“开学前带娃去了黔南,景色很美,娃玩得很开心。虽然出门游玩很累,但一家人其乐融融,还是很值得。”何女士说,她家每年花在亲子游上的支出约两万多元,这次出门七天,花了近一万元,花费虽不小,但她认为很有必要,孩子不仅能够亲近自然,还能在旅游中学到很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市区名人街一旅行社的工作人员表示,近年来亲子游颇受市民欢迎,青岛、三亚、珠海、厦门等地都是亲子游的热门城市。除此之外,旅行社针对儿童开发的户外拓展、冬令营、夏令营、游学等周边短途旅游在我市逐渐升温,不少家长乐于让孩子在旅游中体验集体生活,增强独立性和自理能力。家住江滨花园小区的赵阳今年暑假给孩子报了个北京游学团,包含几所名校的参观、爬长城、海底世界探秘等项目,共花了近2300元。据他介绍,现在游学市场特别火,仅他所了解的一家旅行社,今年暑假共发游学团5期,每期学生80人至100人,全国分了七八条游学线路,每条都很受欢迎。“大人挣钱就是为了娃,只要对娃成长有好处,我们还是愿意消费的。”赵阳笑着说。
教育支出占大头
孩子的教育是每个家庭的头等大事,这一点从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投资最能体现。记者采访发现,在家庭消费总支出中,儿童教育消费已成为当前儿童消费的大头,并且连年呈上升趋势。有家长举例说,如果把儿童消费分为衣、食、玩、学四部分,那么在“学”的消费上,占总消费的一半多。也有家长表示,儿童教育消费不只是一般意义上的家庭消费,更是一项重要的家庭投资策略。
从孩子一出生,家长就在为其教育而操心。从买绘本、故事书到各种刺激大脑发育、有益智力开发的玩具,都是一项不小的投资。代欣欣是商州的一位中学老师,也是一位90后妈妈,她极其重视孩子的启蒙教育,孩子不满周岁时,她囤积的绘本已有80多本,有的经典绘本售价30—50元。她介绍,除此之外,她还购买了点读机、故事机等电子产品。记者走访市区多家书店发现,少儿读物较为畅销,经典名著更是少儿选购的热门书籍。“现在家长比较重视孩子的阅读,少儿类书籍销量一直不错,家长在书店花上百元买少儿读物很常见。”书店工作人员谈道。
同时,近年来特长班、兴趣班、补课班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并且越来越多。舞蹈、音乐、绘画、阅读、跆拳道、篮球、轮滑等,只要是家长能想到的兴趣项目,都有相应的培训机构。记者采访中发现,虽然不同家庭的收入有差距,但在培养孩子这个问题上,多数家长态度一致,“再苦不能苦孩子,希望孩子将来有一技之长”成为众多家长的共识。孩子上一两个特长班是普遍现象,有的孩子同时要上三四个特长班。市民王女士是典型的“4+2+1”家庭,家庭经济宽裕。她说,孩子今年5岁半,参加的兴趣班有英语、跆拳道和绘画,“文体艺结合,动静皆有”,王女士一边总结一边算账,三个特长班加起来一年花费最少要一万五千元,仅这一项支出就占了家庭总消费的三分之一。“没老人帮衬的话,孩子的消费确实让人压力挺大的。”王女士表示。
但也有家长表示,给孩子报班应根据家庭收入情况量力而行,更应尊重孩子的意愿,不要盲目跟风,更不要随意攀比,切莫让花费的一切付诸东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