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年前的书协主席
文章字数:2277
柳公权,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人。中唐著名书法家、诗人。柳公权乃神童一个,不但书法名震朝野,且诗文清新亮丽。时人云:曹子建七步成诗,柳公能三步成诗。至少说明老柳肚里有真货,妙笔能生花。柳公权官居侍书,历仕七朝,曾为帝王师,死后获赠太子太师。柳公权像盛世所有名臣一样,穷能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封建文人必备的基本要素,满满的硬指标,可谓达人,这样的人不当书协主席,情何堪忧!
可惜唐代大咖们不善投机炒作,更不会互相吹捧。柳公权也许不屑于自吹自擂自我传销的鬼把戏?唐代书坛,虽然英雄辈出,人才济济,却谦逊而不浮夸,更不到处张扬卖弄。又不得不逆向思维,包括柳公在内的大多数书法家,大概多安于学问书斋,柳公更是自信“有麝自来香,不用大风扬”,“酒好不怕巷子深”,竟然不自我独创整个书协,自封个书协主席头衔,实在是千年遗憾,万世可惜……
去年曾在铜川新区小住一段时间,见识过“柳主席”的字儿。晚上与老杨一起在铜川大街上闲转悠,坐落在铜川市政府前门广场的那块招牌勒石吸引了我。好几个晚上,走过勒石驻足静观,勒石镌刻着柳公权书法名帖《蒙昭帖》。千年的石头会说话,那帖写得圆润处如天女散花,龙飞凤舞;料峭处如刀劈斧剁,刀尖锋凌,结字正应了一句话“密不透风,疏可走马”。怎奈我知识浅薄,竟然读不完整那草书内容。请教度娘,方读通《蒙昭帖》内容“公权蒙昭,出守翰林,职在闲冷,亲情嘱托,谁肯响应,深察感幸,公权呈。”碑帖是柳公年老时写的一封信札,作者用书信告诉对方,自己年老体衰,能力有限,虽有皇上所赐虚职头衔,却不能为别人办什么大事,请谅解自己的难处。一封普通信札,竟成文化遗产,能不令人叹为观止!
柳公权在世,至少算个中唐大牛人。祖宗三代世代为官,官儿还不小呢。柳公权是典型的官三代,官根可追溯到爷爷辈,人家官根深扎,源远流长,根正苗红,却将祖辈经营的庙堂高处一亩三分地,耕耘得硕果累累,誉满天下。哥哥柳公绰亦是朝廷要员,官至兵部尚书;柳公权肯定一肚子干货,能出口吟诗,即成佳作,柳公权尤以书法与文章见长于盛唐。
柳公权用毕生精力,圆了一个大丈夫立志必圆梦—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柳公权在唐穆宗敬宗文宗三代成了不倒翁。柳公权在世时,据说谁家给老人刻墓碑必有柳公权写的碑文书法,否则便是大逆不道,至少是不孝顺老人。柳公权书法当时已扬名海内外,外邦友人进朝贡献,也以获得柳公权的书法为荣,货真价实的天下一支笔。
皇上与柳公谈起书法来,甚至达到忘情程度。书画家多长寿,柳公权算得上高寿,活到八十八岁的公务员,于官位而终,即使放在当今,也算作松鹤龟寿了。老柳语直,居庙堂之高,最适合于做个谏议官,当然他就做了,如果做得不好,能接连辅佐三代帝王?后来致仕封为河东郡王,算作不小的官了,用今天的话作评论,老柳还是一个谦虚的人。
老柳虽然学成将佐才,卖与帝王家,但人家却是谦谦君子风度,大丈夫立于世,名扬海内外,胜不骄败不馁,绝不是靠一群吹鼓手瞎吹哄抬炒作起来的赝品书法家。至于柳体虽与“颜欧褚赵”并驾齐驱,何以在后世未长久大红大紫、成为热门书法圭臬,竟成为一种古董般书法风景,另当别论。
那天,有幸去柳公权墓一游。柳公墓坐落在铜川市耀州区关庄镇,(原阿子乡)让义村北约1公里处。这是个盛产红苹果的地方,我们去时老天阴沉着脸,正值苹果红了,红苹果又大又甜,红苹果散发着诱人的芳香,文化加苹果的味道格外诱人。一群本地驴友,骑行到此,沾人家的光,我们才进了尚未对外开放的陵园大院。寂静的陵园大院,由一对老农夫妇看守。院子东西长,南北稍窄,圜丘居其中。哥俩居一陵园,兄公绰墓在东,公权墓在西,相距40余米。墓前各立石碑一块。东碑中行隶书大字“唐兵部尚书柳公公绰墓”,下款楷书“大清乾隆岁次丙申孟秋知耀州事张凤鸣立石”;另一碑上、下款与前碑相同。中行隶书大字“唐太子师河东郡王柳公公权墓”。
文化名人的墓,自然不同于普通老百姓坟墓,一般坟墓,多为夫妻合葬墓,这墓也是柳大人与众不同的标志吧,哥俩好着,坚持一千多年的哥俩好着,却不见各自贱内或拙荆陪伴,两夫人皆未沾上夫荣妇贵的千年所有光芒。
经历了一千多年风风雨雨,见证着岁月风云雨雪,只是那两块碑,似乎经受到过什么大委屈,也许是文革吧,只见碑腰间一条长长的裂纹,疑似人工修复痕迹,说不定柳大人哥俩好于文革中也经受了砸碎万恶旧社会的严峻考验?只是那块碑还在,圆墓仍然庄严的静卧在院落中央。
文化这东西实在怪,不论你怎么处心积虑去打压,却往往野火烧不尽般顽强存活;文化始终扮演着惯看秋月春风的重要角色,想想看,不论世事变迁,江山代谢,文化的种子与文化名人的足迹始终给人以精神食粮,照亮后来者前进的路。
墓碑上寥寥数笔镌刻,将一代历史文化名人的活档案保存了下来,想今天汗牛充栋般所谓书协、书法家,用老王的话说,连楷书都没写好,还写其他!一旦写得几个字儿,竟飘飘然,还嫌不过瘾,干脆整点大动静,仿佛天才横空出世,月出惊山鸟般搅得环境空气乌烟瘴气。柳大人当年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死后千年,后人依然惦记着他的贡献,惦记着他的勤奋,怀念他一生一世对书法坚定不移的追求。原来,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魄力与生命力所在啊。
当代的书法家们,谁想百年后在自己墓前也立个碑?等待来世有许多人前来拜谒?不论后来者是书法爱好者,抑或书法门外汉,只需心存敬仰就足够了,你就可以含笑九泉,无悔一生。好好做人,好好书写自己的书法人生,先别急着给自己贴上书法大家的标签,吓唬人就好!这才是最重要的。文化常在,书法永恒,经得起时光打磨与考验的,永远才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国粹精华,反正我相信这个真理。
可惜唐代大咖们不善投机炒作,更不会互相吹捧。柳公权也许不屑于自吹自擂自我传销的鬼把戏?唐代书坛,虽然英雄辈出,人才济济,却谦逊而不浮夸,更不到处张扬卖弄。又不得不逆向思维,包括柳公在内的大多数书法家,大概多安于学问书斋,柳公更是自信“有麝自来香,不用大风扬”,“酒好不怕巷子深”,竟然不自我独创整个书协,自封个书协主席头衔,实在是千年遗憾,万世可惜……
去年曾在铜川新区小住一段时间,见识过“柳主席”的字儿。晚上与老杨一起在铜川大街上闲转悠,坐落在铜川市政府前门广场的那块招牌勒石吸引了我。好几个晚上,走过勒石驻足静观,勒石镌刻着柳公权书法名帖《蒙昭帖》。千年的石头会说话,那帖写得圆润处如天女散花,龙飞凤舞;料峭处如刀劈斧剁,刀尖锋凌,结字正应了一句话“密不透风,疏可走马”。怎奈我知识浅薄,竟然读不完整那草书内容。请教度娘,方读通《蒙昭帖》内容“公权蒙昭,出守翰林,职在闲冷,亲情嘱托,谁肯响应,深察感幸,公权呈。”碑帖是柳公年老时写的一封信札,作者用书信告诉对方,自己年老体衰,能力有限,虽有皇上所赐虚职头衔,却不能为别人办什么大事,请谅解自己的难处。一封普通信札,竟成文化遗产,能不令人叹为观止!
柳公权在世,至少算个中唐大牛人。祖宗三代世代为官,官儿还不小呢。柳公权是典型的官三代,官根可追溯到爷爷辈,人家官根深扎,源远流长,根正苗红,却将祖辈经营的庙堂高处一亩三分地,耕耘得硕果累累,誉满天下。哥哥柳公绰亦是朝廷要员,官至兵部尚书;柳公权肯定一肚子干货,能出口吟诗,即成佳作,柳公权尤以书法与文章见长于盛唐。
柳公权用毕生精力,圆了一个大丈夫立志必圆梦—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柳公权在唐穆宗敬宗文宗三代成了不倒翁。柳公权在世时,据说谁家给老人刻墓碑必有柳公权写的碑文书法,否则便是大逆不道,至少是不孝顺老人。柳公权书法当时已扬名海内外,外邦友人进朝贡献,也以获得柳公权的书法为荣,货真价实的天下一支笔。
皇上与柳公谈起书法来,甚至达到忘情程度。书画家多长寿,柳公权算得上高寿,活到八十八岁的公务员,于官位而终,即使放在当今,也算作松鹤龟寿了。老柳语直,居庙堂之高,最适合于做个谏议官,当然他就做了,如果做得不好,能接连辅佐三代帝王?后来致仕封为河东郡王,算作不小的官了,用今天的话作评论,老柳还是一个谦虚的人。
老柳虽然学成将佐才,卖与帝王家,但人家却是谦谦君子风度,大丈夫立于世,名扬海内外,胜不骄败不馁,绝不是靠一群吹鼓手瞎吹哄抬炒作起来的赝品书法家。至于柳体虽与“颜欧褚赵”并驾齐驱,何以在后世未长久大红大紫、成为热门书法圭臬,竟成为一种古董般书法风景,另当别论。
那天,有幸去柳公权墓一游。柳公墓坐落在铜川市耀州区关庄镇,(原阿子乡)让义村北约1公里处。这是个盛产红苹果的地方,我们去时老天阴沉着脸,正值苹果红了,红苹果又大又甜,红苹果散发着诱人的芳香,文化加苹果的味道格外诱人。一群本地驴友,骑行到此,沾人家的光,我们才进了尚未对外开放的陵园大院。寂静的陵园大院,由一对老农夫妇看守。院子东西长,南北稍窄,圜丘居其中。哥俩居一陵园,兄公绰墓在东,公权墓在西,相距40余米。墓前各立石碑一块。东碑中行隶书大字“唐兵部尚书柳公公绰墓”,下款楷书“大清乾隆岁次丙申孟秋知耀州事张凤鸣立石”;另一碑上、下款与前碑相同。中行隶书大字“唐太子师河东郡王柳公公权墓”。
文化名人的墓,自然不同于普通老百姓坟墓,一般坟墓,多为夫妻合葬墓,这墓也是柳大人与众不同的标志吧,哥俩好着,坚持一千多年的哥俩好着,却不见各自贱内或拙荆陪伴,两夫人皆未沾上夫荣妇贵的千年所有光芒。
经历了一千多年风风雨雨,见证着岁月风云雨雪,只是那两块碑,似乎经受到过什么大委屈,也许是文革吧,只见碑腰间一条长长的裂纹,疑似人工修复痕迹,说不定柳大人哥俩好于文革中也经受了砸碎万恶旧社会的严峻考验?只是那块碑还在,圆墓仍然庄严的静卧在院落中央。
文化这东西实在怪,不论你怎么处心积虑去打压,却往往野火烧不尽般顽强存活;文化始终扮演着惯看秋月春风的重要角色,想想看,不论世事变迁,江山代谢,文化的种子与文化名人的足迹始终给人以精神食粮,照亮后来者前进的路。
墓碑上寥寥数笔镌刻,将一代历史文化名人的活档案保存了下来,想今天汗牛充栋般所谓书协、书法家,用老王的话说,连楷书都没写好,还写其他!一旦写得几个字儿,竟飘飘然,还嫌不过瘾,干脆整点大动静,仿佛天才横空出世,月出惊山鸟般搅得环境空气乌烟瘴气。柳大人当年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死后千年,后人依然惦记着他的贡献,惦记着他的勤奋,怀念他一生一世对书法坚定不移的追求。原来,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魄力与生命力所在啊。
当代的书法家们,谁想百年后在自己墓前也立个碑?等待来世有许多人前来拜谒?不论后来者是书法爱好者,抑或书法门外汉,只需心存敬仰就足够了,你就可以含笑九泉,无悔一生。好好做人,好好书写自己的书法人生,先别急着给自己贴上书法大家的标签,吓唬人就好!这才是最重要的。文化常在,书法永恒,经得起时光打磨与考验的,永远才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国粹精华,反正我相信这个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