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未来更美好
文章字数:5419
编者按
9月12日,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公室在西安举行陕西省“奋力追赶超越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商洛专场。市委书记陈俊围绕“吹响绿色发展新号角,开启追赶超越新征程”作主题发布,并与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武文罡一道回答有关提问。我们特此整理问答实录,敬请关注。
9月12日,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公室在西安举行陕西省“奋力追赶超越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商洛专场。会议由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任李彬主持。
西部网记者:
您好,我是西部网记者。商洛提出产业绿色化、城镇景区化、田园景观化发展路径。请问,提出这样发展路径的背后考量是什么?目前成效如何?
中共商洛市委书记陈俊:
“三化”发展路径,是我们在深刻领会新发展理念、认真总结以往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其根本目的,就是要把良好的生态优势转化为加快发展的现实生产力,把绿色打造成最厚重的发展底色。其背后的考量,主要有三方面:
第一,基于保护生态环境的考量。商洛全域处于秦岭腹地,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工程涵养地,保护好生态环境是政治要务、发展之基、民生之本。提出“三化”路径,首要考量就是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守住生态底线。
第二,基于加快追赶超越的考量。商洛实现追赶超越,最大的优势是生态优美、资源富集、区位优越、文化厚重;最突出的困境是基础薄弱,城镇化、产业化严重不足。提出“三化”路径,主要考虑就是,将比较优势加速转化为发展优势,在加快培育绿色动能中实现后发赶超。
第三,基于城乡融合发展的考量。商洛是一个典型的“八山一水一分田”山区城市,城乡二元结构非常明显,空间资源制约较大。提出“三化”路径,主要考虑就是,以小城镇群来完善城市功能,实现城、镇、乡、村、田园一体发展,走秦岭山区特色城镇化发展新路子。
具体来讲:产业绿色化,就是把资源禀赋与比较优势相结合,坚持生态优先原则,依托资源、依靠科技,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绿色新兴产业,着力构建独具特色的绿色产业体系。
所谓城镇景区化,就是把城镇全域作为一个大景区,坚持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宜居、宜业、宜游一体,进一步优化城乡结构和空间布局,促进经济、人口布局均衡协调发展,推动城镇发展由外延式扩张向内涵式提升转变。
田园景观化,就是以秀美山川为基,以田园村落为形,坚持示范引领、点面结合、连片推进、全域打造,把“八山一水一分田”变成秦岭腹地生动鲜活的田园景观,努力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有机统一。
关于商洛“三化发展”的成效,可以从两个方面的数据来诠释。一方面在经济上,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GDP年均增长11%,高出全省2个百分点;规上工业企业实现翻番,总数达到291户,工业增速连年领跑全省,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5.4%,绿色食品、植物药产值年均增长46.6%和33%,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年均增长26%,游客人数和旅游综合收入年均分别增长24.3%和27.5%,矿业占比下降7.9个百分点,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另一方面在生态上,空气质量连年领跑全省,水质量位居全省前列,森林覆盖率高于全省20多个百分点,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两提升”。
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任李彬:请继续提问。
香港大公文汇传媒记者:
您好,我是香港大公文汇传媒记者。随着商洛即将进入“高铁时代”,您认为商洛未来发展的最大机遇和潜力是什么?你们将如何利用和转化好这些机遇和潜力?
中共商洛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武文罡:
商洛自古以来就是长安通往东南诸地和其他中原地区的交通要道,史上曾有“秦楚咽喉”之称。新中国成立以来,商洛的交通建设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西十(西安至十堰)、西渝(西安至重庆)两条高铁开工在即,均从商洛穿境而过,届时商洛将正式进入“高铁时代”。
当前,商洛正处在转型发展、追赶超越的关键期,商洛当前发展的最大机遇和潜力还是“高铁时代”的到来。
一是区位优势将进一步凸显。西十、西渝高铁开通后,将拉近商洛市与西安以及武汉、重庆的距离,到达西安将缩短到半个小时,到武汉将缩短到2个小时,到重庆将缩短到2个半小时,商洛的交通区位优势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二是旅游业将迎来黄金时代。沪陕、包茂、福银高速开通后,商洛游客数量较之前翻了2.6倍。西十、西渝高铁的开通,将为商洛打开关中城市群、武汉城市群、重庆城市群旅游客源的巨大宝藏,也必将为商洛带来更多外地游客。
三是产业转型升级将借势加速。商洛现有一定基础的新材料、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等产业,将会在外来技术、人才、资金的支持下得到加快发展。同时为山地农产、绿色食品、健康养老、休闲度假等第一、第三产业发展壮大带来重大机遇。
四是新型城镇化建设将注入新活力。随着西十、西渝的建成运行,围绕枢纽站区将会出现一批新城、新区以及新商圈、新业态,新的城市副中心将会加快形成,也会为商洛新型城镇化建设注入新动能。
下一步,我市将全力推进并保障好西十、西渝两条高铁建设,促进早日建成运行,为建设创新美丽幸福商洛贡献力量。
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任李彬:请继续提问。
新华社记者:
您好,我是新华社记者。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各级党委政府重要工作之一,也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请问,这方面商洛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
中共商洛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武文罡:
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商洛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巨变。特别是,我们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下功夫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不断提升。回顾70年历程,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稳就业促增收。始终把促进群众就业放在优先位置,通过有效就业,持续增加城乡群众收入。全市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每年保持在50万人左右,劳务收入达到72.5亿元,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2018年全市城镇和农村居民收入分别达到23941元和9112元,是1978年的86倍和157倍,增速居全省第二位和第一位。
二是完善基础设施。2018年底,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1.78万公里,是新中国成立初的100倍,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县县通高速”。解决了145.51万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问题,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5%。镇、村、户通电率均达100%。4G网络重点区域实现了全覆盖。
三是改善居住环境。2018年全市民生支出202.1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83.2%。累计建设各类保障房7.4万套,发放住房租赁补贴1.8万户,9.2万户家庭圆了“安居梦”;投资151.5亿元,改造了涉及3.6万户居民的棚户区,10多万群众的居住条件得到了改善;投入248.59亿元,实施各类移民搬迁15.7万户56.8万人。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由1978年不足8平方米,增加到43平方米;农村人均住房面积由12平方米增加到39平方米。
四是优化公共服务。持续深化教育改革,有效解决了学前教育优质资源短缺、义务教育“大班额”等问题,义务教育入学率100%,高考二本以上上线率连续11年位居全省前列。建立完善了五级医疗服务体系,住院报销比例达到75%以上。城乡参保率达到100%,城市和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分别达到5880元和3470元。人均期望寿命由建国初期35岁提高到76.7岁。市县镇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全面建成,全市广播电视收听收看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7.7%和99.2%。
五是创新社会治理。建立健全了应急管理和防灾减灾救灾体系,确保了群众饮食用药安全。深入推进平安创建和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全市公众安全感、平安创建知晓率连年位居全省前列,有力维护了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聚焦解决群众急难愿盼的问题,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地继续做好民生工作,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任李彬:请继续提问。
中国报道杂志记者:
您好,我是中国报道杂志记者。脱贫攻坚是习近平总书记最为牵挂的头等大事。我们知道,商洛是一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刚才您在介绍中讲到,抓扶贫产业是解决深度贫困的措施之一,那么,能否请您详细介绍一下在这方面的具体做法?
中共商洛市委书记陈俊:
商洛全域贫困、深度贫困,全市7区县均是国家贫困县,其中5个为深度贫困县,近乎占全省的一半;有建档立卡贫困村701个,其中深度贫困村175个,占全省36.3%;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7.47万人,占全省15.5%,是全省脱贫任务最艰巨的市。
扶贫扶长远,关键看产业。我们始终把发展产业作为攻克深度贫困堡垒的重中之重,着力把贫困群众镶嵌在产业链上。关于我们的产业扶贫,可概括为四个字:选、育、联、销。
所谓“选”,就是选准产业、选对方向。综合考虑贫困村比较优势、生产条件和技术难易程度等因素,从有利于“做大规模、培育品牌”的角度出发,以构建菌果药畜“4+X”特色扶贫产业体系为重点,出台了全市产业发展规划,因地制宜选准主导产业。同时,建成丹凤棣花、商南试马等134个现代农业园区,培育了柞水木耳、山阳金鸡等一批产业发展典型,促进了三产融合,形成了一县一业、一村一品。
所谓“育”,就是培育主体、壮大集体。在培育经营主体上,实施经营主体孵化行动和龙头企业晋档升级工程,通过政策支持、财政注资、产业奖补、贷款贴息等形式,累计发展家庭农场、合作社等各类经营主体4707个。在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上,确定了“产业发展型、资产经营型、资本投资型、公共服务型”4种模式,细化了11种发展路径,引导各村分类对接市场需求,701个贫困村实现集体经济全覆盖,2018年度分红2383.94万元。
所谓“联”,就是利益联结、多方受益。在与贫困户联股、联营、联产中形成利益共同体,积极发展“占地少、效益高、市场有需求、群众有基础、技术好推广”的产业项目,实现企业发展、集体增收、群众致富。
所谓“销”,就是畅通销路、扩大效益。大力发展消费扶贫,在“线下”拓渠道,建立扶贫超市、专柜29个,在北京、哈萨克斯坦等地建成展销中心15个,在南京建立旗舰店10个,加快推动农特产品走出商洛。今年8月份,我们召开了消费扶贫产销对接会,一次性集中签约5.37亿元;在“线上”建平台,打造众品网、北茶网等电商平台10个,建成京东商洛馆7个、苏宁易购店8个,7区县均创建为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成镇村电商服务站点462个,构建了县有园、镇有站、村有点的电商扶贫网络。仅今年上半年,全市农产品线上销售额突破5亿元。
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任李彬:因为时间关系,再提最后一个问题。
国际在线记者:
您好,我是国际在线记者。近年来商洛旅游风生水起。请问,商洛之美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下一步还有哪些值得期待的看点?
中共商洛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武文罡:
商洛是陕西唯一全境位于秦岭腹地的地级市,土地面积占全省秦岭面积的32.77%,人口占到全省秦岭人口的51.3%,是陕西最能代表秦岭山水生态之美和历史人文之美的地市,这也是“秦岭最美是商洛”的由来。
秦岭最美是商洛,体现在自然山水之美。商洛境内雄伟的秦岭主脊绵延起伏,青山绿水、险山奇峰随处可见,商南金丝峡、山阳天竺山、柞水牛背梁等一批自然风光兼具北国之旷野,又融南国之灵秀的著名景区景点,使商洛成为秦岭原生态旅游最佳目的地。
秦岭最美是商洛,体现在厚重历史之美。商洛历史上曾是夏禹治水、仓颉造字、商鞅封邑、“四皓”隐居、闯王屯兵之地,李白等180多位诗文大家曾寓居商山,留下大量不朽诗篇。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孕育了一批全国知名作家,贾平凹、陈彦两位商洛籍作家先后荣获茅盾文学奖。
秦岭最美是商洛,体现在田园风光之美。近年来,我们采取“特色小镇+美丽乡村+田园综合体”模式,建设和打造了丹凤竹林关等14个秦岭特色小镇、柞水朱家湾等52个美丽乡村,以及商南茶园等一批风光优美的田园综合体,既有浓厚乡村气息,又充满诗情画意,是市民休闲度假、养身康体的好去处。
秦岭最美是商洛,体现在特色文化之美。商洛地处秦头楚尾,秦楚文化在这里相互交汇、碰撞融合,形成了商洛花鼓、漫川大调等一批独具商洛地域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柞水“十三花”、漫川“八大件”等地方特色美食,游客在满足视觉盛宴的同时,品尝到了当地特色食品,既饱眼福又饱口福。
近年来,商洛市认真贯彻落实习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着力打造“精品景区、特色小镇、美丽乡村”三大会客厅,商洛旅游发展风生水起。至2018年底,商洛4A级以上景区数量居全省第三,旅游人数和收入居陕南三市之首,旅游业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稳观光、强休闲、大度假”的发展思路,重点在做精产品、做强体验、做优服务、做大品牌上下功夫,努力让商洛旅游更有看点,更具卖点。
一是强化秦岭保护,彰显山水之美。持之以恒抓好秦岭生态环境保护,为广大游客提供更多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旅游产品,努力把商洛打造成为秦岭生态观光旅游的高地。
二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高A景区。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持续抓好高A级景区和国家旅游度假区创建工作,努力把商洛率先建设成为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市。
三是挖掘文化内涵,加快文旅融合。深入挖掘商洛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打造一批汇聚秦楚文化的旅游名镇,开发一批展示秦楚文化的旅游演艺产品,努力把商洛建设成秦楚文化的最佳体验地。
四是发挥生态优势,打造康养之都。用好“中国气候康养之都”金字招牌,积极对接关中平原、武汉、重庆三大城市群的健康养生需求,做大做强大旅游、大健康产业,努力把商洛建设成为秦岭康养休闲度假的胜地。
欢迎各界朋友来商洛休闲度假、观光旅游、投资兴业。
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任李彬: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陈书记,谢谢武副市长,谢谢大家。
9月12日,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公室在西安举行陕西省“奋力追赶超越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商洛专场。市委书记陈俊围绕“吹响绿色发展新号角,开启追赶超越新征程”作主题发布,并与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武文罡一道回答有关提问。我们特此整理问答实录,敬请关注。
9月12日,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公室在西安举行陕西省“奋力追赶超越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商洛专场。会议由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任李彬主持。
西部网记者:
您好,我是西部网记者。商洛提出产业绿色化、城镇景区化、田园景观化发展路径。请问,提出这样发展路径的背后考量是什么?目前成效如何?
中共商洛市委书记陈俊:
“三化”发展路径,是我们在深刻领会新发展理念、认真总结以往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其根本目的,就是要把良好的生态优势转化为加快发展的现实生产力,把绿色打造成最厚重的发展底色。其背后的考量,主要有三方面:
第一,基于保护生态环境的考量。商洛全域处于秦岭腹地,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工程涵养地,保护好生态环境是政治要务、发展之基、民生之本。提出“三化”路径,首要考量就是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守住生态底线。
第二,基于加快追赶超越的考量。商洛实现追赶超越,最大的优势是生态优美、资源富集、区位优越、文化厚重;最突出的困境是基础薄弱,城镇化、产业化严重不足。提出“三化”路径,主要考虑就是,将比较优势加速转化为发展优势,在加快培育绿色动能中实现后发赶超。
第三,基于城乡融合发展的考量。商洛是一个典型的“八山一水一分田”山区城市,城乡二元结构非常明显,空间资源制约较大。提出“三化”路径,主要考虑就是,以小城镇群来完善城市功能,实现城、镇、乡、村、田园一体发展,走秦岭山区特色城镇化发展新路子。
具体来讲:产业绿色化,就是把资源禀赋与比较优势相结合,坚持生态优先原则,依托资源、依靠科技,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绿色新兴产业,着力构建独具特色的绿色产业体系。
所谓城镇景区化,就是把城镇全域作为一个大景区,坚持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宜居、宜业、宜游一体,进一步优化城乡结构和空间布局,促进经济、人口布局均衡协调发展,推动城镇发展由外延式扩张向内涵式提升转变。
田园景观化,就是以秀美山川为基,以田园村落为形,坚持示范引领、点面结合、连片推进、全域打造,把“八山一水一分田”变成秦岭腹地生动鲜活的田园景观,努力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有机统一。
关于商洛“三化发展”的成效,可以从两个方面的数据来诠释。一方面在经济上,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GDP年均增长11%,高出全省2个百分点;规上工业企业实现翻番,总数达到291户,工业增速连年领跑全省,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5.4%,绿色食品、植物药产值年均增长46.6%和33%,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年均增长26%,游客人数和旅游综合收入年均分别增长24.3%和27.5%,矿业占比下降7.9个百分点,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另一方面在生态上,空气质量连年领跑全省,水质量位居全省前列,森林覆盖率高于全省20多个百分点,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两提升”。
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任李彬:请继续提问。
香港大公文汇传媒记者:
您好,我是香港大公文汇传媒记者。随着商洛即将进入“高铁时代”,您认为商洛未来发展的最大机遇和潜力是什么?你们将如何利用和转化好这些机遇和潜力?
中共商洛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武文罡:
商洛自古以来就是长安通往东南诸地和其他中原地区的交通要道,史上曾有“秦楚咽喉”之称。新中国成立以来,商洛的交通建设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西十(西安至十堰)、西渝(西安至重庆)两条高铁开工在即,均从商洛穿境而过,届时商洛将正式进入“高铁时代”。
当前,商洛正处在转型发展、追赶超越的关键期,商洛当前发展的最大机遇和潜力还是“高铁时代”的到来。
一是区位优势将进一步凸显。西十、西渝高铁开通后,将拉近商洛市与西安以及武汉、重庆的距离,到达西安将缩短到半个小时,到武汉将缩短到2个小时,到重庆将缩短到2个半小时,商洛的交通区位优势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二是旅游业将迎来黄金时代。沪陕、包茂、福银高速开通后,商洛游客数量较之前翻了2.6倍。西十、西渝高铁的开通,将为商洛打开关中城市群、武汉城市群、重庆城市群旅游客源的巨大宝藏,也必将为商洛带来更多外地游客。
三是产业转型升级将借势加速。商洛现有一定基础的新材料、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等产业,将会在外来技术、人才、资金的支持下得到加快发展。同时为山地农产、绿色食品、健康养老、休闲度假等第一、第三产业发展壮大带来重大机遇。
四是新型城镇化建设将注入新活力。随着西十、西渝的建成运行,围绕枢纽站区将会出现一批新城、新区以及新商圈、新业态,新的城市副中心将会加快形成,也会为商洛新型城镇化建设注入新动能。
下一步,我市将全力推进并保障好西十、西渝两条高铁建设,促进早日建成运行,为建设创新美丽幸福商洛贡献力量。
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任李彬:请继续提问。
新华社记者:
您好,我是新华社记者。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各级党委政府重要工作之一,也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请问,这方面商洛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
中共商洛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武文罡:
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商洛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巨变。特别是,我们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下功夫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不断提升。回顾70年历程,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稳就业促增收。始终把促进群众就业放在优先位置,通过有效就业,持续增加城乡群众收入。全市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每年保持在50万人左右,劳务收入达到72.5亿元,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2018年全市城镇和农村居民收入分别达到23941元和9112元,是1978年的86倍和157倍,增速居全省第二位和第一位。
二是完善基础设施。2018年底,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1.78万公里,是新中国成立初的100倍,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县县通高速”。解决了145.51万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问题,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5%。镇、村、户通电率均达100%。4G网络重点区域实现了全覆盖。
三是改善居住环境。2018年全市民生支出202.1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83.2%。累计建设各类保障房7.4万套,发放住房租赁补贴1.8万户,9.2万户家庭圆了“安居梦”;投资151.5亿元,改造了涉及3.6万户居民的棚户区,10多万群众的居住条件得到了改善;投入248.59亿元,实施各类移民搬迁15.7万户56.8万人。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由1978年不足8平方米,增加到43平方米;农村人均住房面积由12平方米增加到39平方米。
四是优化公共服务。持续深化教育改革,有效解决了学前教育优质资源短缺、义务教育“大班额”等问题,义务教育入学率100%,高考二本以上上线率连续11年位居全省前列。建立完善了五级医疗服务体系,住院报销比例达到75%以上。城乡参保率达到100%,城市和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分别达到5880元和3470元。人均期望寿命由建国初期35岁提高到76.7岁。市县镇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全面建成,全市广播电视收听收看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7.7%和99.2%。
五是创新社会治理。建立健全了应急管理和防灾减灾救灾体系,确保了群众饮食用药安全。深入推进平安创建和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全市公众安全感、平安创建知晓率连年位居全省前列,有力维护了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聚焦解决群众急难愿盼的问题,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地继续做好民生工作,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任李彬:请继续提问。
中国报道杂志记者:
您好,我是中国报道杂志记者。脱贫攻坚是习近平总书记最为牵挂的头等大事。我们知道,商洛是一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刚才您在介绍中讲到,抓扶贫产业是解决深度贫困的措施之一,那么,能否请您详细介绍一下在这方面的具体做法?
中共商洛市委书记陈俊:
商洛全域贫困、深度贫困,全市7区县均是国家贫困县,其中5个为深度贫困县,近乎占全省的一半;有建档立卡贫困村701个,其中深度贫困村175个,占全省36.3%;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7.47万人,占全省15.5%,是全省脱贫任务最艰巨的市。
扶贫扶长远,关键看产业。我们始终把发展产业作为攻克深度贫困堡垒的重中之重,着力把贫困群众镶嵌在产业链上。关于我们的产业扶贫,可概括为四个字:选、育、联、销。
所谓“选”,就是选准产业、选对方向。综合考虑贫困村比较优势、生产条件和技术难易程度等因素,从有利于“做大规模、培育品牌”的角度出发,以构建菌果药畜“4+X”特色扶贫产业体系为重点,出台了全市产业发展规划,因地制宜选准主导产业。同时,建成丹凤棣花、商南试马等134个现代农业园区,培育了柞水木耳、山阳金鸡等一批产业发展典型,促进了三产融合,形成了一县一业、一村一品。
所谓“育”,就是培育主体、壮大集体。在培育经营主体上,实施经营主体孵化行动和龙头企业晋档升级工程,通过政策支持、财政注资、产业奖补、贷款贴息等形式,累计发展家庭农场、合作社等各类经营主体4707个。在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上,确定了“产业发展型、资产经营型、资本投资型、公共服务型”4种模式,细化了11种发展路径,引导各村分类对接市场需求,701个贫困村实现集体经济全覆盖,2018年度分红2383.94万元。
所谓“联”,就是利益联结、多方受益。在与贫困户联股、联营、联产中形成利益共同体,积极发展“占地少、效益高、市场有需求、群众有基础、技术好推广”的产业项目,实现企业发展、集体增收、群众致富。
所谓“销”,就是畅通销路、扩大效益。大力发展消费扶贫,在“线下”拓渠道,建立扶贫超市、专柜29个,在北京、哈萨克斯坦等地建成展销中心15个,在南京建立旗舰店10个,加快推动农特产品走出商洛。今年8月份,我们召开了消费扶贫产销对接会,一次性集中签约5.37亿元;在“线上”建平台,打造众品网、北茶网等电商平台10个,建成京东商洛馆7个、苏宁易购店8个,7区县均创建为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成镇村电商服务站点462个,构建了县有园、镇有站、村有点的电商扶贫网络。仅今年上半年,全市农产品线上销售额突破5亿元。
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任李彬:因为时间关系,再提最后一个问题。
国际在线记者:
您好,我是国际在线记者。近年来商洛旅游风生水起。请问,商洛之美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下一步还有哪些值得期待的看点?
中共商洛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武文罡:
商洛是陕西唯一全境位于秦岭腹地的地级市,土地面积占全省秦岭面积的32.77%,人口占到全省秦岭人口的51.3%,是陕西最能代表秦岭山水生态之美和历史人文之美的地市,这也是“秦岭最美是商洛”的由来。
秦岭最美是商洛,体现在自然山水之美。商洛境内雄伟的秦岭主脊绵延起伏,青山绿水、险山奇峰随处可见,商南金丝峡、山阳天竺山、柞水牛背梁等一批自然风光兼具北国之旷野,又融南国之灵秀的著名景区景点,使商洛成为秦岭原生态旅游最佳目的地。
秦岭最美是商洛,体现在厚重历史之美。商洛历史上曾是夏禹治水、仓颉造字、商鞅封邑、“四皓”隐居、闯王屯兵之地,李白等180多位诗文大家曾寓居商山,留下大量不朽诗篇。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孕育了一批全国知名作家,贾平凹、陈彦两位商洛籍作家先后荣获茅盾文学奖。
秦岭最美是商洛,体现在田园风光之美。近年来,我们采取“特色小镇+美丽乡村+田园综合体”模式,建设和打造了丹凤竹林关等14个秦岭特色小镇、柞水朱家湾等52个美丽乡村,以及商南茶园等一批风光优美的田园综合体,既有浓厚乡村气息,又充满诗情画意,是市民休闲度假、养身康体的好去处。
秦岭最美是商洛,体现在特色文化之美。商洛地处秦头楚尾,秦楚文化在这里相互交汇、碰撞融合,形成了商洛花鼓、漫川大调等一批独具商洛地域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柞水“十三花”、漫川“八大件”等地方特色美食,游客在满足视觉盛宴的同时,品尝到了当地特色食品,既饱眼福又饱口福。
近年来,商洛市认真贯彻落实习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着力打造“精品景区、特色小镇、美丽乡村”三大会客厅,商洛旅游发展风生水起。至2018年底,商洛4A级以上景区数量居全省第三,旅游人数和收入居陕南三市之首,旅游业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稳观光、强休闲、大度假”的发展思路,重点在做精产品、做强体验、做优服务、做大品牌上下功夫,努力让商洛旅游更有看点,更具卖点。
一是强化秦岭保护,彰显山水之美。持之以恒抓好秦岭生态环境保护,为广大游客提供更多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旅游产品,努力把商洛打造成为秦岭生态观光旅游的高地。
二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高A景区。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持续抓好高A级景区和国家旅游度假区创建工作,努力把商洛率先建设成为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市。
三是挖掘文化内涵,加快文旅融合。深入挖掘商洛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打造一批汇聚秦楚文化的旅游名镇,开发一批展示秦楚文化的旅游演艺产品,努力把商洛建设成秦楚文化的最佳体验地。
四是发挥生态优势,打造康养之都。用好“中国气候康养之都”金字招牌,积极对接关中平原、武汉、重庆三大城市群的健康养生需求,做大做强大旅游、大健康产业,努力把商洛建设成为秦岭康养休闲度假的胜地。
欢迎各界朋友来商洛休闲度假、观光旅游、投资兴业。
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任李彬: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陈书记,谢谢武副市长,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