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坪村花椒红遍山野
文章字数:2690
椒园采摘
村民晾晒花椒
8月末,伴着夏末的清凉,记者走进柞水县红岩寺镇张坪村的花椒产业园,百亩花椒林尽在眼前,一行行、一垄垄的花椒,绿的叶红的果,真可谓是椒园红霞,十里飘香。包扶单位柞水县就业管理局的帮扶干部和贫困户正活跃在山间地头,查看花椒挂果情况。
精准扶贫精选产业
张坪村有589户2035人,其中贫困户178户572人,是柞水县有名的贫困村。包村扶贫工作中,看着山大沟深地少的村子,帮扶干部和村干部跑遍了沟沟岔岔,发现全村除了苞谷就是土豆,早些年种了些核桃树,但由于气温低近些年愣是没结几个果子,连村民自家吃的都没有,更别说卖了。全村没有一个可以发展的支柱产业,这可怎么脱贫呢?
据帮扶干部介绍,张坪村的冬天非常冷,下一场雪就可能整个冬天都不融化,路上到处都是坚硬的冰溜子,帮扶干部无论去哪里,车里都要装上铁锨、沙袋,遇上路况不好的地方就地铲些沙土垫一垫。2014年冬,通过帮扶责任人与村组干部一次次地调研、商讨和研究,决定在村上发展花椒产业,柞水县就业管理局工作人员带队赴“花椒之乡”韩城考察,学习栽种和管理技术,并购回5万株优质“大红袍”花椒种苗。
“这些花椒苗不仅咱贫困户栽种,所有村民都要栽种,我们要把张坪村的沟沟坎坎、坡坡垴垴、能种的地里都栽上花椒树,让花椒在张坪村形成气候,成为一项支柱产业。”2016年年初,柞水县就业管理局干部分成几个小组,划分片区指导群众,请技术员开培训班,植株间距多少,窝子要挖多深,根茎要埋几寸都严格把关。500亩地5万株花椒苗栽种下去,点燃了张坪村产业脱贫的希望。
“条条地埂埝畔花椒化,成片坡地荒地椒园化”是帮扶干部的初心,也是精准扶贫中村里的产业发展目标。他们因地制宜,制订了张坪村2016-2020年花椒产业发展规划,计划打造慢坦坡、外排“南北两翼”为重点的花椒基地1000多亩。积极推行“支部+集体经济+基地+农户”“土地租金+务工收入”等多种经营模式,实行合作社、企业、大户和农户抱团发展。
2017年3月,陕西欧珂药业有限公司与张坪村“两委”会达成了指导科学种植管理、按照市场最高价收购花椒的协议,将张坪村的花椒作为中药材销售给欧珂医药公司,解决了花椒的销路问题。同年4月,村上成立“大红袍”花椒合作社,吸纳326户农户,柞水县就业管理局为合作社投入4万元资金,用于购买旋耕机、嫁接科管工具、有机肥,聘请5名管理人员统一科管,确保了花椒园科学化、规范化建设。
旧思想与新理念的“对决”
发展产业的初衷是好的,但问题和挫折不期而至。一亩椒园十亩田,一亩花椒过万元。花椒产值固然高,可也得好好种好好管。2015年初种下的5万株花椒苗,到了2017年缺苗了不少,管理好的地段和农户,花椒苗已经窜至一两米高了,眼看着第二年就要挂果。但有些农户抱着怀疑的态度,不好好管理,要么花椒地里草比苗深,要么又种上了苞谷。看到这种情况,帮扶干部只能吆喝村组干部一家家追着群众作工作。“老徐,你这地里可千万别再种苞谷了,你看,一年苞谷能收入多少钱?你种好了花椒一年能卖一万多,可不止苞谷十倍的收入呢,你要看长远点。”“管和青家的,你把黄豆种得离花椒苗远一点,它和花椒抢营养呢。”这只是慢坦坡片的情况,山高路远的外排、王家坡情况要严重得多。
从地里回来再通报情况,大家开完会已是深夜。第二天天没亮,柞水县就业管理局负责人就带上驻村帮扶干部,叫上小河沟组里的村民,二三十人踩着露水,钻入没过头顶的杂草丛生的小路,爬上外排山顶。太阳还没出来,云雾缭绕的外排山顶刚好是个大平台,有着300多亩土层厚实的优质土地,要是管理得好,这里应该是满眼苍翠的花椒林了。然而,现实是得扒开杂草去找花椒苗,有些地里能找到,有些地里花椒苗只剩下了枯枝。村组干部低下了头,花椒管理工作人员涨红了脸,在场的村民干部都沉默了。
接下来,大家一个个排查问题,自查反省,提出整改意见,落实整改措施,抓紧补苗。2017年初,柞水县就业管理局再次出资两万元,从韩城调回3万株花椒苗,补栽缺苗地,又新栽种了200亩地,并指导村“两委”成立了村集体经济企业——柞水县大丰生态农业有限责任公司,建立了慢坦坡花椒产业示范园,对花椒种植进行“三统一”管理,即农资统一采购、生产统一管理、销售统一组织。流转86户群众304亩土地入股村集体经济,实现土地保底收益分红,增加群众财产性收入,吸收农户在产业园务工,增加工资性收入,达产达效后,集体经济收益分红,增加群众的转移性收入。
同时,还邀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李孟龙教授、柞水县林业局专家刘智芳一边开班进行理论培训,一边深入慢坦坡、外排、王家坡花椒园开展种植、修剪、肥土和病虫害防治科管培训。制定了《张坪村花椒种植管理办法》,对于栽种科管好的农户给予表彰鼓励,对于不上心的农户其花椒由大丰生态农业有限责任公司接管,公司管理人员在花椒的修剪、施肥等关键节点巡回到所有园区给予技术指导。
花椒带来好日子
冬三九,夏三伏。从2014年“双包双促”开始,柞水县就业管理局的全体干部职工这里一跑就是五年,从单位到张坪村,路况好的时候开车需要两个小时,实际情况是5年当中有3年都在修路,常常一堵就是四五个小时,无论刮风下雨还是下雪、泥石流,他们都是勇往直前,从不含糊。年轻的干部职工抛家别子一待就是一个星期,碰上事多时一住就是20天到1个月,年纪大的老党员石松和崔鸣凤还有几个月就要退休了,依然坚持每周三天两夜住到村上开展扶贫工作。
“五年跑张坪村的路程都可以绕地球一圈了。”
“五年,我的头发胡子都快白了。”
“我们对张坪村贫困户的感情比对自己的父母还要深。”就业局的干部开玩笑说。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守得云开见月明,贫困总有一天会被打败。”
经过4年的磨砺,张坪村发展的绿色、有机、无公害的“大红袍”花椒终于在今年迎来了首茬挂果,采摘鲜花椒630多斤,收益7200元。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盛果丰产期,年产值200万元,年收益达50万元,最终实现带动全村173户贫困户脱贫,壮大集体经济的目标。
盛夏时节,一簇簇红艳艳、粒大饱满的“大红袍”花椒果实压弯了枝头,映红了所有人的笑脸。花椒果儿凝聚了柞水县就业管理局人的心血和汗水,这就像是他们的孩子,用茁壮成长、用丰收的果子回馈着他们的辛勤付出。
“感谢柞水县就业管理局为我们张坪村安装路灯、资助贫困大学生、发展花椒产业,我是一名老党员,请把我的感谢一定带给所有帮助过我们的干部。”在走访群众时,村民徐家均深情地对驻村干部黄炫午说。
产业基地建到哪里,基础设施就修到那里。张坪村的花椒产业得到了柞水县委、县政府,扶贫局及红岩寺镇政府的有力支持,一条长1.5公里、投资70万元的花椒产业路即将修到园区,解决成片种植基地的管护、运输等问题。不久的将来,张坪村的花椒特色产业园将成为乡村旅游的新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