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当“五员” 脱贫攻坚显身手
文章字数:3522
青山逶迤,处处山花烂漫。
柞水县曹坪镇沙岭村寻路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养蜂场里,县人大代表黄分朝正在查看蜂箱。他从学养蜂到教养蜂,从1个养殖点70多箱发展到4个养殖点600多箱,过程虽然艰辛曲折,但结果令人欣慰。他说:“这个养蜂啊,看似简单,做起来才知道门道深着哩,总结起来有过冬、管护、分箱、割蜜四个关键点,每个关键点都有注意事项,中间不管哪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造成损失。”通过多年摸索,经历过无数次失败之后,黄分朝总结出了成功的经验,凡是有求教的,他都毫无保留地分享给他们。曹坪镇人大主席朱勇说:“蜜蜂采蜜在寻路,贫困户脱贫也在寻路,就像蜜蜂采蜜一样,我们人大代表要带领贫困户,用劳动汗水换取幸福的生活。”
脱贫攻坚战役打响以来,柞水县人大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人大代表“助力脱贫当五员”活动,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的特长和影响力,通过代表之家、代表小组活动、集体经济、脱贫主战场等载体平台,将基层人大代表有效组织起来,为全县脱贫摘帽汇集“人大智慧”、贡献“人大力量”。
脱贫政策的“宣传员”
红岩寺镇盘龙寺村主任王云霞,是一名多才多艺的县人大代表,为了帮助群众理解脱贫政策,她牵头成立了盘龙寺秦腔艺术社。在艺术社里,她既是社长,又是编导、演员,白天忙村上的工作,晚上利用休息时间,先后编排了《懒汉脱贫》《我要娶媳妇》《草鞋皮鞋》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利用空闲时间在本村和邻村组织演出,既宣传了政策,又教育了群众,受到普遍欢迎。贫困户李某看了节目后羞愧地说:“当懒汉真丢人,连女人都看不起,我要去社区工厂挣钱,把日子过得像模像样。”几年来,在她的感召下,村上玩牌赌博、搞封建迷信的人少了,人人争当道德模范、个个争做致富能手的新风尚已经形成。
“上个月老李家孙子是不是去西安儿童医院看病了?报销比例达不达标?一定要把他住院的资料复印一份,还有一部分可以报销的。”在下梁镇各村的卫生室里,常常看到县人大代表吴玖华忙碌的身影。他既是卫生院的医生,也是健康扶贫政策的宣传员。每次去各村(社区)检查住院报销情况,吴玖华都要耐心地给贫困户讲清政策规定,叮嘱他们到定点医院治疗,按“三重保障”报销到位。近年来,下梁镇贫困户参合率始终保持在100%,合疗报销比例都在80%以上。
脱贫致富的“示范员”
陈文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朴实内敛,面带憨笑却不爱说话。他现任马房子村三组组长,是县人大代表。2017年10月,马房子村集体决定发展大棚蔬菜,为把集体经济经营好,他格外用心地学习大棚蔬菜栽培技术。建棚时,他不论天晴下雨坚守在工地上;农忙时,他把家里的事情抛在一边,却从不计报酬。在他的精心管护下,大棚蔬菜长势良好,很快打入县城市场和西安财经学院学生食堂,村集体终于有了稳定收入。2019年,村民代表一致推荐陈文领办马房子村地栽木耳种植,他又一头钻进木耳地里,与村民一起边学边干,摆袋、遮阳、喷水、采收,样样活路都顶在前面,现在全村已发展地栽木耳13万袋,带动76户贫困户增收。
县人大代表、岭丰村委会主任吴建国,带头创办垣源产业开发有限公司,发展地栽木耳。公司成立之初,为解决资金难题,吴建国自己拿出20万元投入公司维持运营,村上几个有实力的村民在他的感召下,纷纷拿出积蓄投资村集体产业。在吴建国的坚持下,公司运营状况渐渐好转,产业扶贫资金以折股量化的方式投入,壮大了集体经济。目前,村集体经济共带动全村387户1352人增加收入,其中贫困户104户350人。
憨厚朴实、年过半百的齐长珊,是杏坪镇联丰村委会主任、县人大代表。他说:“村民选了我,我有责任为乡亲做点事情。”在外创业的齐长珊春节回老家过年,看到家乡依然落后的现状,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思虑再三,他决定留下来,用十多年背井离乡创业打拼积攒的资金和经验,带领乡亲们摆脱贫穷。2016年,齐长珊牵头成立了柞水县联丰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按照“党支部+‘三变’改革+集体经济+贫困户”的运营模式,发展大颗樱桃、肉牛饲养和苞谷酒制售。目前,联丰村发展种植采摘园150亩,养牛120头,办起农产品加工企业1家,为40多户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每年发放工资80多万元,160户贫困户拿到了集体经济分红。
社情民意的“情报员”
杏坪镇云蒙村主任魏长芝,是省、市、县、镇四级人大代表。脱贫攻坚战打响后,她深入各家各户,摸清每户的基本情况,了解群众的建议和意见。她的《民情日记》记录的一个个事项,都满含着对群众的关心和牵挂。村民们普遍反映,云蒙村山高路远,交通不便,村里的农副产品运不出去,卖不上好价钱,要求改造村组公路。为解决这一问题,魏长芝在参加市、县人代会时,提出《关于加大力度促进深度贫困地区环境改善的建议》《关于修建村组产业路的建议》,得到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她主动联系县农管局,将云蒙村3条共10公里的通村、通组道路列入改造提升项目。开工后,她又一户一户上门做工作,非常顺利地完成了腾地、拆圈等事项,最终彻底解决了群众出行难题。路修好了,她又带领村民发展烤烟,种植苍术、柴胡、茯苓、天麻、黄姜等中药材,通过自身造血,带领贫困户走上脱贫致富之路。
县人大代表余英花得知,一些游客反映朱家湾农家乐服务欠缺,以单家独户经营为主的饮食没有特色,农户希望能组织一些培训活动。她把村民的想法反映给村委会,请来县饮食文化协会的专家,从餐饮培训入手,对食品卫生知识、旅游文化常识、礼貌礼节服务意识等进行集中培训,村上的农家乐经营水平慢慢变了样。余英花还从自家的农家乐做起,推出了“柞水十三花”“八大碗”等经典菜品,专攻糍粑、搅团、浆水面、红薯丸子等柞水特色美食,在食材上优先使用贫困群众的牛羊猪肉和香菇、木耳、板栗、核桃等土特产品,既树起了柞水美食品牌,又增加了周边群众的收入。
县人大代表、龙潭村文书朱端平在走访时,有群众对村上种植羊肚菌持反对态度,认为种植羊肚菌既缺资金又缺技术,搞不好赔得一塌糊涂。针对群众意见,朱端平主持召开了龙潭村脱贫攻坚产业发展党小组会议,围绕村集体经济和产业发展展开讨论,请专业技术人员现场介绍,签订包栽包销合同,打消了群众的顾虑,形成了一致决定,依托龙潭村已建成的沙沟菌药产业园,种植“菌中之王”羊肚菌。目前,新建羊肚菌种植大棚20个,解决26户贫困户就业,带动全村382户农户的菌药栽植、加工及销售,成为龙潭村稳定的增收产业。
脱贫成效的“监督员”
“扶贫资金是群众最为关心的事项,人大代表要当好‘啄木鸟’。”生性率直的营盘镇人大代表陈英林说。近年来,陈英林和其他人大代表配合镇财政、扶贫等部门,围绕扶贫项目申报、资金使用、补贴发放等事项,巡回检查全镇8村1社区集体经济、互助资金使用情况时,累计发现问题43条。各村整改后,他还要一一核查,督促村干部向村民代表说明情况,保障扶贫资金使用安全,杜绝违规违纪现象发生。
县人大代表、瓦房口镇马台村监委会主任张兴洲,敢于说实话、讲真话。他组织村民代表,对村上扶贫项目的立项、招标、施工等环节全程监督,毫不客气地指出存在的问题,并监督整改,确保扶贫项目建设好、效果好。同时,他还积极配合镇村干部调处化解施工中出现的矛盾纠纷,既监督资金使用,又支持工程建设。在他的监督下,村上的重要事项决定时都要民主讨论,特别是实行村务、财务、党务“三公开”后,增加了透明度,消除了村民的疑虑,赢得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人民群众的“服务员”
提到乾佑街道办事处北关社区居委会主任卢功明,大家都会说,他是一个特别细心甚至喜欢“较真儿”的人大代表,只要涉及群众利益,他都会记在心里,全心全力去办。“主任,我们纸房沟虽距县城不远,但电力线路老化,电压不稳,请你帮我们找上级部门解决一下嘛。”接到群众的反映后,卢功明立即表态,由他负责帮助协调。为确保承诺事项能够尽快完成,他一而再,再而三地去对接,用一心为民的精神感动了供电局,为社区新安装一台变压器,解决了30户居民的用电问题。
脱贫攻坚以来,卢功明坚持通过涉农项目为百姓办实事,利用美丽乡村、民居环境整治和帮扶单位的支持,先后为社区修建了400多平方米的广场,硬化道路800多米,安装路灯30多盏,修建花坛20多个,更换自来水管2000米,为群众带来了很多便利。
浓浓的艾香,催生一个社区工厂。2017年初,45岁的县人大代表、杏坪社区居委会主任孔祥力创办杏坪金艾川旅游有限公司,走上了一条艰辛曲折的扶贫之路。产品生产出来了,销路又成了问题,每到周末和节假日,孔祥力深入全县周边旅游景点,现场推销产品,说服商家进超市,设立扶贫专柜,逐步打开了产品的销路。目前,公司种植艾草840亩,生产艾保健品40多种,年产值500多万元,解决了100多人就业。
在脱贫攻坚冲刺阶段,柞水县各级人大代表以“当五员”为活动载体,践行“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诺言,活跃在脱贫一线,为打赢脱贫攻坚战默默地奉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