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19年09月24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大美秦岭媒体论坛·社长(总编)看商洛
文章字数:3673
  编者按
  丹水照影,商山迎客。在“大美秦岭媒体论坛暨社长(总编)看商洛”主题活动隆重举行的金秋时节,在古老而又青春的商於古道上,省内外20多家新闻媒体的社长、总编徜徉流连,共建改革发展之言,共襄合作奋进盛举。
  “我有商山君未见,清泉白石在胸中。”那么,我们谙熟于心的商山丹水,在远道而来的社长、总编们眼里、心中,又会是什么样的印象、情状?他们,又会对大秦岭深处最美的地方说些什么?
  今明两天,本报四版推出“大美秦岭媒体论坛暨社长(总编)看商洛”访谈专版,请随同我们的记者一起,分享各位社长、总编的商山丹水之旅。

商洛三美
 ——访西安报业传媒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编辑杨志宏





  作为一个从商山洛水深处走出来的人,每每听到“秦岭最美是商洛”这句话时,杨志宏心底都会激荡起一股自豪的情愫。
  在杨志宏眼中,商洛之美,美在三处。其一,美在青山,位于秦岭腹地的商洛,自古就是一个风景如画的福地。“我的很多朋友就爱从西安自驾来商洛,无论是乡间田野,还是林中小道,他们最爱自由穿行,用清新的空气洗肺,还说这是天下最畅快、最惬意的事!”
  其二,美在绿水。商洛人有福气,屋后有小溪,潺潺流淌,门前有小河,哗哗流过。不仅滋养了美丽、大方的商洛儿女,也滋养出一大批绿色农产品。这既是家乡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优势资源,更是家乡人眼中最珍贵的金山银山。
  其三,美在人才。商洛人秉承着淳朴、实诚、勤快的性格基因,或在这块沃土辛勤耕耘,或在更广阔的天地书写着精彩华章。以文学创作为例,陕西的四位茅盾文学奖得主中,从商洛走出的贾平凹、陈彦就占据了两个,从这个意义上说,陕西是中国的文学大省,商洛是陕西的文学大市。(刘媛)


 

共饮丹江水
 ——访南阳日报社总编辑梁玉振



  南阳和商洛山水相连,共饮丹江水,也共同承担着“一江清水供京津”的光荣使命,此外,著名的六百里商於古道起点在商洛,终点在南阳的淅川,这些将商洛与南阳紧紧联系在一起。
  “丹江河畔,清水徜徉”这是梁玉振第一次来商洛的感受。“过去觉得商洛还带有一些古老的色彩,甚至是贫穷和落后的,然而在来的路上,我看到的是青山秀水和别具一格的建筑,很有现代气息,这让我对商洛有了新的认识。”
  在本次活动中,实地了解商洛改革开放以来的建设成果,参观考察商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是社长总编们关注的重点。“除了有论坛和嘉宾演讲等‘干货’,还安排了到商山四皓、棣花古镇、金丝峡等地的采风活动,我非常期待。”
  梁玉振说,商洛白浪和南阳荆紫关古镇都是有名的鸡鸣三省之地,两地人文风俗相近,经济文化交融。据他了解,近年来商洛旅游业发展迅猛,希望可以把商洛山水和中原文化相连,共同推广商洛旅游和南阳旅游,促使两地融合发展。(董楠)

感受秦岭最美
 ——访天水日报社副总编辑王若冰



  “其实,我和商洛有着不解之缘。”王若冰说。2004年,他完成了对绵延中国内陆1600多公里的秦岭山脉的文化考察,首倡“秦岭文化”和“秦岭是中华民族父亲山”的概念,也是在那一年,他第一次接触到了商洛。至今,他已经来过商洛五六次,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感受。
  2010年,王若冰受邀参加了商洛第一届秦岭生态旅游节,更进一步地了解了商洛。他不仅被商洛的自然山水深深吸引,也被这里古朴的民风民俗深深迷醉。王若冰深有感触地说,近几年,商洛充分利用秦岭山中的自然资源,打造了金丝峡、天竺山等一批著名的旅游景点,真正叫响了秦岭最美是商洛的品牌。
  “前年,我到商洛学院参加秦岭画派的一个研讨会,已经感受到了商州的快速发展,此次来丹凤,更是深切地感受到了丹凤近几年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么多年来,我对商洛已经有着深厚的感情,它为我的写作注入过灵感,让我结识了不少文朋诗友,商洛人民的热情好客也给我留下了很多美好的记忆。衷心祝愿商洛越来越好。”(李亮)

携手新征程
 ——访襄阳日报社副社长周国云

  “这次非常感谢贵报的邀约,一路走来,让我们领略了商洛的山川奇秀,真是美不胜收。山大沟深或许是曾经的旧貌,但现在却是天堑变通途,还留下了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让我们生活在平原地带的人很是向往。”对于此次来商洛,周国云很是欣喜。
  周国云说,商洛久负盛名,是秦巴山系间的一颗明珠。自己虽是第一次到商洛,但其实向往已久。商洛有自然山川的秀美,也具历史人文的璀璨,它作为中国最伟大改革家之一商鞅的封地,令后人崇敬景仰。汉太子请四皓出山又为这里留下贤才择主而事的佳话。初到商洛,下榻的丹凤县气候宜人、自然风景优美,加上丰富的文化底蕴,才养育出了贾平凹这样的文化名人。
  “不管从历史还是现实来讲,商洛和襄阳都有着不浅的缘分。两市同属汉江流域,是一衣带水的兄弟城市,都处在秦楚文化的交汇区,都有秦楚文化的遗存,商於古道和南船北马,是商洛和襄阳早期商贸往来,联谊发展的见证。”周国云希望,两个城市、两家兄弟报社,在新时代下,能加强合作,携手共进。(胡蝶)

情系商洛
 ——访宝鸡日报社副社长胡平


  胡平是土生土长的商洛人,毕业后就去边疆参军,转业后又长期工作在宝鸡,所以对他来说,商洛既熟悉又陌生。近三十年来,胡平虽人在外地,却一直心系商洛。他说,改革开放40年来,商洛城乡面貌发生了“史诗般的进步”。城乡经济活力倍增,地区生产总值逼近千亿大关。特别是随着交通、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的逐步改善,商洛已融入西安一小时经济圈,为再次腾飞奠定了雄厚的基础。与此同时,良好的生态环境,优越的资源条件,潜在的区位优势,也让这块土地焕发出无限生机和活力,先后跻身首个省级旅游服务标准化城市,“全国百强旅游城市”和“最具魅力旅游城市”。
  胡平为家乡取得的喜人成绩深感骄傲,同时,他希望商洛能够紧紧抓住全省大力发展“三个经济”、打造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的重大机遇,充分发挥紧邻西安、位于陕西东南门户的区位优势,奋力追赶超越,在经济、旅游、文化等多个层面再造新优势、再拼新业绩、再创新辉煌。而他,也将随时准备着,为家乡发展贡献绵薄之力。(刘媛)

遇见商洛
 ——访三门峡日报社副总编辑焦森森

 
  “此次行程是我第一次与商洛亲密接触,但要追溯与商洛的渊源,还要从多年前看到的一本书说起。”焦森森说,她曾看过贾平凹的《商州三录》,现在,她还记得当时那篇《序》里面说,“这本小书是写商州的。”这是一本很特别的书,讲述了发生在商州的一个个故事,这是她第一次“遇见”商洛。
  书中那个既有中原文化的儒性平和,又有楚文化的神秘浪漫,既非单纯“慷慨悲壮”之北方气质,也非单纯“柔美婉转”之南方风格的商洛到底是什么样的?带着这份好奇与期待,焦森森踏上了此次“大美秦岭媒体论坛暨社长(总编)看商洛”之行。
  焦森森的老家在河南灵宝,与洛南县接壤,也许是由于地缘上接壤的缘故,让她对商洛有了天然的亲近感。她说:“商洛市和三门峡市不仅在风土人情上有很多相似之处,就连方言的交流也很通畅,这也更加拉近了我与商洛的距离,期待在未来的两天能多走走看看,对商洛的自然景观、历史遗迹和文化内涵都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我们将发挥媒体优势,对商洛进行全方位报道,促进两地相互了解,共同发展。”(董楠)

心灵对话
 ——访韩城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张宏伟


  此次参加“大美秦岭论坛”活动,已不是张宏伟第一次来商洛。在他的心目中,商洛可以用一句流行语概括:“始于颜值,敬与才华,终于人品。”
  张宏伟说,商洛的颜值,无疑是一张天然的“高级脸”。无论是奇险峻秀的金丝大峡谷、鬼斧神工的柞水溶洞、蜿蜒曲折的牛背梁,还是婉约的棣花古镇和漫川古镇,无不让人流连忘返,乐不思蜀。
  张宏伟认为,商洛的才华,源于几千年前的商鞅。早在秦朝,商鞅就运筹帷幄,大胆变革,提出了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等一整套变法求新的发展策略,使秦国得以一统天下。商洛的才华,亦源于贾平凹先生,贾平凹就像一只行走在西北大地的骆驼,真实而豁达,特立而独行。正是像他这样一代代的文化大家,赋予了商洛文化之美,灵魂之美。
  张宏伟觉得,商洛的人品,源于百姓的质朴和淳厚。每年七八月份,来自商洛的数万名椒客云集韩城。商洛人的勤劳善良,在韩城口口相传,更有许多椒客和韩城椒农喜结连理,成为韩城的一分子。
  “我期盼和她进行一次深层次的心灵对话。”张宏伟对记者说道。(李亮)

圆梦之旅
 ——访济源日报社副总编辑赵群


 
  “这次商洛之行,对我而言,其实是一次圆梦之旅。”赵群激动地说,“我刚开始做记者时,读了贾平凹老师的《商州三录》,作者对故乡的情怀深深地打动了我。时至如今,贾平凹在书中运用的叙事方式和写作文风仍影响着我。在书中,商洛是一片神秘且充满文化积淀的净土。这次,我算是慕名来到商洛,了却自己的一个心愿。”
  赵群告诉我们,一路坐车到商洛,沿途风景秀丽。尤其是到了丹凤县,发现这个小城虽然受到地域的限制,经济不是很发达,但民生工程做得特别好,所见的百姓脸上都洋溢着发自内心的笑意。同时,地方政府对于旅游的开发意识也很强,并且能够看出不是单纯地推介山水,因为沿途随处可见极能彰显文化自信的旅游标识。
  对于商洛的文化,赵群更是感慨不已。他说,以前一直认为,商洛地处秦岭深处,交通不是很方便,而今天来到这里,才发现,商洛不仅可堪图画也堪行,四通八达的高速路和铁路,让这颗秦岭明珠熠熠生辉。赵群希望,通过此次商洛之行,能够促进济源与商洛两市之间的文化、经济等全方位交流。(胡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