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安加快发展蚕桑产业
文章字数:1223
本报讯(记者王倩)镇安县在推进蚕桑产业发展中,着力破除管理僵化、利益固化,进一步理顺管理机制,减少中间环节,打破价格干预,为产业发展甩掉了包袱、增强了动力、明确了方向,实现了产量和效益翻番的喜人局面。
镇安县植桑养蚕历史源远流长,蚕桑作为周期短、见效快的“小众产业”,深受群众青睐,加之有龙头企业带动,鲜茧销售有保障,产业发展迅速。但近些年,因受到市场的巨大冲击和挑战,蚕农积极性遭到挫伤,纷纷毁桑转产。对此,县上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从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入手,确定深化改革重点、措施和路径,出台深化蚕桑体制改革促进蚕桑产业发展的意见,将发展重心放在体制机制的理顺上,放在龙头企业引领上,放在能人大户培育上,斩断中间环节利益链,发挥市场在价格形成上的基础作用。
理顺管理职能。让蚕农与缫丝企业“面对面”,坚持以“三带四联”为抓手,发展“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推行订单管理,让收购单位与蚕农走到一起,连心联利。对农户生产的蚕茧实行合同收购、保护价收购,行情好时,按市场价收购,行情不好时,实行最低保护价收购,切实保护蚕农利益,释放蚕桑产业发展活力。改变政策扶持方式,由扶农户变为扶龙头,支持龙头企业百盛缫丝扩大生产规模、开展技术攻关、开发下游产品,逐步形成缫丝、织绸、印染、服装生产一条线的完整产业链,极大提升了蚕桑产业化经营的层次和水平,延伸了产业链条、提高了综合效益。
加速规模经营。支持蚕桑生产大镇、大村、大户建设,有效培育蚕桑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等经营主体,提高蚕桑生产组织化程度,实现养蚕大户化、专业化。按照“企业+合作社+农户”“农户+托管”的模式,整流域、整沟道连片发展,改变过去遍地开花、田坎零星发展的现状。按照园区引领、工场带动的办法,系统解决技术服务、小蚕共育等问题,促进全县蚕桑生产向规模化发展、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方向转变。以陕西镇安百盛茧丝绸有限公司为龙头,做亮5A级白厂丝、“唐丝路”等驰名商标,加大品牌宣传和推介,依靠品牌影响提高镇安蚕桑知名度,实现产品溢价效应。
加大投入力度。每年整合涉农资金不少于1000万元,其中200万元作为产业发展风险资金,200万元用于扶持龙头企业及蚕桑专业合作社,600万元对基地建设、蚕种蚕药、配套设施、技术推广等进行奖补。在重技术的同时,支持蚕桑科技服务网络建设,建立县、镇、村三级服务网络,深入开展蚕农技术培训,大力推广小蚕共育、省力化养蚕、方格簇等新技术,建立桑园及强村大户台账资料,培育职业蚕农和家庭农场,有效提高兴桑养蚕效益和技术水平。
通过深化蚕桑体制改革,全县蚕桑产业蓬勃发展。县上每年在永乐、铁厂、云盖寺等13个镇办新增桑园7000亩,预计到2020年底全县桑园面积达5万亩,养蚕发种5万张,鲜茧产量突破2000吨,综合产值达到3亿元以上。目前,全县共培训蚕农12场次2000多人,建立小蚕共育室38个,发放方格簇30万片,建立集约化养蚕示范点15个,蚕桑专业合作社54个,标准化养蚕工厂45个,蚕桑产业直接带动2200户8100多名群众增收。
镇安县植桑养蚕历史源远流长,蚕桑作为周期短、见效快的“小众产业”,深受群众青睐,加之有龙头企业带动,鲜茧销售有保障,产业发展迅速。但近些年,因受到市场的巨大冲击和挑战,蚕农积极性遭到挫伤,纷纷毁桑转产。对此,县上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从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入手,确定深化改革重点、措施和路径,出台深化蚕桑体制改革促进蚕桑产业发展的意见,将发展重心放在体制机制的理顺上,放在龙头企业引领上,放在能人大户培育上,斩断中间环节利益链,发挥市场在价格形成上的基础作用。
理顺管理职能。让蚕农与缫丝企业“面对面”,坚持以“三带四联”为抓手,发展“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推行订单管理,让收购单位与蚕农走到一起,连心联利。对农户生产的蚕茧实行合同收购、保护价收购,行情好时,按市场价收购,行情不好时,实行最低保护价收购,切实保护蚕农利益,释放蚕桑产业发展活力。改变政策扶持方式,由扶农户变为扶龙头,支持龙头企业百盛缫丝扩大生产规模、开展技术攻关、开发下游产品,逐步形成缫丝、织绸、印染、服装生产一条线的完整产业链,极大提升了蚕桑产业化经营的层次和水平,延伸了产业链条、提高了综合效益。
加速规模经营。支持蚕桑生产大镇、大村、大户建设,有效培育蚕桑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等经营主体,提高蚕桑生产组织化程度,实现养蚕大户化、专业化。按照“企业+合作社+农户”“农户+托管”的模式,整流域、整沟道连片发展,改变过去遍地开花、田坎零星发展的现状。按照园区引领、工场带动的办法,系统解决技术服务、小蚕共育等问题,促进全县蚕桑生产向规模化发展、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方向转变。以陕西镇安百盛茧丝绸有限公司为龙头,做亮5A级白厂丝、“唐丝路”等驰名商标,加大品牌宣传和推介,依靠品牌影响提高镇安蚕桑知名度,实现产品溢价效应。
加大投入力度。每年整合涉农资金不少于1000万元,其中200万元作为产业发展风险资金,200万元用于扶持龙头企业及蚕桑专业合作社,600万元对基地建设、蚕种蚕药、配套设施、技术推广等进行奖补。在重技术的同时,支持蚕桑科技服务网络建设,建立县、镇、村三级服务网络,深入开展蚕农技术培训,大力推广小蚕共育、省力化养蚕、方格簇等新技术,建立桑园及强村大户台账资料,培育职业蚕农和家庭农场,有效提高兴桑养蚕效益和技术水平。
通过深化蚕桑体制改革,全县蚕桑产业蓬勃发展。县上每年在永乐、铁厂、云盖寺等13个镇办新增桑园7000亩,预计到2020年底全县桑园面积达5万亩,养蚕发种5万张,鲜茧产量突破2000吨,综合产值达到3亿元以上。目前,全县共培训蚕农12场次2000多人,建立小蚕共育室38个,发放方格簇30万片,建立集约化养蚕示范点15个,蚕桑专业合作社54个,标准化养蚕工厂45个,蚕桑产业直接带动2200户8100多名群众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