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19年10月08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柞水生态经济成效初显
宋奇瑞
文章字数:1215
  柞水县将林业生态脱贫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措施,统筹实施生态护林员选聘、生态效益补偿、退耕还林补助等生态脱贫工作措施,用实实在在的业绩证明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强化组织领导,层层夯实责任。柞水县成立生态脱贫领导小组,抽调专职办公人员,全面统筹安排、部署和管理生态脱贫工作。先后制定了《林业产业扶贫规划》《脱贫攻坚特色林果产业发展扶持办法实施细则》《生态保护奖励基金管理办法》等扶持举措,实行县级统一调度、部门监督指导、镇办具体实施、村组抓好落实的工作机制,形成了上下贯通、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切实把生态脱贫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
  强化绿化建设,筑牢生态基础。加快城乡绿化,保护林业资源,“十三五”期间,累计完成植树造林13.68万亩,其中退耕还林造林5.5万亩,天保工程造林0.6万亩,飞播造林1万亩,长江防护林工程0.4万亩,重点区域绿化及社会造林6.18万亩,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补植补造4.6万亩,森林抚育6万亩,封山育林4.5万亩。推广脱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施工队)等模式,组建脱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施工队),优先组织贫困人口参与林业工程建设,通过实施林业工程带动2525个贫困人口增收475.84万元。
  强化产业培育,壮大生态经济。坚持发展生态产业,大力实施木耳“1153”工程,年栽植规模达7500万袋,年产干木耳3750吨,实现产值近3亿元,将60%以上的贫困户吸纳到木耳产业之中。核桃、板栗等特色经济林面积达69.8万亩,产值达4.4583亿元。以连翘、五味子为主的中药材种植面积达2.57万亩,年产值8568万元。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等以森林旅游为主的景区景点,年接待人数达489.48万人次,产值1.36亿元,带动了县域其他旅游业及农家乐集群发展,生态旅游成为柞水的又一张醒目名片。同时,深化“三带一创”发展模式,探索实施“三变”改革,有力促进林业产业化、资金资本化、扶贫精准化,持续带动贫困户增收。
  强化生态补偿,提高群众收益。严格执行省、市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理办法,落实面积到户、资金核算和银行兑付“三确认”制度,及时落实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政策。已累计兑现中、省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1341.3万元,涉及贫困户4308户14735个贫困人口。同时,围绕产业扶贫规划布局,引导自愿退耕的农户栽植核桃、板栗、香椿、连翘等经济林树种,累计兑现退耕还林补助资金1291.27万元,涉及贫困户3562户,贫困人口12147人,帮助4973户19555人稳定脱贫。
  强化保障举措,拓宽致富渠道。制定了《生态脱贫林业技术培训工作方案》,编印了《生态脱贫实用技术培训手册》,组织技术人员在全县村组、田间地头巡回开展农民林业实用技术、生态护林员履职管理培训,目前已培训139场次,完成培训4297人,贫困群众普遍掌握了1至2项实用技术。通过培训从建档立卡贫困户中选聘生态护林员860名,每月按时兑现管护补助600元,并为每人购买意外伤害保险一份。截至目前,累计兑现生态护林员工资1153.128万元,带动701户2828人稳定脱贫。同时,做好“五个一批”开放助推生态脱贫,吸纳贫困户20户82个贫困人口,增收14.4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