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2019年10月10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为了夕阳更灿烂
文/张宏 图/刘飞
文章字数:3318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10月1日,商洛市老干部公寓会议室歌声不断,掌声不绝。28位鹤发童颜的老人欢聚一堂,用激情四射的歌声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表达他们对共产党的感激和热爱,迎接九九重阳节。
  带领老人们引吭高歌的,就是积极投身养老事业、为家庭和社会排忧解难的商洛市老干部公寓经理寇晓玲。


寇晓玲(右四)和市老干部公寓的部分工作人员

寇晓玲与老人亲如母女

国庆期间,老人们欢聚一堂歌唱祖国。

爱心辉映夕阳红   
   

甘舍小家顾大家

 
  商洛市老干部公寓的前身为老干局医院,由于医疗设备陈旧,医技力量薄弱,于2017年国庆节前改建为老干部公寓。
  作为医院会计的寇晓玲,凭借工作之余的兼职,有着比较丰厚的收入,完全可以坐享清福,可是,她选择了挑战,要燃烧自己的爱,照亮满天晚霞。
  竞选公寓经理,不仅要具备超常的综合实力、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博大的爱心,还需要处理好工作与家庭的关系。
  起初,寇晓玲的丈夫并不支持,希望她继续干会计工作,这样可以在家陪伴两位老人,料理家务。刚大学毕业的女儿也提出反对意见,希望妈妈能在家里做饭、洗衣,照顾好爷爷奶奶。
  寇晓玲一时陷入两难之地:丈夫工作很努力,收入也不菲,自己在家做个“专职太太”,为丈夫减轻负担是人之常情;但是,只想着自己的“小家”又不是她的风格,不做一件对社会有贡献的事情,总觉得人生缺少些什么!
  一不做二不休,凭借个人实力,寇晓玲履职老干部公寓经理,迈出了她人生艰难的一步。
  两年来,寇晓玲几乎没有按时吃过饭,她总是等着老人们吃饱喝足,才回家凑合着吃些残汤剩菜。她更没有准点休息过,每天早早就来上班,晚上检查完公寓房间,等待老人都熟睡后才肯回家,哪怕熬到深更半夜,因为她总是放心不下。
  天长日久,丈夫在无奈中接受了现实,他对寇晓玲的“工作轨迹”习以为常,把家里的事情一个人包揽了下来,权当没有寇晓玲这个家庭成员。
  令寇晓玲至今难以释怀的是,今年春季公婆突然患病,终日奔波的丈夫因劳累过度,与两位老人同时住进医院。作为妻子,她没有亲手做过一顿家常饭,只能抽空给他们送些外卖。躺在病床上的丈夫一打电话,她就说“正在上班”,再一打电话,回答还是“上班”,丈夫长叹一声:“我娶了一个假老婆,关键时候都不能在身边!”
  寇晓玲的心,始终牵挂在老人身上。公寓办公室主任陈芳被寇晓玲的精神和境界所折服:“我们来应聘时,寇经理反复强调,如果只是为挣钱,你们就不要来了,要在这里工作,必须有吃苦奉献精神。她说到的,自己都做到了。”
  10月3日,就是陈芳的儿子结婚大喜之日,家里等待整理,新房没有布置,但因为同事请假,陈芳连续上班48小时。
  爱是没有界限的。为了让更多的老人获得快乐,寇晓玲忘了自己病弱的身体,忘了住院的公婆,忘了身心负重的丈夫,忘了活泼可爱的女儿。她的心里装满了公寓里的老人,她把自己的空间,都留给了满天夕阳。

乐做老人的“亲女子”

 
  寇晓玲中等身材,戴着一副黑边眼镜,脸上总是挂满亲切的笑容。
  她有稳定的收入,有幸福的家庭,在公寓的付出与收入不成正比,亲朋好友忍不住问她:“你这样做,累不累?值得吗?”
  “目睹老人艰难蹒跚的脚步,不累;看到老人开心的笑容,自己就快乐;为了夕阳更灿烂,比干什么都值得!”寇晓玲语气坚定。
  “照顾老人,比经管孩子还难。”在老干部公寓办公室,工作人员纷纷表示。
  早上,要给行动不便的老人帮忙穿衣,倒洗脸水,吃饭时还要喂饭;晚上,给老人洗脚、脱衣,甚至接尿、用手掏粪便。受苦受累不说,一些头脑不正常的老人还经常用拐杖打人,甚至将唾沫吐到护工脸上,只要他们不高兴,什么事情都能做出来。
  老人耍起性子来,还真没有办法。在实践中成熟起来的寇晓玲,把委屈和承受当作检验自己的“试金石”,把爱老孝老当作前进的动力。她渐渐学会了“撒谎”,学会了顺从。
  “只要能让老人高兴,我们就要顺从和适应,必要的时候,也善意地撒些谎言。”寇晓玲说。
  有一些老人,总是不肯吃药,劝的太多了,就大发脾气。寇晓玲就想办法,叮嘱厨师做些老人喜欢吃的饭,将药研细了放入饭菜中,或者把药掺入白糖水、蜂蜜水中,劝老人服用。
  善意的撒谎,对于耄耋老人来说,并不是什么坏事。今年5月,有一位90多岁的老太太整天闹着要见儿子,嘴里不停地念叨,爬在阳台向外张望,甚至半夜里哭闹着不睡。寇晓玲心里明白,老人的儿子已经不在人世,为了让老人留个念想,家属一直隐瞒着实情。
  怎么办?看着老人烦躁不安的神情,寇晓玲上前扶着老人,宽慰她说:“您儿子最近有事忙,来不了,过段时间就来看望您。您在这有人照顾,有啥不满意的就给我说,我也是您的亲女子。”
  还有一位高龄老人想见儿女,白天晚上哭着闹着要回家,其他老人怎么劝说也无济于事。那几天,寇晓玲随时陪伴在老人身边,她告诉老人:“您就把我当成你的孩子,您要回家,我就把您推回我家,您吃什么,我就给您做什么,我就是你的女儿。”
  不把老人安顿好,寇晓玲心里不踏实。临睡前,她又跑回公寓安抚老人情绪,直到老人真正高兴了,她才安心回家睡觉。
  在员工眼里,寇晓玲是公寓的“领头雁”,也是大家的好姊妹。在老人眼里,她是叔叔阿姨的“亲女子”。
  有一位红军遗属,已经90多岁高龄,儿女都有了重孙。老人在家里孤独寂寞,一年时间,儿女给换了20多个保姆,老人总觉得是“两张皮”,照顾得不贴心,儿女实在没有办法了,就将老人送到老干部公寓。
  家属还是有些担心,老人在家里那么挑剔,总嫌盐咸醋酸、菜软菜硬、饭热茶凉的,到这样一个陌生的环境,老人家能适应吗?
  几天过去,老人对这里的环境卫生、生活质量和服务工作非常满意,她对儿女说:“在家里什么都有,就是缺少关心和陪伴,这里的工作人员,跟自己的女子一样贴心。”

无私奉献赢美誉

  做好一件善事,不但需要足够的勇气,更需要无私奉献和担当有为的精神。
  市老干部公寓有4层30多间房屋,实际使用了两层,住着28位老人,有14名工作人员。“我们不是为了盈利,是为了让老人在这里享受高质量的生活。”寇晓玲语重心长地说。
  心无杂念,立地成佛。用寇晓玲的话说:“咱在这里积福行善,比去庙里烧香强,咱敬的是‘活神’啊。”
  在公寓里,寇晓玲成了老人和同事的主心骨。她关心同事,谁有困难就尽力帮助。她心细慎行,百般呵护老人,只要晚上接到电话,就是穿双拖鞋也会匆匆跑来。夜深人静时,她常常发信息提醒值班人员仔细检查每个房间。
  有一次,寇晓玲生病悄悄地去了医院,时隔两天回来的时候,有几位老人眼泪长流:“娃,你咋了?你不要我们了吗?”边说边把儿女送的零食塞给寇晓玲。
  公寓安全管理员陈秀珍,总是把工作排在家庭的前面,有时忙得几天都回不了家。提起这两年的经历,她感受颇深:“我丈夫开始觉得一月1800元工资值不着这么辛苦,我告诉他,我们干的是善事,越干越有劲,我遇到了好领导,她是真正的‘活菩萨’。”
  寇晓玲心细的程度,令所有人佩服得五体投地。她在两年的工作中感悟出,要照顾好老人,不是吃饱穿暖那么简单,而是要满足老人的精神需求。
  嫉妒、争宠、品头论足,这些家长里短、明争暗斗的行为,在无所事事的老人中,是一种正常现象。寇晓玲看在眼里,心里早就有了融洽关系的主意。她从文化活动入手,每天将老人集中在院子做两次健身操,组织老人和工作人员同唱两次歌,抽空把老人们聚在一起讲解健康知识,以精神文化生活凝聚人心,释放正能量,让老人们在欢乐和充实中度过孤寂的晚年。
  78岁的退休干部金大叔,初来时行动不便由亲属扶着,看到这里舒心的环境,感受到儿女般的关爱,当天决意留下来。现在,他身强体壮,还当起了健身操辅导员。春节回家,刚到了初五,就急着独自跑回公寓。
  “这些娃比亲生的儿女都要好,我是享了他们的福,享了共产党的福!”今年97岁的贾阿姨,儿子每次问她缺啥、要啥,她只一句话:“我在这里啥都不缺,这里有‘活菩萨’。”
  事实证明,老人缺的是关心,是陪伴,是思想交流与精神世界的满足。而寇晓玲及她的团队,正是以无私奉献的精神立柱架梁,以无微不至的关爱畅通隔墙,以胜似儿女的亲情营造环境,建造起夕阳灿烂的养老家园!
  记得《带灯》的主题曲有句这样的歌词:“远方飞来小小的萤火虫,它照亮了田野,照亮了夜空……”寇晓玲和她的姊妹们,就像萤火虫一样,虽然个体发出的光很微弱,但是汇聚在一起,就是光芒四射的道德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