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州方言的趣味与魅力
文章字数:1983
“孩子,拾饭了,叫上你的家家、阿公和阿婆。”
“好的,美美。”孩子笑着回答。
简单的对话,不同的表达,这是我在2016年开展方言语音建档工作时所听到的,是客家人常用的语言,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方言。它的意思是:“孩子,吃饭了,叫上你的爸爸、爷爷和奶奶。”“好的,妈妈。”
那是2016年5月,我们在做商州方言建档前期准备工作,刚开始难度非常大,不知从何下手,期间闹了不少笑话。那个时候,我们吃住在农户,当地的客家人热情好客,印象最深的是一次在农户家里吃饭,听说他们一年杀一头猪,把肉挂在楼上的“公(空)里”,不知道的人还以为要挂几公里长呢;“拾饭”时,农户问我们“都吃睡觉(水饺)吧”,当农户把水饺端来时,不明白我们怎么都睡在了床上,他睁大了眼睛,拉起一名工作人员,指着饺子笑着说:“拾饭啦!”顿时,笑声充满了整间屋子。
笑声冲淡了工作中的疲惫,让我们暂时忘却了一路的艰辛,继续摸索着往前走,深入商州东、西、南、北片区入户调查,划分方言发音语系,确定初选发音人,与区志办、区文广局、区教体局等单位的相关人员和专家进行座谈,了解、查阅、收集了大量有关方言方面的资料,初步完成了前期准备工作。但这仅仅是方言建档工作路上的一小步,确定发音人、制作音视频可不是那么简单的,先后制作的两次音视频都没能通过省上专家组的验收。正逢酷暑,又面临音视频被一一退回,我们又着急又迷茫,该怎么办啊!直到2017年5月24日,全省召开方言语音建档工作推进会,听取了省上专家们的建议和方言语音建档工作先进单位的经验之后,我才恍然大悟,为更好地推进此项工作的开展,我们制作组一行决定去神木县档案局学习其先进做法。
短短3天时间,从神木县档案局领导对他们方言建档工作的介绍到音视频的现场观看,再到与主抓此项工作的人员的交流,我们受益匪浅。回来后,立即转变思路,改进方法,重新制定实施方案,并与商洛鼎锋文化演出服务有限公司及商洛学院有关教授协作,在原有音视频的基础上重新制作背景墙,改进灯光设施,选择当地中老年人或退休教师为发音人,组织培训,选取适宜的文本就读,采集音频,制作音档……录音室内,被放大的文本在电脑上手动翻页,发音人全神贯注,录音人聚精会神。三伏天,录音室内高温难耐,大家热得汗流浃背,尽管如此,依然兢兢业业,坚持到底,最终完成了方言音视频的录制、调试、校对、制作工作以及商州两个方言规定文本和自选文本的国际音标注音工作。
商州方言是很有特色的方言,特点是字的读音基本近似关中话,但声调不像关中话那样生硬,吐字较快,咬音较轻,韵尾较婉转;与普通话相比,声母、韵母一样多,发音差异也不大,所以商州方言属于西北方言中原官话的关中方言。因地处秦岭山区,昔日交通比较闭塞,保留的古音古词特别多,虽距西安不远,但语言差别仍然不少,有些可称为语言的“活化石”。因此,我们在资料的搜集和整理过程中特别重视,查阅了《商州区志》《商州方言词汇研究》等资料,最大程度地保留了原始资料的完整性,保持了语音资料的真实性。本次录制主要是商州方言中的西乡与北乡方言,录制西乡方言规定单字1000个,两字组224组,规定词汇1200个,短句64句,自选词汇300个,以及规定故事、自选故事;北乡方言规定单字1000个,两字组224组,规定词汇1200个,短句64句,自选词汇300个,以及规定故事、自选故事、戏曲剧种、地方童谣、歇后语和顺口溜。
此项工作从2016年开始,先后完成了前期调研、学习培训、制作文本、选定发音人、制作音视频5个阶段的工作,2017年9月底被省档案局方言语音建档专家组验收通过,颁发合格证书。本人也有幸被省档案局表彰为“全省方言语音建档工作先进个人”。
商州方言语音建档项目的完成,坚持了守护历史、传承文明的建馆理念,不仅丰富了馆藏,而且抢救了地方方言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表达,蕴含一方特色,承载一方乡愁,传承一方文化。方言是传统文化的一个载体,一腔一韵间都表达着民间朴素而又丰富的思想和文明。现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普通话的普及,一些人对方言认识不足,很少有人配合,更得不到相关部门的关心和支持;再者建档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发音人选取有难度,方言说出的话,有些字无法用汉字表达,方言正逐步弱化,面临消失。保存方言、留住乡愁,是我们兰台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方言语音建档工作已过去两年,期间发生的事情至今历历在目,留下了太多的欢声笑语和艰难困苦,笑声和汗水贯穿始终,那段美好让人难以忘怀。我骄傲我是兰台人,我庆幸自己参与其中,经历短暂,收获满满。从那时起,每到一个地方,只要接触到方言,我就很留心,收集、记录早已成为一种习惯。我想,这就是方言的魅力吧!在没有真正走近它时,我们看不到它的“美”,也意识不到它的重要性,当我们融入其中,了解过后,自然会发现它特有的魅力。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方言语音建档工作仅仅是一个开始,我们兰台人肩上的工作仍任重而道远。
“好的,美美。”孩子笑着回答。
简单的对话,不同的表达,这是我在2016年开展方言语音建档工作时所听到的,是客家人常用的语言,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方言。它的意思是:“孩子,吃饭了,叫上你的爸爸、爷爷和奶奶。”“好的,妈妈。”
那是2016年5月,我们在做商州方言建档前期准备工作,刚开始难度非常大,不知从何下手,期间闹了不少笑话。那个时候,我们吃住在农户,当地的客家人热情好客,印象最深的是一次在农户家里吃饭,听说他们一年杀一头猪,把肉挂在楼上的“公(空)里”,不知道的人还以为要挂几公里长呢;“拾饭”时,农户问我们“都吃睡觉(水饺)吧”,当农户把水饺端来时,不明白我们怎么都睡在了床上,他睁大了眼睛,拉起一名工作人员,指着饺子笑着说:“拾饭啦!”顿时,笑声充满了整间屋子。
笑声冲淡了工作中的疲惫,让我们暂时忘却了一路的艰辛,继续摸索着往前走,深入商州东、西、南、北片区入户调查,划分方言发音语系,确定初选发音人,与区志办、区文广局、区教体局等单位的相关人员和专家进行座谈,了解、查阅、收集了大量有关方言方面的资料,初步完成了前期准备工作。但这仅仅是方言建档工作路上的一小步,确定发音人、制作音视频可不是那么简单的,先后制作的两次音视频都没能通过省上专家组的验收。正逢酷暑,又面临音视频被一一退回,我们又着急又迷茫,该怎么办啊!直到2017年5月24日,全省召开方言语音建档工作推进会,听取了省上专家们的建议和方言语音建档工作先进单位的经验之后,我才恍然大悟,为更好地推进此项工作的开展,我们制作组一行决定去神木县档案局学习其先进做法。
短短3天时间,从神木县档案局领导对他们方言建档工作的介绍到音视频的现场观看,再到与主抓此项工作的人员的交流,我们受益匪浅。回来后,立即转变思路,改进方法,重新制定实施方案,并与商洛鼎锋文化演出服务有限公司及商洛学院有关教授协作,在原有音视频的基础上重新制作背景墙,改进灯光设施,选择当地中老年人或退休教师为发音人,组织培训,选取适宜的文本就读,采集音频,制作音档……录音室内,被放大的文本在电脑上手动翻页,发音人全神贯注,录音人聚精会神。三伏天,录音室内高温难耐,大家热得汗流浃背,尽管如此,依然兢兢业业,坚持到底,最终完成了方言音视频的录制、调试、校对、制作工作以及商州两个方言规定文本和自选文本的国际音标注音工作。
商州方言是很有特色的方言,特点是字的读音基本近似关中话,但声调不像关中话那样生硬,吐字较快,咬音较轻,韵尾较婉转;与普通话相比,声母、韵母一样多,发音差异也不大,所以商州方言属于西北方言中原官话的关中方言。因地处秦岭山区,昔日交通比较闭塞,保留的古音古词特别多,虽距西安不远,但语言差别仍然不少,有些可称为语言的“活化石”。因此,我们在资料的搜集和整理过程中特别重视,查阅了《商州区志》《商州方言词汇研究》等资料,最大程度地保留了原始资料的完整性,保持了语音资料的真实性。本次录制主要是商州方言中的西乡与北乡方言,录制西乡方言规定单字1000个,两字组224组,规定词汇1200个,短句64句,自选词汇300个,以及规定故事、自选故事;北乡方言规定单字1000个,两字组224组,规定词汇1200个,短句64句,自选词汇300个,以及规定故事、自选故事、戏曲剧种、地方童谣、歇后语和顺口溜。
此项工作从2016年开始,先后完成了前期调研、学习培训、制作文本、选定发音人、制作音视频5个阶段的工作,2017年9月底被省档案局方言语音建档专家组验收通过,颁发合格证书。本人也有幸被省档案局表彰为“全省方言语音建档工作先进个人”。
商州方言语音建档项目的完成,坚持了守护历史、传承文明的建馆理念,不仅丰富了馆藏,而且抢救了地方方言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表达,蕴含一方特色,承载一方乡愁,传承一方文化。方言是传统文化的一个载体,一腔一韵间都表达着民间朴素而又丰富的思想和文明。现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普通话的普及,一些人对方言认识不足,很少有人配合,更得不到相关部门的关心和支持;再者建档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发音人选取有难度,方言说出的话,有些字无法用汉字表达,方言正逐步弱化,面临消失。保存方言、留住乡愁,是我们兰台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方言语音建档工作已过去两年,期间发生的事情至今历历在目,留下了太多的欢声笑语和艰难困苦,笑声和汗水贯穿始终,那段美好让人难以忘怀。我骄傲我是兰台人,我庆幸自己参与其中,经历短暂,收获满满。从那时起,每到一个地方,只要接触到方言,我就很留心,收集、记录早已成为一种习惯。我想,这就是方言的魅力吧!在没有真正走近它时,我们看不到它的“美”,也意识不到它的重要性,当我们融入其中,了解过后,自然会发现它特有的魅力。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方言语音建档工作仅仅是一个开始,我们兰台人肩上的工作仍任重而道远。